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低段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計算能力是學生在小學期間必須掌握的一種數學能力,這也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關鍵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更是學生以后學好數學的基本前提。本文簡述了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對其培養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計算能力
1、小學低段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計算能力不但是數學的基礎,還是數學的核心所在。對于小學低段數學來講,計算占到教材內容的七成以上,而絕大部分的低年級數學試題都和計算相關。所以,只要計算能力足夠強,小學數學成績就肯定好,反之,小學數學就不可能好。
從應試方面來講,以小學升初中的考試為例,其數學試卷涉及到大量需要計算的步驟,如果每個計算步驟能夠快兩三秒鐘,那么就能夠節省約幾分鐘、十幾分鐘的考試時間,這就為提高考試成績提供了足夠的時間。
從學習方面來看,有一些小學生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不多,但是其考試成績卻比整日學習的學生要更好。許多家長認為,這些小學生是天生的智商高,但其實是因為這些學生的計算能力足夠強。其他小學生需要30分鐘才能完成的試卷,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只需要不到15分鐘。由于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考試成績也會更好,而其自信心也會更加的強,能夠更加自主自發的學習。通過這種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全面的提高。
從素質方面來看,計算能力較高的小學生普遍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做題時常常使用演草紙,做完題后有校對驗算查的習慣;其次,計算能力強的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耐心,能夠應對枯燥的計算題目;再次,有著較強的專注力,并且持續的時間較久;最后,計算能力好的學生有著較強的心算能力和記憶力。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增強計算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地方:首先,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小學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學到的口算以及加減乘除的學習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所在。其次,計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旦學習習慣的養成結果較差就會直接體現到計算能力上;而計算習慣不好的話,又會將這種不良習慣延伸到其他學科上面。最后,由于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內容絕大部分都涉及到計算,如果計算能力較差,學生面對試題時往往是束手手腳,會認為自己根本學不會數學,
并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見,計算能力的訓練最好從小學低年級著手,培養孩子們對數和數的計算的感覺,要引導和幫助學生使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進行數學判斷,同時應對復雜數學問題提供有效的方法。
2、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2.1 掌握算理是培養計算能力的基礎
在計算能力的訓練過程中,要讓小學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算理,這樣才能夠讓計算教學變的生動有趣。由于在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中,直觀思維占據著主導地位,為了促使其思維的發展,向著抽象思維過渡,就要在兩種思維模式間建起溝通的橋梁,要充分發揮教學用具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操作中通過優化總結得出湊十法、破十法、口訣求商、想加算減等數學知識,從而使其能夠嫻熟的掌握這些解題方法。
例如,在“9加幾”的計算教學中,可利用操作教學用具來理解和掌握湊十的方法,從而掌握湊十的算理。比如“9+6”,可先出示內有十個格子的小紙箱,里面已裝有9個小球,紙箱的外面留有6個小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分一分、擺一擺來動手操作,直到學生弄明白要計算出共有多少個小球,就要從紙箱外面的6個小球中取出一個置入紙箱的空格處,將紙箱內的小球湊夠10個。而紙箱外面的小球由于被娶走1個,還余下5個,也就是把6分成了1和5。然后,學生就能夠了解到9個小球和1個小球湊成10個,而10個加上余下的5個就是15個,最后就可以得出9+6=15的算式。
2.2 重視錯題分析,養成良好習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可在課堂教學時故意留下幾點錯誤或疏漏,然后引導和幫助學生發現并解決其中的錯誤。這種錯誤教學的方法能夠較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注度,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意識,可以讓學生在發現和解決錯誤的過程中體會到極大的成就感,使其在成就的激勵下提高課堂學習的時效性。
例如,在講到乘除法的計算時,可留出一些易于發現的錯誤,將49÷7=7的結果標為49÷7=6,。個別學生在這個時候就能發現這個錯誤結果,指出49÷7=6中的錯誤。通過這種質疑并改正的錯誤教學,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數學計算的內涵。
2.3 增強口算訓練,重視口算應用機會
在小學低年級學習階段,如果可以提高對口算的重視度,加強在口算方面的訓練,就能夠極大的提生學生的數學計算水平,在許多家庭中,學生的父母會帶著四五歲的子女去參加珠心算的培訓班,這就是為提高數學計算的精準度和速度而準備的。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口算練習的重視,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幾分鐘內開展一些口算練習。通過搶答、口算競賽等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每節課開始時的口算練習,讓孩子們在口算方面逐漸達到嫻熟的程度,并將口算練習強化成必備的日常行為,切實提升他們的口算水平。
2.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進一步提高習題計算的正確率,務必要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首先,在做計算習題時要注意題目的審查,這是習題練習準確、快速的前提條件。一方面要抓住習題題目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從題目中發現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做計算題時要明確運算的次序,知道要先計算什么,再計算什么;要對題目做認真審查,選擇最簡便、最快捷的正確計算方法,然后再開始解題。解題時不能盲目自信,忽略運算順序。例如,4+2x5,不能大意算成6x5=30。其次,在做計算習題時要注意計算過程的規范性,要做到書寫規范、計算列式有條理、卷面整潔,草稿紙上的演算也要字跡整潔、書寫規范。當習題計算出錯時,不但要引導學生先審查計算過程,改完讓他們查看下演算過程是否存在問題,在習題訓練時要具備自我檢查的習慣。再次,在完成計算習題的抄寫后,要幫助學生養成校對的習慣,以確保抄寫的題目是正確無誤的。最后,要學會合理運用估算和驗算,估算能夠幫助學生檢測計算結果的準確度,驗算則可以幫助學生確保計算過程的正確程度。
3、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和考試題目中,計算類的內容和習題有著很大的比例。而小學生是否在低年級階段養成較強的計算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后續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要從低年級開始,通過嚴格系統的計算練習,幫助學生養成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切實提高自身的計算水平。
參考文獻:
[1]高彩霞.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36):255-277.
[2]陳秉偉.再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12):175.
[3]呂艷.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西藏教育,2014(06):16-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