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文化的傳承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起,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國學傳統文化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國學文化教育。這既有利于國學文化的發揚和傳承,也可以幫助學生受到國學文化的熏陶,加深對國學文化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與我國目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十分契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自身要認識到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傳承和發展國學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要高度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與教材,并結合國學文化相關內容進行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相關知識的講授,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無法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教師也沒有關注學生是否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感興趣,也沒有關注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了相關知識,久而久之,會使學生逐漸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生成厭學情緒,最終形成教師盲目講解、學生充耳不聞的現象。這種教學模式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文化傳承發展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為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國學文化知識,并且利用少量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一些國學經典資料進行閱讀,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建議,比如《道德經》《論語》等國學經典,學生通過對國學經典的閱讀,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華,使其加深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針對那些相對比較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要及時給予解答和指導,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睂W生在閱讀時很有可能對最后一句“是知也”產生疑問,這時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向學生解釋“是知也”中的“知”屬于通假字,“知”的意思是我們現代漢語中的“智”,在理解了這一知識點后,學生便會很容易明白“是知也”的意思便是“這才是聰明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國學經典的魅力,而且可以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使國學經典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加突出。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效果,使學生領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契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應用多媒體進行國學文化方面的教育,使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國學文化教育服務。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拉近了學生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并且會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相關教學材料,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對國學經典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李白的《蜀道難》這一詩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此教學相關的內容,比如通過網絡搜集李白的平生簡介,將其制作成小視頻,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可以認識到李白一生豪放不羈、不懼權貴,在創作《蜀道難》這一詩時,李白受到貶謫,在《蜀道難》中,李白將自己的仕途比作蜀道,這首詩是李白對仕途艱難的一種表述。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詩作的創作背景,進而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含義。讓學生認識到《蜀道難》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體現了李白的豪邁情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則體現了李白樂觀的人生態度等。然后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蜀道難》的朗讀音頻,使學生感受《蜀道難》的朗讀語調,這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的閱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自身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多媒體可以將相關內容以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力推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
三、改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想更好地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教師要注重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使國學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往往比較單一,這一方面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并且單一的教學模式也會影響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為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改變傳統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國學文化趣味活動,通過這些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國學文化的學習中。這既有利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開展讀書漂流活動,要求學生自行搜集國學經典書籍,可以是《論語》《道德經》,也可以《詩經》《唐詩三百首》等。教師負責將這些書籍收集起來并放置在教室的特定位置,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學習理解能力自行選擇書籍進行閱讀和學習,閱讀后再將書籍放回原處。這樣一來,可以使國學經典書籍得到最高效率的應用,使有限的國學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應用,幫助學生閱讀到更多的國學作品,這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國學文化知識,有力推動了國學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承和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國學文化作品朗讀大賽,讓學生自行搜集素材進行朗讀,教師再對學生朗讀成績給予評價,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盡量給予正面的評價,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國學文化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四、教師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國學文化修養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苯處熞氪龠M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首先要加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國學文化修養,使自身掌握實際教學需要相符的國學素養和國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態度,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性,加強對國學文化的學習,不斷積累國學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國學文化素養,并且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其次,教師還應進行多渠道的學習,進行多元化的國學文化學習,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網絡中搜集國學文化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國學文化體系,進而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教師應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都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勇于挑戰困難,通過自身國學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推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文化傳承發展,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國學文化知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國學文化傳承發展,教師首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國學文化素養,并且注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國學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承和發揚。
(責任編輯 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