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十大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是數感、應用意識都與數學閱讀密不可分。提高學生數學語言歸納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也需要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但小學生的數學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對我校小學生的數學閱讀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每天數學閱讀時間少于10分鐘的學生占了85.3%。數據統計顯示,學生雖然對數學課外閱讀極感興趣,但缺乏數學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這說明學生有數學閱讀的需求,但需要得到相應的指導。因此,我校校本拓展團隊實驗性地組建了數學閱讀指導小組,培養學生的數學課外閱讀習慣,并對實驗后的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主要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數學課外閱讀“硬件”環境創設
校本拓展團隊耐心地選擇適合現階段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趣味性強且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將其放在學生隨時可取的位置。在調查前,30%的學生認為閱讀環境的創設對數學課外閱讀幫助極大。經過兩年的實驗,這一比例達到了80%。除了數學閱讀共同環境的營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個體閱讀環境也很重要。如“閱讀手抄報”和“閱讀風鈴”可以調動學生數學閱讀的可持續樂趣。
二、數學課外閱讀“軟件”氛圍創設
?。?)班級共讀。班級共讀,有助于學生提出問題,互幫互助,主動閱讀,主動思考。要定時定期舉行班級共讀,讓學生分享數學課外閱讀心得,拓展學生的數學課外知識。
案例:有一次,二年級全班共享數學繪本《0的認識》,一個學生在講臺上分享繪本故事,井提出0表示什么都沒有。鑒于學生剛學習了乘法的意義,教師隨即提問:“0居然表示什么都沒有,0+1等于幾?0+2呢?”學生對答如流。教師接著問:"那么0x5等于幾?”有的學生摸著自己的頭開始思考,有些學生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教師引領學生相互討論。一個學生站起來說:"0x5=0,因為它表示5個0相加,當然等于0.。"教師問:“你是怎么思考出來的?”學生答:“在小組討論中,我想起我們已經學過的乘法意義的知識,才得以解決。”在課外閱讀的氛圍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學生的心智在交流與思考中得到了成長。
(2)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括動有助于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家長更好地與孩子溝通,。蘇福姆林斯從認為:“書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應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讓兒童在閱讀后提出問題,總結數學課外閱讀中的核心內容,抓住關鍵詞和關鍵句進行復述,可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記憶力。
案例:《漫長的等待》親子閱讀。[環節1]家長閱讀《漫長的等待》,提出以下問題:①觀察封面上的書名,想想哪些情況下需要等待。②兩個小主人公在等什么?③第12頁和第13頁中有“估算”這個詞。比較一下“估算”和“隨便猜”的異同。孩子帶著問題閱讀,在書中尋找答案。
[環節2]孩子梳理繪本主要內容,回答家長先前的問題,家長認真傾聽。
[環節3]家長提問:①你從書中學到了什么?②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③下次你想閱讀什么書?
學生和家長積極互動。
(3)數學課外閱讀登記表。學生的成長不能急于求成。數學課外閱讀材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促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教師從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致力于開發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數學語言歸納能力,閱該登記表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案例:“什么是概率?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踢足球的時候,如果我們射門25次,打進5個球,那么進球的可能性就是五分之一嗎?”學生在數學閱讀過程中接觸并記錄下豐富的數學問題原型,并能逐步建立數學模型,從具體的表象中抽象出數學的本質,并用數學的方法予以理解。
在小學階段,通過創設以上各種形式的數學課外閱讀活動,營造出數學課外閱讀氛圍,選擇符合本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的數學課外讀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上述一系列策略的實施,我校非常喜歡數學的人數占比由68%增長到83.8%,由此可見,通過數學課外閱讀環境的創設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能主動學習數學,即在“內因興趣”的前提下學生能積極學習數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