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溶液pH計算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pH計算問題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問題,為幫助學生全面的掌握這方面的問題,現對此進行歸納。關鍵詞:溶液pH;計算思路;計算核心;溶液中的c(H+)相對大小
  1 單一溶液的pH的計算
  酸性溶液,必先確定c(H+),再進行pH的計算。堿性溶液,必先確定c(OH-),可根據c(H+)·c(OH-)=Kw換算成c(H+),再求pH,或引用pH定義,由c(OH-)直接求POH,再根據pH+POH=PKw,換算出pH。
  例1、求室溫下1.0×10-3mol/L的Ba(OH)2溶液的pH。解析:
  由題意:c(OH-)=2.0×10-3mol/L,c(H+)·c(OH)=Kw,c(H+)=Kw/
  c(OH)=5.0×10-12mol/L,pH=-lgc(H+)=lg5.0×10-12=11.3。
  2 溶液稀釋后的pH的計算
  2.1 強酸或強堿的稀釋
  在稀釋強酸或強堿時,當它們的濃度大于10-5mol/L時,不考慮水的電離;當它們的濃度小于10-5mol/L時,應考慮水的電離。
  如pH=6的鹽酸,稀釋100倍,稀釋后pH≈7(不能大于7);pH=8的氫氧化鈉溶液,稀釋100倍,稀釋后pH≈7(不能小于7);pH=3的鹽酸,稀釋100倍,稀釋后pH=5;pH=10的氫氧化鈉溶液,稀釋100倍,稀釋后pH=8。
  例2、室溫時將pH=5的硫酸溶液稀釋1000倍后,則c(H+):c(SO42-)是()
  A.2:1
  B.21:1
  C.20:1
  D.22:1
  解析:
  pH=5時,c(H+)酸=1×10-5mol/L,c(SO42-)=5×10-6mol/L,稀釋1000倍后,由硫酸電離出的c(H+)酸=1×10-8mol/L,c(SO42-)=5×10-9mol/L,考慮水的電離受硫酸的抑制,設水電離出的c(H+)為xmol/L,故水電離出的c(OH-)也為xmol/L,根據水的離子積在室溫時為一常量,得方程(x+10-8)·x=10-14,解得x=9.5×10-8,故c(H+):c(SO42-)=[c(H+)酸+c(H+)水]:c(SO42-)=10.5×10-8mol/L:5×10-9mol/L=21:1。
  故應選B。
  2.2 弱酸或弱堿的稀釋
  在稀釋弱酸或弱堿過程中有濃度的變化,又有電離平衡的移動,不能求得具體數值,只能確定其pH范圍。
  如pH=3的醋酸溶液,稀釋100倍,稀釋后3<pH<5;pH=10的氨水,稀釋100倍,稀釋后8<pH<10;pH=3的酸溶液,稀釋100倍,稀釋后3<pH≤5;pH=10的堿溶液,稀釋100倍,稀釋后8≤pH<10。
  例3、pH=11的氨水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100倍,二者的pH的關系是()
  A.氨水的pH大于氫氧化鈉的pH
  B.氨水的pH小于氫氧化鈉的pH
  C.都比原來小
  D.氨水比原來的大,氫氧化鈉比原來的小
  解析:
  氨水為弱堿,氫氧化鈉為強堿,稀釋100倍之后,氨水的9<pH<11,而氫氧化鈉溶液的pH=9。
  故選A、C。
  3 溶液混合后的pH的計算
  兩種溶液混合后,首先應考慮是否發生化學變化,其次考慮溶液總體積變化,一般來說溶液的體積沒有加和性,但稀溶液混合時,常不考慮混合后溶液的體積的變化,而取其體積之和(除非有特殊說明)。
  3.1 兩強酸混合后的pH的計算
  先求混合后的c(H+)混,再直接求pH。
  即:c(H+)混=[c(H+)1×V1+c(H+)2×V2]/(V1+V2)。
  例4、pH=4的鹽酸和pH=2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2.0
  B.2.3
  C.3.5
  D.3.7
  解析:
  由題意pH=4的鹽酸,c(H+)1=1.0×10-4mol/L;pH=2的鹽酸,c(H+)2=1.0×10-2mol/L。c(H+)混=(1.0×10-4mol/L×V+1.0×10-2mol/L×V)/2V=5.0×10-3mol/L,pH=2.3。
  故應選B。
  3.2 兩強堿混合后的pH的計算
  先求混合后的c(OH-)混,再間接求pH。即:c(OH-)混=[c(OH-)1×V1+c(OH-)2×V2]/(V1+V2)。
  知識拓展—0.3規則(近似規則)
  若兩種強酸溶液或兩種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且其pH相差2個或2個以上時,混合液的pH有如下近似規律:
  兩強酸等體積混合時,混合液的pH=pH小+0.3;
  兩強堿等體積混合時,混合液的pH=pH大-0.3。
  如上述例4若用0.3規則,就很方便,混合液的pH=pH小+0.3=2+0.3=2.3。
  最后,在相關計算過程中,應遵守“酸按酸,堿按堿,同強混合在之間,異強混合看過量”。
  參考文獻:
  [1]馮起德,陳小英.現代教師自我發展叢書—教師的科學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0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