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無法滿足現階段素質教育的需求。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鍛煉學生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才是現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注重提高學生應試成績的同時,也應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合適的方式方法,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得到綜合發展。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以便于更好地適應后期高階段的數學學習;另一方面,也是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習題解答、公式運用等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單一的授課方式,即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意識變得越來越差,長此以往,會喪失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種現象得不到改變, 那么對于后期高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無疑困難重重。近年來,隨著新課改方案的提出,部分教師結合實際提出教學建議,倡導將教學中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內容不再拘泥于教案安排、課本知識,而是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著重于讓學生學會將公式、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僅能讓小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鍛煉獨立思考、空間想象及邏輯思維能力,實現全面構建知識體系且靈活運用知識的目標。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具體措施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符合學生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及合理的培養策略,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自主學習,為未來的高階段學習打好基礎。
?。ㄒ唬┘訌妼W生的主體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在課堂上,教師通常只按照教案進行授課,小學生隨堂做筆記、吸收知識點,整個學習過程顯得過于被動。在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小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無法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因此,要想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就需要對這種教學模式作出調整,將教學的主體轉變為學生,并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首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推行過程中,倡導將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幫助小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其次,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師生間缺乏有效溝通,極易給學生造成學習障礙。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知識掌握情況,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敢于大膽發言、遇到問題積極進行討論,并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課堂的主體是自己,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最后,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積極引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學習正確的分析方法,最終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創新性思維。
?。ǘ┘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讓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小學生一旦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就會進行主動思考,開展自主學習,并且對問題不斷鉆研。讓學生因為對一門科目產生興趣而展開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在過程中鍛煉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邏輯能力,還將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小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教學主題。教師可提問為什么每個人摸到的大象都不一樣,讓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出因為他們摸的部位不一樣。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空間想象能力對故事內容進行消化,推理出具體答案。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讓教師通過小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探究、尋找問題答案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展開教學。由此可見,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將這種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進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ㄈ┬率浇虒W手段的應用
培養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除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體意識外,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根據教案進行板書,再對知識點進行講解,課堂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少,課堂氛圍枯燥乏味。由于小學生自制力差,如果沒有合適的教學方式,學生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小差、無法理解知識點等情況,最終產生厭學情緒,導致教學失敗。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尋求適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
小學生年紀較小,思維正處于活躍期,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創新課堂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法等等,將枯燥的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線與角》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入情景教學,讓學生根據直線、射線與線段的不同特點去尋找自己身邊的直線、射線與線段,引導學生說出斑馬線是線段、手電筒的光線是射線、伸直的毛線是直線等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且在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ㄋ模┳⒅貙W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一方面是讓學生掌握一門理論科學,為以后的應試做準備,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創新思維。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還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得到更好發展。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讓學生具備更加靈活、快捷的思維方式,不斷在生活、工作中發揮作用,創造出輝煌的成績,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拓展創新思維在實際中的應用。教師可出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一年級下冊減法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出題14-6=( ),由學生討論后列出幾種不同的解題方法。第一種解法:退位減法。學生可利用退位減法直接得出答案為8。第二種解法:通過加法進行推理。由于6+8=14,可推出答案為8。第三種解法:分解法。由于14=10+4,可以先用10-6=4,再通過加法4+4=8,得出答案為8。通過這道題的設立,可以讓學生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遇到問題多加思考,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結語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的形成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還可以通過思維方式的鍛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創新作用,最終在其他學科乃至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發揮積極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尋找符合學生特點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積極引入新式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除此之外,教師要積極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得到全面、綜合發展。
(責任編輯 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