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認真研讀教材,立足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
  這冊教材的計算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這兩部分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特別是表內乘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表內乘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同時,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于實現學生的數學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技能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小學時期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完善,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引導策略,讓學生能夠學會巧學活用,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項目,學生對于運動有著熱衷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培養學習興趣。另外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將數學家的這些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計算熱情,為有效的教學活動打好基礎。
  三、幫助學生弄清算理,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學生計算正確率的高低,相當程度上決定于學生對計算算理的理解。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占主導,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算理就是計算過程中的道理,是指計算過程中思維方式,是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算法就是計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計算的法則,就是簡約了復雜的思維過程、添加了人為規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驟,主要是解決算得方便、準確。算理是算法的理論依據,算法是算理的提煉和概括,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數位表象,從而理解“進位”和“退位”算理的依據。
 ?。?)加強筆算算理算法的教學。例如,加法的例1:35+2,教學豎式的寫法和對位。在這里,學生要結合小棒圖思考“2 應寫在什么位置?”“為什么要與第一個加數的個位對齊?”這就提高了思維的含量,讓學生真正地去理解算理。
  (2)關注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在計算教學中要注意改變單純重視學生對計算法則的記憶和應用,而忽視學生對計算過程理解的做法,要特別關注學生對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如在教學教材第14頁例3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面對“35 +37”的計算任務,可以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個位上5加7得12,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擺小棒的具體操作過程揭示其進位的方法,并在豎式上將進位的過程反映出來,出此讓學生切實理解“為什么要進位”和“怎樣進位”兩大核心問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標志著對進位加法計算過程的全面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訓練口算,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口算的速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筆算的正確率。注重學生口算方法的掌握。我在每天上課之前用兩到三分鐘,出示10~20道口算題目全班共同口算或接力算,適當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導,或者每天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口算的練習,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每節課之前經常利用5分鐘進行視算和聽算,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眼、耳、腦、口等多種器官的同時參與,使其思難能力得到訓練并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得發展。將視算和聽算經常調換交替使用,避免單一的形化,弱化了學生學習興趣??衫眉倚;ネǖ那?,指導家長把乘法口訣表整理出來,讓孩子在睡前、早起時,抽出幾分鐘,讀一讀、記一記,甚至練一練。這樣持續一段時間,這些學生的口算的速度、正確率也就大在提高。低年級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但遺忘也快。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新舊知識同步練習的方法,減少學生對知識的遺忘。
  五、結合實際,重視錯題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例如,退位減,前一位退了1,可計算時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時又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退位的減法,忘加或漏寫的錯誤較多。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我們可以在學生出錯處加上評語導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馬虎大意,還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一定要讓學生把錯題重做一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認識鞏固。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
  總之,計算教學需要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提升學生的運算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持之以恒,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技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0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