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物理是高考的重要內容,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物理教材的多次改版,其內容漸漸由較為直觀的物理現象向較為抽象的物理模型轉變,難度也大大增加。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參差不齊,能夠熟練掌握吸收的學生僅僅是少數,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物理仍是學習生涯的一道難關。為了提高物理課堂的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克服難關,教師必須花費心思在一定程度上對課堂進行改革。以下筆者就高中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做出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困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14
高中生正值大好青春,一般情況下,其求知欲與好奇心都極為旺盛,更樂于接受新知識。但談及物理的學習,筆者就見過很多“談理色變”的學生。高考對學生物理能力的要求確實越來越高,教材內容也越來越難,但這并不代表有理由棄之于不顧。改善這一局面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教師也應分析學生出現心理難題的原因并針對其做出改善措施。
一、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原因
筆者的授課習慣為在開學的第一節課帶領學生瀏覽目錄,并對本學期的重點知識加以說明,使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及側重點有總體上的認識。大多數學生在開學之初都抱著“從頭開始”的心態,想要認真學習物理,因而對知識表現出了高度的好奇與熱情。但隨著課程的進行,數周過后便一蹶不振,出現了嚴重的逃避心理以及恐懼心理。這一點在高一學生中表現得極為明顯。由于高一學生處于一種新的學習環境,急于在新教師以及新同學心中留下好印象,因此對學習懷抱十二分的熱情,但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落差太大造成學生極度不適應。那么,學生的畏難心理及恐懼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因素。
1.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因素的微妙變化
首先,學生在剛步入高中的時候對高中的學習充滿了使命感。由于家長及初中教師對高中生活的不斷渲染,使學生的認知里早已將高中定義為“深奧復雜的知識、三點一線的生活”。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如同即將踏入戰場的戰士一般充滿使命感,同時對高中知識懷有過度的“認真”,對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深入思考或刻意復雜化、鉆牛角尖等。物理知識本就復雜晦澀,理想狀態下抓大放小也可以理解,但若過于斤斤計較,反而容易擾亂原有思維。其次,如果說學生一開始保持著“激情”,那么后續教師更應起到“助燃劑”的作用,即維持學生的激情。但現實往往是教師不能對課堂做出靈活改變,或對學生的退步未做出正確處理,導致學生的激情慢慢減退,甚至轉化為對物理的排斥心理。再次,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比較敏感,若其在學習過程中反復出現計算錯誤、推理錯誤以及思路偏離等問題,很有可能使其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摔倒了便不愿再爬起。最后,不合理的教學評估體系。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這種背景下,分數不僅成為衡量學生的標準更是對教師業務能力的考核依據。部分教師為了能夠在學校的考核中脫穎而出,對學生的成績過于苛責,分數本就是上下波動、不斷變化的存在,學生本就對成績很敏感,若加上教師不合時宜的說教,顯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
2. 學生不能適應思維模式的轉變
(1)學生將錯誤的生活經驗運用于物理學習中。我們知道,物理是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科學研究,自然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將其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固然是好,但學生也會出現將錯誤的生活經驗運用于物理學習中,用主觀臆斷代替科學分析。
(2)學生易形成定式思維。定式思維是學生做某一類型的習題達到一定數量后形成的固有思維模式。物理是一門精益求精的學科,同樣的數字變換條件后就是一道全新的命題,定式思維使學生的思路受到局限,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
3. 學生只重視計算結果,而忽略思考過程
這一點在評講試卷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學生往往只重視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的數值是否一致,一旦相吻合,學生便立刻放輕松,對后續教師的講解不予理會,將這道題看做已經掌握??墒聦嵣?,無論數值對錯與否,學生更應將注意力放在教師的講解上,數值的對錯也可能僅僅是巧合,學生應順著教師的講解整理思路,掌握思維方式與解題方法。
二、克服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相應策略
1. 教師應正確引導
多數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出現“一學就會,一用就錯”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夠深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追趕進度,而是應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使學生在不斷強調中明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在解答問題時候,回歸課本、回歸基礎,而不是天馬行空地想象推理。
2. 充分發揮實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對此也有明確要求,因此教師應予以重視??稍谡n堂上對課本上的實驗做出演示,加深學生印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使學生在親自動手的情況下,加深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但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強調眼前實驗,而是引導學生探索實驗原理,對實驗做出假設,對實驗的前后準備條件加深了解。因為試卷中的實驗題往往靈活度較高,原理來源并不能在課本上還原,難度稍大的實驗題更是將幾章的知識點糅合在一起進行考查。因此,學生必須對現象發生的提問到假設再到實驗的設計以及最終的理論分析都能熟練掌握,教師應在每次實驗的過程中對此加以強調,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心理微妙的變化以及不利于發展的思維模式都會對其學習產生影響,要想改善高中物理現狀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更是需要教師的細心體貼與配合。只有教師與學生兩者合作愉快、相互理解,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物理水平。
?。ㄗ髡邌挝唬荷綎|省膠州市第一中學 266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