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及交通樞紐建筑智能化系統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通過對口岸及綜合樞紐開發工程智能化及信息化系統服務的探討,為綜合管理智慧口岸智能化系統體系提出建設方案與發展方向的思考。
關鍵詞:
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建筑;智能化及信息化系統服務。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ervices of port and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system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smart ports.
keywords
port and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project;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ervices.
一.建設目標:
項目力求從國際視野、新區的經濟增長點與綜合效益出發,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完善交通與綜合服務配套,提升環境品質與門戶形象。工程契合自貿區的特色,打造“模式創新、通關便捷、設施齊備”的國內一流口岸,將口岸建設成為“智慧、綠色、花園式口岸”作為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建設的核心目標。
二.項目概況:
智能化系統以交通樞紐為紐帶,以商業服務為依托進行系統建設,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IT技術手段對口岸、交通樞紐、物業、商業等方面進行高效的管理,打造集口岸業務、綜合交通樞紐、商業綜合體三位一體的智慧城市商業綜合體,實現管理、應用、服務智慧化,提高本項目的運行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通過對綜合樞紐開發工程信息規劃及集成研究,最終建成“業內一流、國內領先”的綜合管理智慧口岸體系。
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通關信息,實現通關誘導、信息查詢、通關預警、智能分析等服務。為旅客及口岸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公司職員等各類人群提供交通誘導、信息發布、停車誘導等便捷服務。為口岸招商引資、商業策劃、酒店公寓租賃銷售、商鋪出租、物業管理等實現高效信息化管理。運用云計算、物聯網、自動化控制、現代通訊、音視頻、軟硬件集成等技術,整合口岸安防、消防、通訊網絡、一卡通、信息發布、管網設備能源監控、停車管理、協同辦公、智能調度等多個系統于一體的統一集成平臺。
三.智能化系統服務內容:
智能化系統的建設目標是讓口岸綜合交通樞紐方便快速、安全可靠、以人為本高效的運行。在這一宏大規模體量的建筑內,傳統的管理模式、傳統的技術、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無法支撐這一建筑的運營。需要一套基于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并且縝密、完備的信息集成平臺作為建筑的大腦進行指揮管理整個建筑。
同時,作為建筑管理經營企業要想使自己持有建筑有別于競爭對手,要使成本更低,質量更高,創新能力更強的話就必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而通過信息化建設則是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強勁手段。企業利用信息管理系統管理好各個環節,使信息快捷流通和有效的為企業服務、為客戶服務,真正實現信息的整合,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先進、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化集成平臺是勢在必行的工作??诎都熬C合交通樞紐的智能化系統服務從智能交通管理及服務、綜合集成平臺服務、基于BIM的綜合應用平臺服務、智慧口岸云平臺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智能交通管理及服務
1. 旅客誘導服務
旅客誘導服務包括區域分布指引、功能區介紹、通關線路指引、旅客自助查詢等功能。
地面交通換乘服務:通過平臺信息發布服務向換乘旅客提供地面交通(公交、出租車等)車次、時刻、路線、費用及等車位置等信息服務。
軌道交通換乘服務:通過平臺信息發布服務向換乘旅客提供軌道交通車次、時刻、路線、費用及等車位置等信息服務。
長途交通換乘服務:通過平臺信息發布服務向換乘旅客提供長途交通車次、時刻、路線、費用及等車位置等信息服務。
2. 交通誘導服務
綜合樞紐大量的車輛出入、停車保管、安全導向等需要通過交通誘導系統實現,包括園區內信號燈服務、道路指示牌、道路擁堵情況、停車場車位空余情況、停車場出入口等信息。周邊區域交通誘導,通過平臺信息發布服務發布周邊區域交通信息。
3. 交通信息發布
通過互聯網或者園區無線網絡能實現交通信息對內對外發布的后臺與前端、發布園區交通信息與公告、交通疏導路線、交通公共站點、交通管理制度、停車收費等功能。日常監測信息發布管理,以設備設施運行狀況監測和安全環境監測為基礎,基于視頻監測數據進行客流監測與分析以及對各種典型突發公共事件的自動識別和預警,從而實現對樞紐日常運行狀況的全面監測。
4. 交通信息查詢
旅客通過網站、手機微信、APP等工具,能夠查詢口岸的交通信息,包括交通路線信息、擁堵信息、停車場信息、車輛??奎c信息、收費信息等,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指引。
5. 交通預警管理
動態調動支持,根據旅客流量,動態的向交通運管部門請求交通調度。
應急聯動支持,以樞紐日常監測與聯動支持系統為依托,通過平臺應急指揮子系統實現突發事件的快速接警和快速報送;調動資源配合運管部門對突發事件信息、應急預案、安全疏散方案的管理和分析,為應急處置提供決策支持。
6. 停車場管理
停車場管理包括出入口管理、交通誘導和停車導引。通過智慧停車導引系統,將及時告知開車人士園區停車位情況,并引導駕駛者將車輛停在適合的停車位,有效解決園區停車費時、停車難等問題。停車導引前端包括GPS、3G智能終端,可通過手機下載、安裝停車導引軟件,就可實現在園區內停車導引。 車位預定:車主在沒有進入綜合體時可以通過網站、移動終端(手機 APP)提前查詢、選擇、預定車位,系統為車主預留車位,并提出進入該車為的最佳路徑。
空車位查詢:車主可以可以通過網站、移動終端應用程序(手機 APP)提前查詢本項目停車場的空位信息及周邊地塊停車場空位信息。
反向找車:車主可以通過停車場內設的觸摸屏和移動終端應用程序(手機 APP)輸入車牌即可找到車所在的位置,并得到到達停車位的最佳路徑。
