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幾種低段繪本課型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繪本有著圖文并茂的特點,其圖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情節相對比較簡單,文字簡單易懂。因此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繪本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材料。利用繪本能解決小學低段學生識字不多、閱讀困難的問題,同時也充分利用了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然而,在利用繪本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課堂形式顯得過于簡單,基本是以閱讀為主,久而久之無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無法促使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我在教學中不僅將繪本充分融入教學中,同時還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了一些創新的課型,這樣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一、賞讀課,鏈接視覺聽覺
  賞讀課是一種以閱讀為主要方式的課型,同時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在賞讀課中,我鼓勵學生安靜地欣賞繪本,并積極展開誦讀活動,播放一些和繪本內容相符的音樂輔助學生誦讀。這樣能起到鏈接視覺和聽覺的效果,讓學生更好地走入繪本中,讀懂繪本的內容。我鼓勵學生觀察繪本圖案,了解不同色彩、線條和形態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嘗試說出自己最喜歡什么內容,對哪一段情節的印象更為深刻,這樣就能喚醒學生的審美感受,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在教授了二年級下冊第3課《開滿鮮花的小路》后,我給學生提供了和“花”有關的繪本故事《彩虹色的花》,鼓勵學生展開擴展閱讀的活動。我鼓勵學生展開配樂朗誦的活動,鏈接視覺、聽覺,并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我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看看彩虹色的花的圖樣,并說說它一共有幾種顏色。此后我又鼓勵學生圍繞閱讀的內容展開討論:“大家知道彩虹色的花有什么心愿嗎?它幫助了哪些小動物呢?最后彩虹色的花變得怎樣了呢?”這些問題都圍繞文章的內容展開,此外,我還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能說說閱讀感受:“若大家是彩虹色的花,會將花瓣分給其他的小動物嗎?”“你覺得小動物是不是會回來感謝彩虹色的花呢?為什么這么說呢?”這些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更為深入。最后,我鼓勵學生嘗試畫一下自己心中最美的花,起到鏈接視覺的效果。
  要提高繪本閱讀的能力,首先就要了解繪本的內容。在賞讀課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這一方面,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帶入繪本的世界中。通過鏈接視覺聽覺的方式,學生從誦讀故事過渡到復述故事,進而能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漸漸地,學生的閱讀習慣就能得到提升。
  二、創作課,堅持仿創原則
  創作課指的是不僅鼓勵學生積極閱讀繪本故事,而且鼓勵學生展開仿寫和創作活動。我鼓勵學生圍繞繪本中的留白處展開思考,嘗試模仿繪本的特色繪制圖畫、編寫故事、補充繪本的內容。我還鼓勵學生根據繪本的結尾進行想象,續寫繪本故事的內容,鼓勵學生整體模仿繪本,創作同系列的故事。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第7課《媽媽睡了》后,我鼓勵學生閱讀繪本《我爸爸》,并創設了創作主題的閱讀課程。我首先鼓勵學生說說這個繪本故事講述了什么內容。學生提出:“這本繪本故事講述了爸爸。”“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爸爸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不僅溫柔,而且還很強大?!痹趯W生了解文章內容后,我又鼓勵學生找到繪本中的句型“我爸爸像……一樣……”,并說說繪本中一共幾次用到了這樣的句型,展現出了爸爸怎樣的形象。此后我又鼓勵學生展開仿寫活動,用類似的句子造句,創作和《我爸爸》同系列的作品。學生不僅可以選擇爸爸作為主人公,還能選擇媽媽、奶奶等其他的人物作為描寫對象,只要能寫出該人物的特點,并展現出自己的創造力即可。在創作課中學生語言建構和應用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鼓勵學生要積極仿寫,嘗試寫出自己的創意,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
  在學生展開創作后,我還會鼓勵學生相互交換作品,閱讀對方的作品,并就作品的內容展開討論和交流。學生嘗試說出自己的創作想法,也嘗試從別人的創作中獲得啟發,完善自己的作品。低段學生的獨白語言還不是很發達,所以我鼓勵學生圍繞繪本和自己的創作思路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有了一定的語境,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更強。
  三、表演課,加強交往互動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表演欲望比較強,因此我在教學中便設計了表演課,鼓勵學生將繪本故事改編成小品,將其表演出來。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要圍繞繪本的情節改編和人物設定、臺詞調整等問題和同伴進行互動交流,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在改編劇本的過程中探究人物性格,感受表演的樂趣,并提升團結合作的意識。
  在學習了三年級上冊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后,我給學生展示了同樣體現大自然生活的繪本作品《和甘伯伯去游河》,并組織學生展開課本劇的表演活動。我首先鼓勵學生閱讀故事,找出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說說哪一個人物是最重要的人物,他們一起做了什么事情,他們是否順利,遇到了什么麻煩,又是怎樣解決困難的。此外,我還鼓勵學生圍繞甘伯伯進行深入分析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在表演的過程中要怎樣展現出甘伯伯的性格特點。我鼓勵學生就怎樣完善臺詞的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展開巧妙設計,看看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對甘伯伯說了什么,甘伯伯又是怎樣回答的。最后,我組織學生將自己改編好的劇本表演出來,并在表演后展開討論,看看哪一組的表演最精彩。有學生在設計臺詞的過程中展開了深入思考,認為“甘伯伯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小動物有需求的話,他總是會幫助的。我們在表現的過程中應該讓甘伯伯說話更大聲一點,然后微笑地表現他的形象,這樣就能更好地體現出甘伯伯了?!睂W生探究了人物形象,讓表演變得更符合人物特點。
  我在表演課上選擇讓學生參與片段表演和整體表演這兩種不同的表演方式。表演適合邊讀邊演,當學生對繪本中的某些情節理解不夠深刻時,我就會鼓勵學生參與到片段表演中。通過將該片段表演出來的方式,學生深入理解并體驗閱讀的內容,提升了閱讀能力。整體式表演適用于學生已經閱讀整本繪本的情況,通過整體表演能看到學生對繪本的理解情況,讓學生立體化地表現自己的閱讀所得。
  四、想象課,聯系生活細節
  小學生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繪本故事則能觸發學生的想象。我在教學中便設置了想象課,讓學生發揮想象,合理猜測繪本故事后續的內容,并結合生活細節,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看封面猜故事、看圖猜文字、看開頭猜結尾等方式,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發。我還鼓勵學生將自己了解的生活細節替換掉繪本中的某些細節,讓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發展。
  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11課《我是一只小蟲子》后,我組織學生觀看其他和“蟲”字有關的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并組織學生參與到想象課中。我首先鼓勵學生圍繞封面想象:“你覺得毛毛蟲好看嗎?它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子?”其次我鼓勵學生觀看畫面的細節,并展開想象:“毛毛蟲每天吃了什么呢?吃的時候它的感受是怎樣的,心中又是怎樣想的呢?”最后我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想象:“大家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過很餓的經歷呢?感覺餓了之后,會怎樣吃東西呢?這時候的感受是怎樣的?”我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有學生提出:“我也會覺得很餓,有一次我特別餓,于是一口氣吃了兩個包子,肚子撐撐的,似乎比平常圓了不少呢!我摸著自己的肚子,拍了兩下,好像是在拍一個大西瓜?!痹谙胂笳n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發展,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象,展現出自己的創造力。
  在想象課中,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能力遷移。學生將生活經驗和閱讀獲得的審美感受結合在一起,在開放的空間中充分想象。我常常設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回答,這樣也能起到促進學生遷移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嘗試將繪本故事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優化繪本課型后,學生能利用繪本展開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學習,展開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活動,進而讓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ㄘ熑尉庉? 范娛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