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盤中的蔬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為了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蔬菜,愛上蔬菜,筆者組織學生共同參與以蔬菜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在學校餐廳就餐時經常能聽到學生指著某個菜說這個菜是他的最愛,他要多吃一點。自己最愛的蔬菜竟然叫不出它的名字,這也是非常的可悲的。還有的學生經常指著一個蔬菜說這個菜我不愛吃不要打在他的餐盤中。殊不知,每個蔬菜都有自身的營養價值,而現在的孩子挑食偏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因此,要讓學生重新認識下蔬菜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組織學生以“餐盤中的蔬菜”為題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協助指導下,學生自己準備并實施活動。本次活動名稱定義為“餐盤中的蔬菜”旨在讓學生認識蔬菜,關注蔬菜的種植和生長。體會菜農的不易,意識到蔬菜中豐富的營養價值,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勤勞節儉的美德。學會珍惜餐盤中的蔬菜,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一、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1.觀察菜農種菜并且采訪他們。2. 老菜農進班講知識。3. 實地操作學種菜4.調查蔬菜價格,學會買菜。5.了解蔬菜營養價值嘗試烹飪。
二、活動后的真情流露
來到大自然的懷抱,感受春的氣息。在農地里到處可見勞作的農民伯伯們,我們綜合實踐小組成員來到一塊農地上,采訪了我的奶奶。(采訪內容見附頁中的采訪表格)
通過采訪,我們發現種植蔬菜大有學問。這簡直讓我們驚呼自己是一個門外漢,原來農民種菜也必須掌握科學知識,這樣種出來的蔬菜才能又大又好。
三、活動心得——與蔬菜文明同行
參與了老師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我才明白,蔬菜不僅僅是蔬菜,蔬菜學問大。也學到了很多,感悟也很深。
?。ㄒ唬?、我想把我們的活動過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在微信班級群里共享活動照片,并且開展討論。吃飯時觀察我們班哪幾位同學經常不吃蔬菜,或者把蔬菜全都丟進剩菜桶里。之后,我們在班級里做一個小小的宣傳活動,希望同學們能重新認識蔬菜,正確對待蔬菜。建立同學監督崗,少讓同學倒菜剩菜。每天做好記錄,表現有進步的同學記錄在班級星級評比欄中。到一學期結束時,表現好的同學可以做一個表彰,頒發一個“食堂節約”獎。
(二)、買菜的過程中,我們小組成員發現,買好一次菜后,手里的塑料袋可不少。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很為地球的衛生環境擔憂。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提倡,如果買菜時候不用塑料袋而用環保袋的買家,商家可以適當的調整菜價。比如說,用環保袋者在買菜時可享受減少一毛每斤的優惠活動。那么商家給出去的優惠又有誰來承擔呢?當然是相關政府部門了,政府機構可以對少用或者不提供塑料袋的商家做出一定的菜價補償。這樣一來,經過長久的訓練強化,使用塑料袋的人也會逐步的減少。
附頁
采訪人:方奶奶
采訪問題:生菜種下后多久可以收成?
回答:大約兩三個月。
采訪內容:生菜是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
回答:是的,可是春秋兩季種植最好,因為溫度適宜。夏季種植時候種子要泡一夜。冬季種植的時候要蓋上保鮮膜保溫。
采訪問題:菜種好后多久要澆一次?
回答:2-3天一次。如果下雨的話就可以不澆水。
采訪問題:生菜含有多少營養?
回答:生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纖維素和維生素c要比白菜多,又清淡又好吃。
采訪問題:三四月份適合種哪些蔬菜?
回答:絲瓜,黃瓜,番茄,辣椒,冬瓜,四季豆,土豆……
采訪問題:為什么總是要來鋤草?
回答:草長得很快,如果不及時去除,草就會吸收太多蔬菜的營養,這樣的話蔬菜就不能好好地生長了。
采訪問題:種菜需要打農藥呢?
回答:看生長情況,害蟲大面積發展的話還是需要用點農藥處理一下的,如果只要一點,考慮到安全問題就不要農藥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