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各種數學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發展。我國歷來十分重視計算教學。以“算術”為課本名稱時就強調:“以四則運算能力為中心”?,F行課標仍然把“培養四則運算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在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要多下點功夫。
  很多家長和教師都認為計算人人都會,不用動什么腦筋,出現錯誤都是粗心所致。其實不然,如果我們留心觀察,會發現學生計算錯誤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從中分析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便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將能得到較快的提高。
  學生計算錯誤,最主要來源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大致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感知比較粗略
  進行計算時,學生首先感知的是由數據與符號所組成的算式。由于小學生感知事物特征時往往不夠精細,而計算本身無情節,外顯形式單調,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將56、106錯抄成65、109的事屢有發生。
  二、情感比較脆弱
  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而,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過于繁冗時,就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不耐煩,不能認真地審題,也不再時心地選擇合理的算法,這樣錯誤率必定會升高。如1440÷4+3600÷6或(1000—6190)÷2-1005÷15如果我們不耐心地按照四則運算的法則進行計算,錯誤便隨之而生。
  三、注意不夠穩定
  小學生的注意力較差,注意的范圍比較狹窄,如果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上時,也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丟三落四的現象。
  如:100-12×5+54
  =100-60
  =40
  學生在脫式時忘了將“+54”抄寫下來。再者,小學生注意的轉移能力也比較弱,不能很快地轉移去適應新的變化。如連續出現幾道加法后出現一道乘法,學生仍然會按照前面的思路來進行。
  除了心理方面的因素外。知識的欠缺也會造成計算的錯誤,比如一位學生在計算50-26=?這道題時,他是這樣筆算的:
  50
  —26
  34
  被減數個位上的0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退1后剩下4再減去2應得2,學生就是沒有掌握退一當十才會出錯。
  針對這些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ㄒ唬┣袑嵳莆沼嬎慊A知識
  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就要從計算的基礎知識開始抓起。從最初數的認識,到四則運算的學習,從計算法則到運算順序,無一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如果連10以內的數都認不清楚,怎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假若做加法時不懂得滿十進一,做減法時不知道退一當十,又如何在一個算式中進行四則混合運算呢?這些知識,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教者應當讓學生及時掌握并消化,切不可半生不熟,影響后面的進度。
 ?。ǘ┻\用各種手段弄清算理
  有些學生雖然能夠依據計算法則進行計算,但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適應計算中千變萬化的各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講清算理,讓學生充分理解算法。這樣,計算教學一定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
  1、通過教具演示說明算理
  數學雖不像語文那么豐富多彩,但如果我們恰當運用學具或教具向學生演示過程,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位老師在教學“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性質時,先讓學生觀察老師手上的紅花:左手有2朵,右手有3朵,然后請學生根據老師出手的順序列出加法算式。分別是2+3=5;3+2=5。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在加法算式中,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2、聯系實際講清算理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抽象的算理學生難以理解,但如果把它轉化到生活中來,便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致并欣然接受它。我在教學中一遇到學生不理解題意時總是引導他們聯系到生活當中。如教學10以內的減法時,我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媽媽買了10個蘋果,小明吃掉了4個,還剩幾個?學生很快得出10-4=6(個):又如教學乘法時向學生舉例:每人有4朵花,3人共多少朵?這些實例平時學生經常接觸,利用它們轉化為數學知識,學生接受起來自然多了!
  (三)加強口算、重視筆算、學點估算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能力是在口算準確、熟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口算的基礎,筆算就無從說起;其次,生活中也處處離不開口算。培養計算能力,要從加強口算著手。在不同的年級根據不同的內容,有著不同的口算要求。筆算是根據一定的計算法則,用筆在紙上進行計算的方法。它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寫出計算過程,筆算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負貴,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還可以培養書寫工整的品德。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比如小到像媽媽到商場買東西大約需要帶多少元?全家外出旅游大約要帶多少錢?大到建設工程項目的預算;國家對各種資源的估計,都離不開估算。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具有重大意義。
 ?。ㄋ模┘訌娋毩暎v求實效
  對于數學來說,練習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是鞏固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圍繞重點與難點。教學的重點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掌握,教學的難點內容也常常是學生學習中的弱點。集中力量組織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的練習,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認識結構。
  除了重難點的加強練習,我們還需注意易混易錯的內容,在新知識學習后,最好與一些相近、易混的知識做一番比較練習,降低學生的錯誤率。
 ?。ㄎ澹B成良好的認真的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為此,我們必須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生的計算習慣:一看即看清數字和運算符號,不要把他們抄錯;二想即想要不要簡算,如何簡算;不簡算時如何正確地選擇運算順序;三算即仔細地進行計算;四驗即做完之后記得要驗算。
  總而言之,計算人人都會,但卻很少人不會出錯,隨著科學技術與生產實踐的飛速發展,現代化的計算工具已日益普及。雖然一些繁雜的計算已可以用計算工具來代替,但我們仍要結合教學內容與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長期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要鼓勵學生進行合理、靈活的選用計算方法,才能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此文系平和縣課題《小學數學計算錯誤的觀察與成因分析》(立項編號:PHXXJYKT17-033)階段性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