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生態保護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文主要是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的問題進行討論,首先闡述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然后介紹其特點,最后分析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的特點與如何實踐相關的問題。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問題
前言
在我國社會不斷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人們不當的使用與開發各類資源,從而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各種環境問題,尤其是工業生產造成的各類噪音污染、水土污染和大氣污染,其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有著嚴重的影響,大自然也不斷地通過各種自然災害對人類發出警告,所以人類必須全面認識生態理念開發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尋找人與自然和諧點,增加對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研究。目前,許多環境藝術設計的學者與專家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斷地研究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努力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1、環境藝術設計內涵
環境藝術設計是針對建筑室內外空間的環境,經過藝術設計方式的整合,設計了一整套方案的實用類別的藝術。該門藝術涉及了環境心理學、文學、史學、設計美學、社會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工程學、考古學、環境生態學等學科。環境藝術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設計改變建筑物的內部布置、陳設以及裝修,塑造一個適合人類生活、工作與居住的環境。
2、生態理念在環境設計中的原則和含義
2.1、尊重可持續發展原則
198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被提出,在我國的政策與發展計劃中,加入了對自然環境的考慮和關注,其提升了人民群眾對自然環境的重視。人們在進行改善生活環境的時候,不斷地破壞生態資源,一些不再生的資源當被破壞后得不到人類的善后處理,導致無法恢復。所以,當在進行環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生態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設計”、“綠色設計”和“可持續設計”。
2.2、尊重自然原則
基米曾經預言“破壞自然環境,就等于破壞了你的生活”。自然環境是客觀存在的生態環境,其具有固有的發展規律與特點。所以,在環境設計時,應該遵守生態理念的自然環境固有規律,堅持不改變和不破壞生態環境,保持和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和諧,維護了自然環境的整體共生系統。
2.3、尊重藝術參與和科學指導原則
藝術設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者如何通過藝術設計提高城市環境的整體樣貌,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環境不僅僅需要外表的美觀性,還需要內在的協調性,所以將環境藝術設計加入到科學指導,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藝術和科學指導結合,有益于環境滿足藝術美感、社會需求和生態要求。
2.4、尊重環保 4R 原則
4R原則包含Reuse(原有景觀合理再利用)、Recycle(回收材料和資源的循環使用)、Reduce(慎用可再生資源)、與Renewable(利用回收材料創建新環境)。遵循4R原則,這些有助于推動生態環境的創新和減少資源的浪費,更加有益于生態環境的發展與建設。
3、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實踐探究
3.1、樹立科學合理的環境設計理念
當今的社會是科學的社會,科學技術是我國社會的第一生產力,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所以,環境藝術設計應該結合科學技術(當前社會中的新型技術和工具),不斷地提高設計者的設計能力與設計水平,為人與社會提高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例如,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新型材料的出現、新型設計技術的運用,對社會資源及材料的可循環回收利用,這些都是高科技技術帶來的社會發展成果和優勢。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相關人員和設計者應當靈活運用高新技術科技,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和舒適。
3.2、以天然環境作為基礎條件
對環境藝術的設計,其本身是立足于天然環境的,只有充分結合環境因素,對自然界的生態進行研究分析,才能設計出最貼合自然發展的環境藝術。例如,水源情況、植被種植情況、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等等,這些都是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的。設計者對目標地的環境進行實際的考察,依靠美術的美感對環境進行合理的設計,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節約成本。此外,將天然環境作為設計的基礎,不但實現了節能減排,更好地展示了生態的美,還堅持了生態環境發展的理念。與此同時,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特色環境,將周圍的自然環境與地理特色有效的結合,形成別具一格的優美景觀。例如,對于一些奇形怪狀的樹木與石頭或者擁有一定起伏與層次的地勢,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設計者可以適當借助天然的環境,進行實用性、觀賞性與藝術性的獨特設計。
3.3、靈活應用天然材質
在生態理念中,天然材質的應用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設計工作時,設計者應當對天然材質的特點、使用條件、工藝條件、注意事項、造型特征、及實踐效果等進行充分分析,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天然材質的充分應用。例如,在公園鋪設一些鵝卵石,其不但能對人的腳底進行按摩,促進血液的循環,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又例如,設計人員在公園或者道路兩旁移植一定數量的花草樹木,其不但能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還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營造出輕松、舒適的環境藝術氛圍。
3.4、重視新能源的開發應用
目前,我國對于新能源的研發處于初級階段,眾多企業和學者希望應用新能源代替傳統的能源,從而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因此,設計師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應該拋棄傳統的能源,同時應該加強對水能、風能以及太陽能等的實際應用,降低環境的破壞與污染。本文認為,在進行環境設計時,設計者應從多個層次與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在強調廢舊能源合理循環回收的同時,也要更加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始終堅持貫徹生態的理念,從而真正實現低碳生活。
3.5、重視環境藝術舒適度的設計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質量不斷地提高,對于物質需求已經逐漸的滿足,開始追逐精神需求。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發現,對于環境藝術設計,設計師的所有設計活動都是以自然環境為基礎,該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最初的出發點與最終的落腳點的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精神需求。所以,當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設計師應當充分考慮人們對環境藝術方面的實際需求,重視藝術的功能性與便利性,不斷地加強環境藝術設計的舒適度,滿足人們在精神方面對藝術的要求,同時需要加強對自然環境保護。設計師應當明確,環境藝術的設計對象不僅僅是普通民眾,還可以是幼兒和老人等弱勢群體,從而持續的提升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性與實用性。
4、結束語
環境藝術設計中加入生態理念,成為環境設計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展現環境藝術魅力和不斷創新生活時,設計師應當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進而成為環境設計的原則。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環境設計的評價與欣賞逐漸在生態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判斷,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環境藝術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周鵬,試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中國農學通報,2009(24).
[2]楊嘉樂,淺析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應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
[3]伊楊玲,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探析.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2).
[4]黃智肌,沈守云,張素娟,當代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理念的探索.廣酉因藝,2008(2).
[5]王淮業,生態視野中的環境藝求設計展望.美術研究,200(1).
[6]宋子儀.試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J].中國生態學報,2017( 11).
作者介紹:周忠闊(1999-),男,山東聊城人,學生,大學,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