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小兒急性胃炎42例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胡海樂(1984-),男,漢族,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E-mail:332123476@qq.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目的:觀察三仁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患兒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予法莫替丁治療,觀察組在法莫替丁治療的同時加用三仁湯,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其中醫證候積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患兒采用三仁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能夠提高臨床效果,有利于降低其中醫證候積分,緩解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性胃炎;胃有積熱證;法莫替丁;三仁湯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7-00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anre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famot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astritis with accumulation of heat in stomach. Methods 84 cases of acute gastritis with accumulated heat in stomach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4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famotidine, and 4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Sanren Deco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famotidine.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anre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famotid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acute gastritis with accumulated heat in stomach, reduce the integral of TCM syndromes,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have good safet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 in clinic.
Keywords:Acute Gastritis; Gastric Accumulation Syndrome; Famotidine;Sanren Decoction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癥,病變嚴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層與肌層,甚至深達漿膜層,癥狀是輕者僅有腹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1]。小兒胃炎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慢性2種[2]。臨床上以急性胃炎更為多見。小兒由于抵抗力差,且日常行為規范性較低,極易由于飲食等因素引發急性胃炎,發病后其胃粘膜會出現充血、水腫、糜爛等征象,對其消化系統功能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中醫上,急性胃炎根據發病原因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型,患兒一般表現為舌苔暗紫、胃脘疼痛、食欲下降等癥狀[3],采用法莫替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其癥狀,但見效慢,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4]。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療法逐漸應用于臨床上,且效果和安全性良好,為了提高急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加用中醫療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三仁湯具有清熱理氣止痛的功效,筆者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間兒科收治的84例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三仁湯聯合法莫替丁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患兒84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所有患兒經臨床檢查顯示,均符合《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5]中有關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的診斷標準。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為6~11歲,平均(8.79±1.37)歲;病程為1~5d,平均(2.49±0.82)d。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為6~12歲,平均(8.21±1.52)歲;病程為1~4d,平均(2.35±0.75)d。所有患兒及其家屬皆已知情同意,排除藥物過敏、精神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及依從性較差患兒。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法莫替丁藥物治療,口服20mg法莫替丁片(規格:20mg×24s,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617),1次/d,5d為1個療程。
觀察組:給予三仁湯聯合法莫替丁療法,其中法莫替丁用藥方案與對照組相同,三仁湯配方為:杏仁、半夏各15g,飛滑石、生薏苡仁各18g,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各6g。加200mL水煎制而成,分早晚2次溫服,1劑/d,5d為一個療程。兩組均連續治療1個療程后。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的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相關數據,并加以比較分析。
療效判定[6]:根據患兒的體征及指標變化,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個級別,痊愈:理化指標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顯效:理化指標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有效:理化指標及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變化不明顯;無效:理化指標及臨床癥狀均無變化甚至加劇??傆行?(痊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相關內容,將急性胃炎的中醫證候分為主證和次證,其證候積分為1~100分,積分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24%,比對照組的76.19%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主、次證候積分以及總證候積分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主次證候積分以及總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小于對照組的30.9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炎是指由于物理、化學、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體,引起胃黏膜發生炎癥性改變的一種疾病。隨著診斷技術提高,小兒胃炎的檢出率漸增加,其發病率國內各家報道不一,為45.1%~84.0%[8]。胃炎已成為小兒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不積極治療可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近年來,小兒胃炎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均取得很大進展,急性胃炎屬于兒童消化內科的常見炎癥疾病,通常是由于不良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造成的,兒童由于年齡較小,依從性差,生活中容易出現誤食、暴飲暴食等現象,引發消化系統炎癥,患兒發病后會具有明顯的不適感,導致其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常規西藥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易發生不良反應,不利于病情早日恢復[9]。為了提高急性胃炎的治療效果,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中醫上,急性胃炎也叫“胃脘痛”,大多是由于消化不良、胃部受涼、情緒不良、肝胃郁熱、病菌侵犯等因素引起飲食停滯、熱邪傷胃、濕滯中阻所致,根據中醫辯證論治可將其分為乳食積滯證、寒氣犯胃證、胃有積熱證等類型,其中胃有積熱證較為常見。據相關研究表明,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可以使用清熱理氣類藥物進行治療,有利于患兒胃部濕熱去除,改善血液循環,使其脾胃氣機恢復正常,從而達到徹底緩解胃部嚴重的目的[10]。
法莫替丁是一種組胺H2受體阻滯藥物,其能夠對胃酸分泌產生抑制作用,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應用廣泛,對胃粘膜具有保護作用,但服用后部分患兒易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不利于其病情早日康復[11]。三仁湯主要是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藥材組成,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氣,氣行則濕化;白蔻仁芳香化濕,行氣寬中,暢中焦之脾氣;薏苡仁甘淡性寒,滲濕利水而健脾,使濕熱從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為君藥。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加強君藥利濕清熱之功,是為臣藥。半夏、厚樸行氣化濕,散結除滿,是為佐藥,諸藥聯合使用,共奏清熱理氣止痛之功效,對急性胃炎癥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對觀察組42例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患兒在實施法莫替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三仁湯,其中的杏仁、半夏、飛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等藥材具有清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三仁湯具有改善胃部微循環的功效,安全性較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法莫替丁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進而全面促進患兒病情的康復。因此,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有效率大于對照組,其主次癥候評分、中醫總證候積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三仁湯聯合法莫替丁應用于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的治療效果良好,且不良反應小。
綜上所述,對胃有積熱證急性胃炎患兒采用法莫替丁藥物聯合中藥三仁湯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其臨床療效,降低中醫證候積分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急性胃炎的治療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必須堅持持之以恒的調理和藥物治療,尤其要注重飲食調理,配合中醫藥辨證治療急性胃炎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何航行.急性胃炎的中醫診療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20):89,91.
[2]付麗琴,李磊,向玲.胃蘇顆粒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小兒急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6):905-908.
[3]馬融.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7:84.
[4]劉秀芹, 葛敏.法莫替丁治療小兒嘔吐引起急性胃腸粘膜損傷的療效及不良反應[J]. 當代醫學,2016,22(11):156-157.
[5]朱文鋒.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81.
[6]袁小雪.小兒急性胃炎的發病特點及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3.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386.
[8]吳梓梁.小兒內科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9]閆慧敏.小兒胃炎的診斷治療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3):195-197.
[10]閆慧敏.小兒胃炎的中西醫診治研究進展[J].武警醫學,2011,22(12):1013-1016.
[11]萬文斌.法莫替丁治療急性胃炎療效觀察[J].藥物與臨床,2007,4(3):72.
(收稿日期:2019-02-03 編輯:楊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