化繁為簡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成長,建立健全學生人格。課堂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場所,在這一座“象牙塔”中,如何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素質,充分體現學生課堂主體意識。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經驗,針對如何“化繁為簡”,不斷完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希望可以為各位同仁的教學提供幫助,共同追求小學語文教學的“完美殿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追求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7-0140-01
現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仍然使用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在上課之前備課,在課堂上按照文章的順序進行講授。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并不高,也不會提高學生的語文專業素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語文課堂中如何“化繁為簡”,不斷完善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語文教師教學思想陳舊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思想陳舊,應試教育改革不力,而且創新能力不強。一部分教師僅僅把學生當作盛放知識的“容器”,忽略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單一而陳舊,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機械性的背誦和識記。小學生因為心理和年齡的特點,特別容易被新奇和有趣味的事物所吸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學活動的設計華而不實,缺少實效性。
(2)應試教育的陰影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之下,學校一味追求地位和成績,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小學語文課堂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有趣和有效。學校、教師和家長把學生的成績看的過重,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學習好與不好都只是通過試卷上的分數來判定。尤其是近些年來,“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現象依然很頑固。這種應試教育思想帶來的弊端使得學生為了追求成績而不得不承擔過重的學習負擔,很難對自主學習提起興趣,進而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激情。
?。?)考查與評估的影響
如果教師完全放任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必然會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利,但是對于學習能力不好的學生來說會非常吃力。因此,會在整體上拉低教學進度,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短時期之內成績出現浮動,教師會受到學校和家長雙方帶來的壓力。因此,教師不得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進度,學生的自主權利就會受到限制。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學生雖然提高了成績,但是這樣的學習沒有任何生機可言,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趣味性以及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之上教師為了追求考試成績放棄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明確哪些是背誦的,哪些是考試會考的,就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只要是對考試有用的知識都讓學生記下來,甚至有些知識學生理解還不夠透徹,就讓學生硬背下來,這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
2.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完善措施
?。?)引進“翻轉課堂”,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優化調整語文教學的課內外時間,從而積極地轉換傳統單一的“講授”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比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燕子》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本篇文章的生字詞,并生動流利的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想象小燕子可愛的模樣和春天美麗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小燕子長什么樣子呢?”、“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描寫了小燕子的哪些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在文中找答案,學生通過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提出質疑。比如“這篇文章哪些方面描寫燕子飛行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小燕子的可愛呢?”同學們之間通過相互討論,就可以順利地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完成教學目標,豐富自身知識,提高學習的能力。
?。?)合理設置教學環節,不斷簡化教學內容
將“化繁為簡”的教學原則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去,是為了培養學生更為扎實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爭取將課堂上的語文學習還原到最“本真”的狀態,充分保證語文教學可以“返璞歸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始終堅持“動靜結合”的教學理念。合理設置教學時間,準確地把握教學的節奏,充分保證學生學習知識的消化時間與空間,真正與文章中的人物以及作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實現情感上的共鳴,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讓學生自主地朗讀課文或者是默讀課文,從而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再者是精讀課文,重點把握文章當中的一些知識點以及思想情感,最后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遷移拓展知識,不斷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3.結語
“化繁為簡”的教學原則可以充分保證語文學科教學的有序進行,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獲得課堂愉悅感,最大程度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靜.以學定教,追求適合的教育——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7):49
[2]陳錦萍.返璞歸真,追求實效——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感悟[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02):95-96
[3]沈喬,王家倫.追求“很語文”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陳季良老師執教的《黃河的主人》談起[J].語文知識,2016(14):63-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