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集輸原油脫水工藝的優化與改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原油資源對國內、國際市場都有著直接的經濟作用,不僅對油田產業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影響,還掌控著國家的油價市場動向。那么,重視對原油脫水工藝的開發,利用相應的技術進行工藝優化和項目改進,有利于提高集輸操作的工作效益?;谏鲜?,文章分析了原油脫水的基本原理,結合集輸原油脫水工藝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
關鍵詞:油田集輸;原油;脫水工藝;改進方案
受操作工藝的影響,油田內部開采的原油普遍含有一定含量的水分子,而水分子過多勢必會降低原油的純度,也會對集輸、存儲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務必探索新時期的原油脫水工藝,提高油體的純度,也能科學的防治儲存設備、管線設備而導致鹽類腐蝕管道的情況。由此可見,技術人員務必對原油脫水工藝予以細化,拓展對應的改進技術,從而降低油體的含水率。
1 原油脫水工藝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原油脫水主體涵括分離技術、化學技術、電解技術以及聚結技術四種模式,而最為常見的工藝方法就是借助相應的乳化材料(破乳劑)與集輸的原油進行混合,引導原油與破乳劑直接發生反應,破壞了油體中的油膜材質。同時,利用乳化材料與原油進行功能反應,解離了油膜中的水分子,有效提高了原油的密度參數。而主體反應機理就是因為原油的密度值(0.81t/m3)<水溶液的密度(1g/cm3)。由此可見,使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原油全面分析,是油體均漂浮在水體之上。該工藝進行中,也需注意脫水工藝的操作順序,即:
①加溫:主體需將油水混合物進行加溫,使油體中的水分得到蒸發,有利于達到破乳的目的;②管理:對消耗的能源進行測評與管理,分析操作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對反應容器中的沉淀物予以吸收,不僅能防治管道腐蝕情況的發生,還能科學的把控調節后的溫度參數;最終使油體中的水分含量不超過總體油量的0.52%。
2 基于提高油田集輸原油脫水工藝的改進方案探索
2.1 落實日常集輸設備的優化
集輸設備主體采用了離心泵、加熱爐、原油儲罐等基本設備,而這些設備的功能會直接影響脫水工藝的社會效益。因此,需結合以下模式進行功能優化:
第一,采用計算機管理設備對各元件的運作功能、操作功能進行分析,落實各操作模式的可行性與工藝性,采用針對性的技術進行項目校準和項目開發,有利于提高設備的性能。例如加熱爐功能管理中,則需對其溫控設備、入水及出水設備的管口進行探索,確保整體工藝的連貫性。同時,需融入體系化的新型技術模式,可將“三相分離器”設備融入于離心泵之中,借助該分離器的優勢進行探討。如該分離器具有凝結和水洗破孔兩方面的技術,而這兩方面的技術能夠提高離心泵的離心率,解決了由于操作不科學而導致處理困難問題的發生。另外,該設備核心的元件排布較為科學,自體載重較低也是該設備的使用優勢,促使該設備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功能,實踐了“斷塊”的操作效果。
第二,原油儲罐的優化管理中,需結合專業的使用技術、操作技術進行項目管理,必要時可借助綜合物探技術進行深度探索,從而提高設備主體的開采效率。同時,技術人員也應根據新時期的開采方法、開采模式、開采流程進行設計。特別需要注意對油體的滲透管理方法和滲透管理模式的運用模式進行探討,采用針對性的射孔深度數據測算技術進行項目優化,從而提高數據的精準度。另外,由于滲透過程中設備的工作情況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需使用專業化的技術對油體進行吸收,確保油體中的固體雜質得到有效的收集,從而防治由于地面、地表的壓差參數過大而導致管道破裂情況。
2.2 破乳劑使用方法的優化
破乳劑的選擇中則構建有效的評測標準,結合新時期的管理方案進行設計。首先,需保證集運過程溫控方法在合理的額度之內,確保集運管道始終處于低溫的情況,有利于提高破乳材料的使用效率。其次,需對原油的質變情況進行探討,根據原油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做出導向探討,降低由于反應機理問題而導致原油內部結構破壞的現象。最后,還需控制主體操作時間,將操作時間固定在1.6天/周期,有利于降低材料滯后性的發生幾率。若材料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效果,可合理的加入藥物進行優化,從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效果。
2.3 脫水技術的優化
脫水過程中優化與處理的過程中,需結合相應的質量標準進行實踐,以確保主體技術內涵的有效性。首先,需逐個確立出預分離的油體部分,設設定相對獨立的處理工藝,結合可視化的軟件進行實時監控。其次,需對整體工藝流程和工藝模式進行管理與分析,針對各設備恩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記性分析,確立所添加外加劑的濃度參數,確保主體反應的溫度始終在有效的參數額度內。另外,可采用電解法進行項目實踐,特別是要控制無法進行低溫處理的管道部分,采用該技術進行優化,利用沉降技術進行輔助操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油田集輸工作的實踐中,務必采用連貫的模式對操作模式、操作方法進行分析,融入新型的產業技術和產業方法進行優化,有利于提高脫水工藝的工藝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慧君.原油脫水處理工藝的優化措施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7,37(10):78-79.
[2]張海蘭,牛萬達,曹永哲.油田原油集輸工藝關鍵技術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8,44(07):63.
[3]梁嵩.油氣集輸及儲運工藝優化設計[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宋春港(1972- ),男,漢族,籍貫:河北館陶,在大港油田采油四廠從事集輸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