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改觀,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實現了極為緊密的聯系,許多學校開始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以此來實現人才培養策略與時代需求之間的緊密對接,真正的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的人才。本文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分析對象,了解該課程教學方法的具體內容,以期為實現學科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
一、引言
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之下,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同時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否認,計算機的應用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正的提高人們的生產效率。因此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學校開始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實條件,將各種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融入該課程教學實踐之中,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以此來更好的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基礎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包含眾多的知識點,同時存在極強的操作性和應用性,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關注軟件應用與硬件知識的分析以及研究。從微觀的角度來看,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輸入法的用法,操作系統的基本使用,多媒體的應用系統的安裝以及基本辦公軟件的使用。從目前來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與地方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聯系,對于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來說,能夠構建完善的學校硬件設施,硬件水平相對較好,學生也能夠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不斷的提高個人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有所區別,有的學生能夠充分的掌握不同計算機技術操作內容和形式,但是有的同學連最為基礎的文檔使用都不會。
三、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現,實踐性應用時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特征,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所面臨的外部壓力較大,同時學生也感覺困難重重,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ㄒ唬┙虒W方法單一
老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計算機基礎課程理論知識比較復雜,各個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非常多元,大部分老師直接以教材為中心采取理論講解的形式來完成不同的教學實踐任務,這種單向傳輸的傳統教學模式無法真正的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最終導致整個理論知識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實質的教學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二)上機實踐形式感強
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機實踐課尤為關鍵,能否抓住這一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水平是每個老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但極少有老師能夠意識到上級操作課程的重要作用,直接以簡單的理論灌輸為主體,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比重嚴重失衡,學生只能夠掌握簡單的理論知識,個人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能力相對較差。
?。ㄈ┛己朔绞絾我?
在完成主題教學任務之后,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考核,以此來從宏觀上掌握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但是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老師主要以筆試為主題分析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這種單一且傳統的考核形式不僅無法體現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和價值,還難以體現該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要求,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偏低,無法構建高效課堂。
四、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實踐策略
為了擺脫上文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老師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影響要素,明確目前教育教學的具體條件,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整。
?。ㄒ唬┱n堂教學采取案例分析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各種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應運而生,這些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積極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教學策略,案例教學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之中備受老師的好評和關注。計算機基礎課程非常注重對學生操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學習這一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以理論知識作為重要的支撐,但是大部分的理論知識非常的枯燥乏味,學生難以抓住該板塊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對此,老師可以采取案例演示的形式來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分析,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客觀且深刻的認知。為了保證學生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在課堂教學實踐時老師還可以以學生的論文為案例,通過當場演示,目錄制作以及文檔排版來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為后期的這種實踐提供更多的依據。
?。ǘ┎捎脝栴}式教學方法
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新課程改革都明確強調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老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合理引導,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灌輸,其中提問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時,老師需要關注這一知識板塊教學工作的大力落實,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之中的關鍵環節,上機實驗主要分為兩種不同的模式。第一種是編寫上機操作說明書,學生需要根據書上之中的具體指示完成不同的操作環節,第二種是以直接提問的形式明確不同的實驗要求,學生需要在自主實驗操作的過程之中主動的學習理論知識,在后期上機操作的過程之中提高個人的技術知識的理論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第二種方法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更強,能夠更好的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化,提高教學質量。對此老師在理論課講授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上機操作實驗課程的具體內容及要求。
(三)考核方式靈活化
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主要以簡單的筆試為主體的,老師需要給定具體的實踐題或是理論題,這種單一的改革方式難以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導致學生出現了許多的依賴心理。對此,老師可以嚴格按照新時代改革背景之下多樣化教學策略使用的現實要求提出針對性的考核方式,將過程考核結果考核相結合,充分的發揮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之間的作用,保障學生能夠更高質量的完成老師的考核任務,抓住不同知識點的學習技巧和要求,從而提高個人的創作能力和實踐水平,掌握計算機技術課程學習的技巧和方法。
?。ㄋ模┙虒W效果的檢驗
在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之后老師必須要對最終的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檢驗,了解實際的教學進度,分析教學方法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相關性,積極的調整后期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比如在使用案例分析教學方法之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了一定的調動,同時注意力更加集中,老師可以針對這一現實情況進行不斷的實踐,保障該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結合學生學習態度變化的實質要求來實現有的放矢和針對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五、結語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在落實這一課程教學實踐之前老師需要關注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分析解讀,抓住教學的核心和要點,調整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不斷的實現針對性的教學,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
參考文獻
[1]王潤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03,23(2):90-91.
[2]牟琴.基于計算思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模式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徐甜,吳華.“案例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河北職業教育,2006,2(15):74-74.
作者簡介:李昌龍(1988.12-),男,山東德州人,學歷:大專,單位:山東公路技師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