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應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講解教學內容時,運用游戲化教學法、問題教學法以及布置不同的練習題。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通過運用多樣化教學法,并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自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運用問題教學法
初中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此為教學目標。而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深入落實問題教學法,從而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引入懸念,給學生幾分鐘思考時間,之后引導學生搶答,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同時能夠激發學生舉手回答的熱情,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搶答,教師按照先后順序,分別引導學生表述。整個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靈活,勢必會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表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先傳授知識點,之后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搶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舉手表述答案,學生表述過程中認真梳理思路,用簡練的語言說出答案,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并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布置不同的練習題
總是布置同一類數學題,學生容易厭煩做題,對做數學題不感興趣,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并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明確這一點后,教學中應先講解數學知識,之后再布置基礎性練習題、拔高習題、綜合性習題、應用題、選擇題,根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習題,充分考慮到難度較大的習題不可布置給學困生,應布置給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而對于學困生,教師應以基礎性的練習題為主,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奠定數學基礎,并成功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有效提高學生獨立自主解決解題能力。此外,促進成績優異的學生,使其了解諸多題型,做題時靈活運用不同的知識解題,對于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十分有利。例如: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結合不同學生各個方面存在的差異,布置不同的練習題,做到針對性地布置習題,對于優等生布置難度較大的方程式,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得數,而對于學困生布置的方程式比較簡單,促使學生快速計算答案。由此可知,布置多樣化的習題,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計算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運用游戲教學法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將游戲化教學法引入教學中,開展游戲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轉盤”游戲,每名學生按照座位順序依次轉動轉盤,轉盤指針轉到做題,學生需計算數學題的答案,轉動數學公式,需說出所學的公式。學生明確規則后,積極投入數學游戲中,轉動轉盤,按照指針所指的方向,讀出要求,按照要求說出所學的數學定理和運用方法,調動學生積極說出勾股定理,并使學生表述解題過程中運用勾股定理,以及詳細分析勾股定理的用法和含義,整個過程中學生認真思考、推理、回想、組織語言、梳理思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表述能力、推理能力。由此可知,游戲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于培養全體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游戲環節,促進學生在游戲中自主推理、分析、思考,成功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入理解知識點,學生在完全理解后,輕松掌握數學知識,進而構建高效課堂。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講解知識,學生沒有機會自主學習,致使學生自學時間少,難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促使教師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預留5~10分鐘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學時可以相互討論,同桌之間相互探討,說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觀點,彼此交流想法,使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同時使學生在交流中不僅歸納知識,同時梳理思路,并從多個角度分析和思考知識點,促進學生勤于思考、認真分析,注意力更集中,更專注地學習、探索、討論、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由此可知,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創造性地學習知識,并且學生積極探究、主動表述思路,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狀態自主學習,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容易提高,同時增強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和縝密性,思考知識更全面,分析知識更嚴謹、認真,既端正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數學中遇到的問題,其中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每個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還可以借鑒學習其他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彼此方法的優缺點,從而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教師展示某個工作零件圖形,該圖形∠A為40°,∠B為10°∠C為90°,王師傅量的∠ABD=145°,判定該零件產品不合格,為什么?并說出理由。學生在解答該問題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相互交流學習,積極探討解題思路,在展示學習交流效果時,學生竟然給出三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小組合作交流不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解題的正確性,還能從中學習到他人的解題思路,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并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思考有著深遠的影響。
六、新舊知識遷移
在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消除學生形成的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勇于完善更改自己所熟悉解題思路,并對新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展開靈活大膽地聯想、想象與猜測,該過程的思維靈活性實際上就是新舊知識的遷移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在大腦中通過重新整合,將曾經學到的舊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當中,并運用該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其中思維靈活性越大,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也就越強,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更強。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從而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拓展創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在數學解題時,探索習題中真正求知的問題關鍵,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數學條件。打破常規思考模式,改變固有的解題思路,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能夠有質的飛躍。
七、創設教學情境,展開合理猜想
為了學生更好地融入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可依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利用創設與之相關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對真實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大膽的猜想,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對該問題是否正確進行合理大膽猜測,數學教學課堂變得充滿樂趣,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學生便對數學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
例如:李師傅在測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工具零件,他對零件的底、腰以及底邊上的腰進行分別測量,并按照測量順序記錄下來,但量完后李師傅不小心與其他測量數據記混,請你幫助李師傅從下列數據中尋找出等腰三角形的工具零件數據( )。
A.11,10,10 B.13,10,12
C.14,11,11 D.12,9,10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試題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對勾股定理進行大膽猜想,利用之前學過的知識,通過一定的分析判斷,尋找勾股定理中存在規律,采用排除方法,不但有效節約解題時間,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在數學解題中,運用大膽合理的猜想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發現問題,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八、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時,要注重預留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重視運用問題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布置應用題、基礎性習題等諸多類型的數學題,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ㄘ熑尉庉? 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