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中國當代藝術中對“藝術符號”的借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以當代藝術中呈現借鑒“藝術符號”問題為主,通過中國近年以來當代藝術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來進行分析與研究。本文的主旨在于對中國當代藝術中國性問題的一些表現手法和創作精神來進行論述,進行總結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表達手法、靈感及其概念所在,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能夠比較全面的總結和歸納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中國身份”問題,中國當代藝術家如何通過不同的創作技巧和概念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
  關鍵詞:中國當代藝術;中國身份;文化符號
  一、藝術符號的具體概念
  文化是人類的符號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所在,人們的思考手段是由一系列可感知的符號單元組成的完整系統。德國哲學家卡西爾(Ernst Cassirer)認為人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①人之所以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區別于動物,不同之一就是會創造符號,并通過符號來進行交際,以溝通方式發生不同,人與人之間會存在各種情緒、思想、觀念等等。
  蘇珊·朗格對藝術符號及其形式特性作了更具體的闡述,在她看來,“藝術符號”不同于“藝術中的符號”。②藝術符號包括了無數的藝術作品,而且多種形式題材也各有不同,藝術符號具有差異性和多樣性。但實際上,藝術符號的內在是統一的在一起的,藝術符號的統一性體現在有共同的審美意義和有著共同的藝術法則上。朗格指出,語言是符號能力就勢必創造出服務于情感表現的另一種符號,于是藝術應運而生。藝術的整體意向就是藝術符號,它將人的內在經驗形式化并通過這種形式將經驗客觀的展現出給人們以供關照。朗格認為藝術的情感的表現,但又強調藝術表現的絕不是藝術家自己的真實情感,而是藝術家所意識到的人類情感。蘇珊?朗格也說到“在藝術中,形式之被抽象僅僅是為了顯而易見,形式之擺脫其通常的功用也僅僅是為獲致新的功用——充當符號,以表達人類的情感?!雹垡粋€藝術符號就是一種有機形式,一件藝術品就是意味著它的“生命”,意味與藝術品的關系所在,就像生命與生命體的關系一樣,是密不可分的。
  二、“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概念和內容
  “藝術符號”既然不是指具體的、單獨的符號,所以“藝術符號”本身就是一個有機形式,它無法從整體中分割出來,換個說法,也就是它就是整體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存在邏輯。正是這個意義上,藝術符號與藝術形式就具有相同的指向。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我們在歷史的長河里徜徉一番,就能夠感受得到中國民族文化博大深厚,是傳統藝術本質的精神特征。自古以來中國藝術的韻律能夠與大自然的韻律相配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人合一”,人類本性的美感被啟發,這種自然的韻律和與生俱來的生命力,不管是線條還是輪廓,都是中國藝術一開始就存在了的。在此我想把“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定義成有中國傳統意味在藝術形式中體現,比如壁畫、火藥、印刷術、書法、中國絹本或者紙本繪畫、年畫、剪紙、國畫、刺繡等等。我國傳統藝術歷史悠久,但談起民族傳統藝術,常常會賦予它補救西方藝術的不同和不足之處,的確,在“全球化”發展的藝術語境中,中國當代藝術面臨著新的挑戰,但“全球化”不是單純的“西方化”,而是對自己民族文化有著新的理解和融合。如今的當代藝術具有中國的意識,西化手法來進行創作,我們需要一種“文化自覺”——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有著正確的、恰當的認識,對中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未來有著充分的認識。也要了解其他文化與自身文化的關系所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下,互相理解、相互共存、對不同的藝術有著對話和融合,以賦予傳統藝術符號新的生命,將民族文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無意識影響轉化為有意識的運用。
  三、當代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借鑒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當代藝術的定義發生了悄然變化。從1970年后文化大革命之后再到“傷痕美術”的興起,1980年代中期的中國當代藝術中著名的“85新潮美術”。再到1989年,在中國現代藝術展上,新的文人畫和實驗水墨畫涉及當代藝術領域。這些都表明中國當代藝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藝術家開始追求自我意識,放棄模仿,并出現了“玩世現實主義”的藝術潮流。它是80年代理想主義破滅后對現實狀態的一種被動或消極的反應。
  徐冰先生代表作《析世鑒——天書》。他利用自己以往的版畫經驗,刻制了4000多個自己創造出來的文字,這些文字神似漢字卻又不是漢字,它們通過雕版印刷出來后,裝幀成線裝書。雖然這些具有漢字形態的“文字”沒有辦法去辨認,但一旦它們以這種書籍的方式呈現,這部無法交流的書就具有了莊重、嚴肅的意義。徐冰運用中國特有的印刷術來完成這幅裝置作品,透露著“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對他創作靈感的影響和借鑒。裝置藝術家徐冰的這個作品,把“中國性”和“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展露的淋漓盡致。
  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從1986-1995年持續探索從家鄉泉州開始的以中國特有的火藥創作繪畫的藝術手法。2015年在故鄉泉州實施爆破計劃作品《天梯》,它的靈感來源于蔡國強小時候父親與奶奶對他的影響、小時候奶奶教會他點火與滅火的關系、以及多年以來奶奶對他的期望等等,這些看不見的力量推動著蔡國強從他的家鄉泉州走向全世界,他以如此激昂的心情完成了這部作品,展現了未知世界里的隱秘而偉大。他著名的火藥爆破藝術和大型裝置藝術充滿了與眾不同的爆發力和視覺感,作品超越平面和自由,從室內空間走入社會和自然的不同表現手法。
  這個階段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從宇宙俯瞰,如今他仰望著星空,去感嘆人類渺小與無能為力。這樣從“神化”到“人化”的過程,就是蔡國強的真實。這種“中國記憶”和“中國身份”,是藝術家的一種特殊的民族情懷,作品里運用到的爆破、火藥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它被藝術家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美]H.H.阿納森.西方現代藝術史. 鄒德儂等譯[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2]呂澎.20世紀中國藝術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3]楊衛:《藝術大視野叢書——沒有靈魂的現代性》,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4][法]丹納:《藝術哲學》,傅雷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
  注釋:
  ①[德]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
 ?、赱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③[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省沈陽市  110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