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物理如何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物理學是初中教學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物理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的特點,很多學生很難長期保持穩定的興趣和熱情,因此,總體而言,當前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提高教學效果,運用各種有效方法積極開展教學活動,確保教學質量?;谧髡叨嗄陙碓诔踔形锢斫虒W中的經驗,本文探討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物理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有效學習;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22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如果教師想要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從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以一半的努力達到兩倍的效果。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師生過分關注考試成績,忽視了對物理學科興趣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形成。事實上,只有積極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才能促進有效課堂的形成,同樣,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夠找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一、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
   因為物理這門學科與現實生活結合得非常緊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關注現實生活,通過對生活情境的細致觀察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場景,讓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一般而言,學生對學習難度較高的科目有不同程度的抵抗,這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通過靈感和指導打開物理世界的神奇之門,充分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也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因為沒有任何教學方法能夠一勞永逸,只有及時關注、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才能夠與時俱進。
   二、幫助學生做好相關內容的復習
   在九年級階段,學生不僅需要關注新知識的學習,更加需要強調對原有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復習,所以跨學科的思考和分析很有必要,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尤其是進行九年級階段的課程教學時,就必須要關注相關內容的復習。因為中考考查的不僅僅是學生在九年級階段學習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整體內容,所以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考查以及對學生的知識體系的考查,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考查,應試考試的范圍會比較廣,同時深度也會比較強。針對這樣的情況,只有解決好學生知識體系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提升能力,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培養應該從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著手。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幫助學生解決好知識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解決好學生學習狀態的問題。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應該和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只有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找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朋友,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的共同交流應該是平等、合理的,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有比較好的學習狀態。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一言堂”,課后讓學生記憶大量的概念、定義、定律等,學生在教師的牽制下被動學習,學習效率不甚理想。教師要采取創新的態度進行課堂教學,首先要明確創新物理教學的目的,即培養、確立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而主動獲得物理知識。由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樹立問題意識,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在學習時多質疑,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不斷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例如,在研究導體的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教師先提出問題:猜想一下,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與電壓、電阻有怎樣的關系?然后讓學生設計方案,去實施操作,學生通過實驗、交流、探究,最后得出結論,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和掌握的情況進行了解,促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物理知識的基礎上經過思考、研究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課堂給學生留有相當的思索空間,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四、合理設計探究性實驗
   創設探究性實驗情境后,接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合理設計探究性實驗。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案。
   如在教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教師可結合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討論交流,從而得出:蹺蹺板中間有一個固定的擺動軸,它繞著這個固定點擺動。物理學中,把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作杠桿。蹺蹺板就是一種杠桿。大人、小孩分別給蹺蹺板一個向下的力,調整兩人到轉動軸的距離,當兩人到轉動軸的距離和兩力的大小滿足一定條件時,蹺蹺板就能處于水平平衡狀態。為了透徹研究,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簡化,用帶有等分刻度的均勻木尺代替蹺蹺板,用一定數量的鉤碼代替人進行實驗。實驗的方案:1. 實驗探究的是杠桿在什么條件下平衡。2. 實驗器材有杠桿尺、鐵架臺、一定數量的鉤碼等。3. 應進行多次實驗再得出結論。4. 實驗中應觀察杠桿平衡時,杠桿左右兩邊所掛鉤碼的數量、讀出掛鉤碼處到擺動軸0點的距離等。5. 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和表格項目,包括實驗序號、左右的拉力F1/N和F2/N、鉤碼掛點到軸點0的距離F1/CM和F2/CM;記錄每一次實驗杠桿左右兩邊所掛鉤碼的重力,每個鉤碼的質量已知,根據G=Mg可算出重力和掛鉤碼處到轉動軸0點的距離,可以從杠桿尺刻度直接讀出數值。
   在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時,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也只有用這樣的方法,才能夠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足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曹建周,張子珍.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科學方法的教育[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1).
 ?。ㄗ髡邌挝唬喊不帐▲P陽縣紅心中學     2331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6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