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打造的八大法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搶占公共資源
創建農產品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發掘和搶占公共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類資源,將其“據為已有”。將產地和品類資源“企業化”,出于產地,高于產地,占據品類,打自己的品牌,做產地和品類的代表。
這些資源對于創建農產品品牌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以快制勝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搶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尋找能夠做老大的行業或者品類市場。一個行業、一個品類只能有一個老大,企業家們應該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做老大,就是以品牌占位,以傳播稱王。
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飲食承載著文化,文化影響著飲食。農產品從田間地頭來到廚房餐桌,要想賣得多、賣得貴、賣得持久,就一定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煉和傳播與食品相關的文化價值成為創建品牌的必需。
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一是從種養方式和品種改良入手,在產品上制造不同。特別的品種會帶有獨特的外在差異性,這是這類地域特產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營銷者要善于將這些產品獨特的差異性與品牌相連,使之成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標簽一樣成為消費者辨識這個品牌的依據。
二是挖掘提煉產品和品牌差異化價值,并加以彰顯傳播。農產品市場是一個天生高度同質化的市場,如果產品本身現成的差異化不足,那么就需要在品牌價值上制造出不同。
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要設法讓產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現出差異,用外在形象彰顯和提升內在價值,即內在品質外在化,外在形象差異化,這就是品牌和產品形象的塑造。
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標準
這里說的標準分兩種。一種是國標體系,另一種是消費者評判標準。
在品類或者行業中,創建領先或獨特的品類或者行業標準引領行業,甚至引導國家標準的形成,取得先手,讓競爭對手淪為跟進者、模仿者?;蛘邽橄M者樹立一個評判產品的“主觀”標準,從而在消費者購買時提供依據,這是為農產品搶市場、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則。
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產權比知識本身重要,技術標準比技術本身重要,擁有消費者心中標準比實際標準重要。擁有標準,就有話語權,就有主動權,也就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雜交創新
許多涉農企業是第一次踏入高度競爭的現代市場,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們有的營銷觀念模式陳舊,有的完全從零做起,沒有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因此特別需要雜交創新。
雜交創新就是指大膽借鑒、疊加、互補和融合其他行業的優秀思想、資源、技術、模式和方法,從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品類(產品)或者營銷思路,獲得競爭優勢,實現突破。
深加工,讓產品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市場同質化嚴重,常見的產品其產品價值和附加值都低。農產品做品牌的難度與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隨著加工程度越來越深,做品牌的難度越來越低,反之亦然。深加工是產品差異化、增值化的魔術師,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食用的方便、衛生程度,易貯存和運輸,這些增值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腳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