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海南油田綜合治理研究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海南油田探明含油面積11.86km2,石油地質儲量1321.77×104t,可采儲量268.01×104t。由于近年新井及側鉆井無法實施,區塊日產油由100t降至87.8t。針對油藏動用程度不均、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現狀,通過潛力砂體精細描述、邊部低滲儲層壓裂改造、長停井、低效井潛力再評價、改善注水井注入能力等方法,開展油田綜合治理研究,實現油田日產油重上100t,為油田持續穩產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海南油田;綜合治理;穩產
   1 油田概況
  海南油田地理上位于遼東灣中北部,遼寧省大洼縣西南21公里;構造上位于遼河斷陷盆地中央低突起南端,海南-月東披覆構造帶的北端。探明含油面積11.86km2,石油地質儲量1321.77×104t,可采儲量268.01×104t。
  油藏類型為層狀邊水巖性構造油氣藏,原油性質為稀油。含油目的層為東三段和東二段的下部,有含油井段長,油層多,單層薄的特點。儲層平均有效孔隙度21.8%,滲透率200.8 mD,為中孔中低滲儲層,非均質性較嚴重,均質系數0.2,級差1303,突進系數12.06,變異系數1.79。海南3斷塊油品性質較好,具有低密度(0.8561g/cm3),低粘度(5.6029 MPa·s),高凝固點(22.25°C),高含蠟量(6.17%),高膠質瀝青質(15.639%)的特點。天然氣相對密度較?。?.7451),甲烷含量均值為78.51%。水型為NaHCO3型,總礦化度為4846.5mg/L。海南3斷塊1996年8月首鉆海南1井,1997年4月鉆探海南3井,試采成功。1998年全面投入開發。2001年6月采用七點法面積注水方式正式轉入注水開發,目前區塊處于高含水階段。
   2 存在問題
  受實施效果影響,近幾年工作量不斷萎縮且手段單一,長停井總數逐年增多,常規措施挖潛難度大;目前該塊11口注水井因注入壓力高欠注,平均注入壓力13.1MPa,欠注量309.8m3;由于新井及側鉆井無法實施,沒有產量接替,日產油由100t下滑至87.8t,穩產難度大。
   3綜合治理效果分析
   3.1 應用潛力砂體精細描述,進行測井二次解釋
  對該塊動態資料進行整理,將曾經生產過層的電性統計,繪制電阻率-時差交匯圖版,電阻率>10 基本為油層和氣層,且時差>390,為出氣層;電阻率在5~10 之間的低電阻層是既有出油層位,又有出氣層位,也有出水層位的混合過渡帶。通過整理混合區域的井泥漿電阻率最大達1.86,最小為0.2,差異較大,分析低電阻層出油的原因,可能受泥漿電阻率影響。
  根據泥漿電阻率大小劃分區間并分別繪制圖版,確定油氣層與水層識別標準,泥漿電阻率>1時,Rt>10 為油氣層,泥漿電阻率<1時,Rt>5為油氣層。同時對生產過層氣測錄井進行統計,繪制氣測錄井圖版,制定標準,進一步將油層與氣層區分開。應用上述標準,對該塊d3 I以上開展測井二次評價,重新解釋134m/72層,精細刻畫8個潛力單砂體油、氣、水分布,落實含油面積2.3km2,地質儲量111×104t。在構造有利部位實施挖潛,其中海南7-5,調層開井后,初期自噴生產,日產油19t,不含水,對比措施前日增油18.9t,階段累增油1123.4t。
   3.2 開展海南3斷塊邊部低滲儲層再評價研究
  海南油田曾有7口井開展壓裂措施,平均單井日增油8.8t,階段增油2347t,效果突出。針對海南3斷塊低滲儲層開展物性、電性、含油性再評價研究,優選邊部井距大、儲層物性差、注水受效不明顯、能量較為充足的油井實施儲層壓裂改造。其中海南17-5 井壓裂效果突出,初期日產油23.9t,對比措施前日增油21.2t,目前日產油穩定在7.5t以上,階段增油780t。
   3.3 開展長停井、低效井潛力評價,挖潛剩余油
  對油井開展地質大調查,逐一分析低效井、停產井原因,研究剩余油分布規律,實施措施挖潛7井次,措施后日增油9.6t,階段增油1026.8t。海南13-9C為間開井,通過地層精細對比,該井24號小層鄰井對應層未動用,且原生產層初期產能較高,處于構造局部微高位置,該井補層補孔后,初期自噴生產,日產氣1.5×104m3,下泵后,目前日產油5.9t,含水25%,階段累產油428.7t。
   3.4 多手段改善海南油田注入能力
  實施解堵、檢管2口井,初期平均單井注入壓力由13.8MPa降到12.2MPa,增加注水量47m3;海南13-27 井組對應油井5口,日產液由82m3升至95m3,日產油由9.8t升至10.6t。
   4 實施效果
  在無法實施新井、側鉆井情況下,通過開展海南油田綜合治理研究與實踐,實現海南油田產量重上100t規模。
   5 結論和認識
   1油田新井、側鉆井無法實施,穩產難度大,通過對潛力砂體精細描述、儲層壓裂改造等工作進行挖潛,取得較好增油效果;
   2油藏經過二十余年的開發,剩余油分布零散,在局部構造高點、微高點、斷層夾角處剩余油富集,存在較大的挖潛潛力。
  參考文獻:
   [1]孫玉香.遼河灘海油田改善注水研究與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7):133-135.
   [2]劉曙光,任好,苑金玉.遼河灘海海南1塊儲層測井評價研究及應用[J].海南石油,2011(31):72-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4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