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滲透,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以往相比也發生較大改變,其中最顯著的改變莫過于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能力。計算是體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途徑,同時計算和學生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數學教師就需要積極探索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策略,從而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1培養計算能力相關現狀分析
1.1教師方面
由于計算能力僅僅是一項基礎性的技能,所以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技能方面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甚至錯誤地認為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需要培養。
1.2學生方面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主性較差,他們可能不會去系統地對自己的計算能力進行鞏固,甚至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幾乎不知道自己在計算某道題目時候的計算錯誤。另外,小學生相對來說思維不夠縝密,所以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容易出錯。
2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對策分析
2.1重視對學生基本的口算訓練
口算訓練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筆算的基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將口算落實到具體、落實到常規。從客觀上來講,口算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心算”的過程,是學生知識融會貫通和思維發展的一個過程,對于簡單的計算內容,引導學生活用加、減、乘、除,活用九九乘法表,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而更好地為學生筆算奠定基礎。科學、有效、合理的口算訓練,有助于學生提升對數學計算學習的規律性認知,降低學生學習計算法則的難度,讓學生找準方法、找準思路地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同時,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過程中,展開針對性的口算訓練,提升學生口算的嫻熟性,更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利于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當然,學生口算能力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不斷地加強訓練,要講究方法,要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要切實滿足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需求。
2.2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法則
計算法則是計算的根據,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方法教學,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重點突出對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對數學死記硬背、機械化的灌溉模式,重視對學生計算法制、性質、定律教學,倡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全面投入和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數學思路,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如:被除數不變,除數變大,商變小的規律、乘法運算定律等等,擺脫“照搬式”的練習,加強學生對數學的理性認識,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計算方法,降低計算難度、減少計算的錯誤,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改變學生對于教材、對于參考書、對于教師的過于依賴,實現對數學知識點的內化,真正提高數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進而轉化為學生數學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結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2.3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計算興趣
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喚醒學生大腦深處記憶對數學知識認知,發揮學生良好主動性和創新性。小學階段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烈,注意力容易被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尤其對于未接觸過的事物則有一種渴望探究的欲望。數學教師就可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為其創設具有科學性和新穎性的懸疑式問題情境。以“加法的計算”一課為例,教師先用自信的語氣向學生發起邀請:“大家都會說加法算式嗎?老師就能隨口說出得數最接近幾十,各位可以嗎?”。大部分學生聽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后都十分愿意參與其中,教師在學生火熱學習氛圍中告訴學生計算小秘訣,使學生瞬間產生:“計算還有秘訣嗎?在哪里?”的疑問,可以說這種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迫切想知道問題心理,從而對后續學習產生興趣。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及具備的生活經驗等,再以“小學乘法”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就可從學生現實生活著手,即提前為學生布置調查市場內中蔬菜價格的調查問卷作業,例如茄子每千克3.4元,番茄每千克3.6元,芹菜每千克3.4元等,教師根據學生調查結果讓其從上述蔬菜中購買一種,問一共需要多少錢?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并能借助所學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一定程度也能增強適應生活能力。
2.4刺激學生思維頻率,培養學生計算耐心
數學計算基礎形式由運算符號和數字構成,二者均有較高的抽象性,以致于小學階段學生會產生厭煩和抗拒心理。數學教師在設計計算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好奇心和好奇心并展開多種形式內容教學,由此對學生思維活動頻率產生刺激,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幫流浪小動物回家”教學形式,借助現代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幾種小動物并都標上數字,每一個小動物都有簡單計算形式,借助計算結果將流浪小動物送回家,這種在學生面前展示計算方式和結果的匹配式教學方式可以引發學生探究欲望并積極開展練習。為了加深學生所學知識印象,數學教師還可升級這種匹配練習,例如可以多設計一個答案或讓兩個算式結果為相同結果,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2.5進行具體的錯誤分析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失誤之處。教師在批改相關練習題目的時候,要對學生的錯誤之處進行總結,歸納出具體的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錯誤之處,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更改以往計算過程中所存在的錯誤之處。在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之處進行歸納講解之后,就可以給出一些相應的練習題目,幫助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結束語
總之,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學習數學基礎組成需要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尤其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更需要教師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與此同時善于刺激學生思維活動頻率,培養學生計算耐心,使學生形成良好計算能力,為后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溫永剛.增強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華章,2017(1).
[2]吳明艷.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教學方法淺析[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B),2017(5).
[3]胡萍.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教學思考[J].小學生教育,201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