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海綿城市構建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以濱州市海綿城市為例,濱州在其建設過程中使用了水生植物,文章對在其建設中植物的作用進行分析,以此明確水生植物在打造海綿城市,構建宜居生態環境的價值。研究為提高同領域水生植物防內澇、固土的應用,全面推廣海綿城市景觀構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生植物;海綿城市;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3-0170-0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Binzhou Sponge City as an example, which uses aquatic plants in the process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plants in its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value of aquatic plants in building sponge cities and building a liv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and soil consolidation in the same field and popularizing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aquatic plants; Sponge City; design and application
水生植物是目前海綿城市中園林景觀應用中必不可少的植物,它能夠最大限度的助推海綿城市的整體性打造,而且美化與治水功能性極強。本文針對水生植物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展開分析,深入剖析水生植物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價值,為如火如荼的海綿城市構建中景觀植物設計提供參考。
1 海綿城市概念
海綿城市,指的是對原始地形的特征地貌進行充分利用,發揮其積存雨水的特點,利用生態本底、下墊面滲透雨水的特點以及濕地、土壤和植被凈化水質的特性,讓城市具備海綿的性質,能夠吸收和釋放雨水,具有一定彈性,以此來應對自然災害以及環境的突然變化。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強化管控工作,利用系統治理、過程控制、源頭減排、雨水收集、下凹綠地、透水鋪裝和屋頂綠化等措施,保證一些地區地點具備吸納、緩釋、蓄滯的作用,如公園綠地、廣場道路、小區建筑等,隨雨水徑流進行有效控制,徹底消除小雨積水、熱島、水體黑臭和大雨內澇的情況。
2 濱州海綿城市水生植物的應用情況
濱州市作為典型的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區域,以往每逢大雨,城市內街道,或者是小區內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內澇現象,甚至出現雨水倒灌現象,給濱州市民造成諸多不便。因此,擴大水生植物綠色覆蓋,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已經成該市統籌規劃的重點內容之一。
黑藻、香浦、棣棠、石榴、紫花苜蓿、毛白楊、千屈菜、連翹、饅頭柳等水生植物,分別在濱州海綿城市的打造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設計實踐中,各類水生植物既保持了植物的原有園藝特性,又發揮了其固土,防內澇的作用。較好的防治了該地區的水患問題。黑藻、香浦、棣棠、石榴、紫花苜蓿、毛白楊、千屈菜、連翹、饅頭柳等,作為水生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對岸邊景觀進行豐富、豐富水層次,將自然的風光和野趣突出出來。我國水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水生植物花朵嬌艷、株姿優美、韻味別致,在溪流、湖泊、池塘濕地造景中應用廣泛,同時水生植物在生態保護和美化環境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其生態功能的特點使其優越性更大,不僅具備陸生植物的基本生態功能,還能夠利用自身的新陳代謝對水中的營養和鹽分進行吸收,改善水體富營養化情況,增強自凈能力,進而提升水質。水生植物的莖葉花果都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同時還能夠觀賞植物倒影在水中的景象,利用植物之間生態藝術配置,能夠最大程度上豐富景觀,形成獨特的園林意境。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體中的污染物和富營養化物質,對凈化水質起到重要作用,大面積的水生植物還有涵養水源的作用,水生植物還能抑制浮游藻類,減少水面蒸發,并為水禽筑巢提供場所,豐富了生物多樣性。
3 水生植物的設計應用
3.1 下沉式綠地鋪裝的應用
采用下沉式綠地鋪裝多以本土草本植物為主,主要對海綿城市中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從而發揮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在上述案例圖片中,我們能看到錯落有致的鵝卵石嵌入水生植物旁,這種美觀的打造,對水生植物不僅起到了襯托作用,其透水性較好,能夠較好的體現自然景觀的打造,兼具實用性與美感兩種功能實現。下沉式綠地鋪裝,需根據地勢進行鋪裝,掌握鋪裝的形態性,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由于當地的土壤特點對其產生限制,部分滲透設施下沉度有限。一些水面設施如雨水濕地和濕塘系指調蓄深度。
3.2 濕生植物在雨水收集中的應用
濕生植物如白玉蘭、紫玉蘭、天竺、杜鵑、牡丹、茶花、含笑、月季、橘子、金橘、茉莉、美人蕉、大麗花等,將其種植上,對于生態雨水桶、雨水花園,包括上述透水鋪裝等,均是較好的雨水收集設施。地表水找坡排至植物組團內,在植物組團內部發生雨水的蒸騰、滯留與入滲,多種濕生植物發揮著雨水花園收集雨水作用。
循環的生態系統,可持續的生物處理。各種植被生長在人工濕地內,自然生態平衡在這里被全部展示。自然過濾帶(草帶)能夠將水排至水區系統內,較好的控制水流方向。 3.3 水蔥、蘆葦、野茨菰、鳳眼蓮、沉水植物對生態恢復功能的應用
水生植物不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夠對環境中的CO2進行吸收,釋放O2,對水體的質量進行有效改善,對其中存在的污染元素進行清除,所以說,水生植物對于生態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恢復作用。具體水生植物的應用如下:
?。?)水蔥可應用于污水、公園河流、河道中,能凈化水中的酚類。
?。?)野茨菰也可以應用到一些需要凈化的污水、公園河流、河道中,對水體中氮的去除率達75%,對磷的去除率達65%。
?。?)蘆葦可應用于一些需要凈化的污水、公園河流、河道中,將其進行栽植,能夠實現凈化的作用,對水中的硫酸鹽、有機氮、氯化物和懸浮物質進行凈化,吸收其中的鉛汞元素,去除磷元素的有效率可達65%。
4 討論
近年來,海綿城市建設已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一個趨勢,植物作為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種植,這是提高雨水基礎設施效率和持續時間的關鍵。水生植物的種植布局和植物種類應從雨水基礎設施的總體布局和功能到一些獨特的細節,到地域濕度、洪水時間和場地規模等一系列因素。此外,根據設計的目的和要求、種植計劃、植物顏色和形狀也是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有針對性的培育水生植物,形成城市獨有的“海綿體”。
根據海綿城市所需,需要對水生植物進行整體布局,能夠真正起到水生植物在海棉城市的應用效果。海綿城市對于水生植物的應用,要掌握其在雨季時的吸水、蓄水、凈水的應用能力,以及干旱時排水、放水與用水的應用能力,兩種能力應用效果評價,是保證海綿城市高彈性的關鍵點。通過水生植物的合理布局,從而使海綿城市更具活力,打造欣賞與功能應用的效果,促進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提升城市蓄水與凈水的能力,為海綿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更為深入性的保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生植物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應該從海綿城市建設的概念出發,了解園林植物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明確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同類型綠色植物的選擇與應用。根據當地氣候環境特點,較好的應用適合生長的優良水生植物,以此達到固土、防內澇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增霞,楊卿濤,魏倩.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河道濕地景觀研究——以聊城小湄河生態人工濕地提升項目為例[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0):249-250.
[2]王謙,蘇立超.全透水路面在建設“海綿城市”中的應用研究[J].施工技術,2015(s2):284-2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2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