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改變的是小學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或群體之間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F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如果只有教學的形式而沒有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暑期開展的遠程培訓中,在教師評課環節,也把學生的參與互動做為評課依據。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詮釋了教師如何通過教學活動實施教育。作為一線的小學美術教師,課堂的師生互動成為我感興趣和探究的課題。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嘗試、疑惑、反思、實踐,循環往復,反思提升,探索梳理。
關鍵詞:師生互動;問題分析;有效策略
一、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問題及分析
(一)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引導不夠
在美術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現象,同學們聽到老師說討論開始,就圍在一起開始大聲討論,表面看上去很熱鬧,可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沒有真正的生生、師生的互動。教師往往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反復小組合作討論一些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的內容。這種缺乏教學目標統領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行為,往往導致教學目標模糊不清,最終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完成。
課程標準中,教師對于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都有具體的要求,因此會針對不同的學習任務制定不同的教學目的,這是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但在如今的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提問學生的問題,并沒有啟發學生積極地審美思考實現真正互動,從而錯失了師生思維之間的碰撞與交流。
?。ǘ┑湍昙壭W生自由散漫,紀律性不強
在學習“剪貼法”的一年級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按事先分好的小組討論,怎么制作出他們心目中的“剪貼畫”。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組織紀律是關鍵。我的一聲“討論開始”,學生就亂了起來,討論聲越來越大,還不知道討論的怎么樣,當我走進一個小組,傾聽他們的討論,結果他們沒有因為彼此的想法受到啟發,反而誰也不服誰的爭吵起來。于是,我又重新講清紀律與要求,再重新開始,的確有點浪費時間,但最終還是發揮了互動的作用。學生都制作出了心目中美麗的“剪貼畫”。
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上,有的教師就忽視了學生的紀律性,缺乏對學生的遵守規則與秩序的要求與教育,直接導致美術課堂的混亂與低效。其實秩序感本身就是美感。美術課上有紀律,學生就會在美的秩序中受到美的教育,師生互動就會更有效。
?。ㄈ┬〗M合作流于形式,準備不充分,分工不明確
作為一線美術教師,班級之間的授課是有比較的。有的班級小組劃分不合理,人數過多,最好就三人四人一組,一旦超過五人,就會出現小組忙亂或落單不協調的現象,這樣就不能發揮小組活動的優點,也不能實現師生互動的作用,導致小組活動實施流于形式。
在進行課堂教學小組活動前,我個人的經驗是,教師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確定小組活動需要的教具、小組人數、活動場所等,并且要明確小組內學生的分工,使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責任。但往往因教師目標不清晰,加之學生分工的不明確,易于造成某個強勢的學生一直在發言,而其他學生處于沉默狀態,無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影響小組互動的效果。
二、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對策
?。ㄒ唬┟鞔_教學目標,合理引導
新課程倡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里的協調能力,可是并不是每節課任何環節都需要小組討論。教師應當根據美術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上。師生互動設計不在于熱鬧,更不在于花哨,也不能流于形式,為了合作而合作。我們創設的目的是為了教學目標而服務的,使學生更關注美術的本身。
教學《美麗的田野》這一課,教師就要抓住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用線條分割畫面,分割出近大遠小的塊狀田野。”這一方面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對美術中一些特殊的表現技法還不是很熟悉,如何畫出近大遠小的田野是學生最想解決的難題。此時教師就抓住這個時機讓學生自己嘗試不同的表現方法并找出技巧,對學生來說就具有挑戰性和表現性,就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互動。
?。ǘ┳⒅貙W生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的引導
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大多數提出的問題很簡單,屬于低認知的,這樣就局限了學生思維。教師評價又過于重視學生回答的結果,將學生的答案與自己認為的答案比照,認為一致的就正確,或者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將固化的死答案直接硬塞給學生。此種做法看似節省了時間卻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學懂學會,教師應該注重方式、方法的引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進步。
?。ㄈ┟佬g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
美術教師必須具備特定的學科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抓住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將教教材轉化為用教材教以達到靈活運用教材,創設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的目的。此外,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教育理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夠在教學互動過程中給予美術教師一定的方法指導,輔助教師達成課堂師生互動。最后教師的課堂師生互動實踐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實踐知識能夠幫助美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互動情境中,處理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課堂師生互動能力。
總之,處在教學一線的小學美術教師,應在教育新理念的指導下,努力實現自身角色和行為的轉變,以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和踏踏實實的教學作風,丟掉花架子,練好真功夫,把握教學的契機,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作用。小學低年級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機,美術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有效實現,是美術教師要重視和反復實踐與提升的教學能力之一。
參考文獻:
[1]《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科研成果集 (第十六卷) [M],2018.4
[2]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0. [4]
[3]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