綜合集成平臺服務:
1. 綜合集成內網門戶
綜合集成內網門戶主要是一個集成平臺,將智慧口岸通關服務、智能交通管理及服務、智慧運營管理及服務、一體化智慧調度平臺、協同辦公平臺、基于BIM的綜合應用平臺、數據資源中心、大數據應用平臺、系統管理等集成在一個界面,通過單點登入和身份認證統一登錄,根據不同的權限使用不同的系統。
2. 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
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主要包括監控中心、應急調度指揮、安防集成、日常監控、智能分析等內容。
a、監控中心
監控中心是整個口岸綜合交通樞紐運營監控的核心部分,監控中心的建設包括圖像顯示系統、會議音響系統、集中控制系統、綜合保障系統等。
b、安防集成
安防系統集成門禁、電子巡更、廣播對講、視頻監控等安防系統,接收安防子系統的數據采集信息、報警信息等,并可基于監控中心設備進行顯示。
c、日常監控
日常監控管理包括接入視頻終端、門禁管理系統、報警系統等硬件設備的信息,對重點區域進行綜合監控,實現包括三維仿真模型展現、實時監控展現、業務數據展現,各種展現形式之間可以進行聯動功能,成為對日常安防管理進行研判、調度、指揮的支撐。
d、智能分析
對采集的安防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包括人臉識別、車牌識別、人流分析、車流分析、入侵檢測等。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報警提示。
e、聯動調度
聯動調度平臺是整合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管理系統、報警系統、安全檢查系統、一卡通系統、電子巡更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及業務信息軟件,通過計算機、移動終端、通信、多媒體等輻射到口岸各個區域,進行信息匯聚、查詢、更新、研判預警和指令傳達等,真正成為指揮、呼叫、調度、研判決策、部門協同聯動以及應急處置一體化的指揮中心。
f、應急指揮
應急指揮主要實現接處警、應急預案執行和多方通話會議。應急指揮系統與安防集成系統對接,接收安防子系統的自動報警信息,提示值班人員處置。根據接警情況,值班人員選擇相應的預案執行。在必要的時候,系統可以用來召開多方通話會議,即系統同時可把使用不同通信方式的用戶加入到一個無障礙的會議環境中,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對講機等。
3. 協同辦公平臺
協同辦公平臺包括協同辦公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檔案管理、知識管理等內容。
a、協同辦公管理
以辦文、辦會、辦事為協同辦公為主線,以平臺化、移動化、智能化來構建系統,讓口岸公司各部門實現有機、高效的協調工作。實現如下功能:
公文管理、內部業務申請、事項請示報告、業務督辦、會議管理、工作日常、事務管理、分區管理、配置管理等服務功能,實現口岸公司相關業務工作流程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方整體運作效率。
b、人事管理系統
以組織架構、職位體系、人員數據為基礎數據,通過能力素質模型、招聘選拔、培訓發展、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獎金管理、人事事務管理等功能模塊,建立一個集中式的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有效整合人力、財務、OA間系統數據,提升員工自助服務,全面提升人力報表統計分析功能,增強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c、檔案管理系統
檔案管理系統將電子公文以及其他實體資料以自動設置的文檔一體化模式,按照口岸公司對有關文檔管理的辦法進行統一的管理,實現各種類型檔案的收集、鑒定、保管、檢索、統計、移交等工作環節的自動處理,提高檔案資料管理的效率和工作質量,實現檔案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向檔案管理員、業務人員提供檔案收集,整理,檔案管理,借閱利用管理功能的平臺。向檔案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提供統一的登陸通道,給不同的用戶顯示不同的功能菜單。檔案管理系統的功能主要包含:檔案收集、檔案管理、檔案整理、開放管理、編研管理、檔案利用、檔案統計、基礎管理、檔案知識地圖、系統設置等。結合內容管理平臺,實現檔案知識庫建設與管理,實現文件自動分類、部門檔案功能,可存放相片、視頻等資料。
d、財務管理系統
財務管理系統提供對口岸公司財務數據的處理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總賬管理、現金管理、應收管理、應付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存貨核算、全面預算等業務,包括財務報表的生成、分發、打印、管理功能;來往公司間的傳票功能;公司財務統計分析功能;公司財務報銷、工資發放、工資管理等功能,屬于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既可以采購產品,也可以單獨開發。
e、 資產管理系統
資產管理系統覆蓋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繁雜的管理、統計、核對等各項內容,通過國際成熟的條形碼技術對固定資產實物從購置、領用、拆分、轉移、調撥,退出,資產的運行、借用、盤點、清理到報廢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準確監管,結合詳細的資產分類統計等詳細報表,真正實現“帳、卡、物”相符,并與協同辦公實現聯動。資產的設備信息、位置信息、功能信息、價值信息、維修狀態通過一條主線貫穿起來。還可通過物聯網實現固定資產的實時管理。
f、智能會議室管理
建設集投影顯示系統、會議發言系統、攝影錄像記錄、集中控制系統與專業會議音響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多媒體會議系統,可滿足工作報告、學術交流、培訓演講、會議討論、新聞發布、遠程視頻會議等功能。 g、知識管理系統
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理念,實現知識的沉淀、共享、學習、應用和創新,整個組織能夠積累基于戰略的核心知識資產,員工能夠根據自己的崗位需要隨時隨地查閱借鑒自己或他人日常工作的積累,對工作做出指導與幫助、提升工作的績效。
知識管理系統實現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識獲取、知識網絡管理、知識規則管理、知識評價管理、知識應用服務等。
收集與整理各項業務工作、決策應用中所需的相關信息資源內容。包括業務歷史統計數據、業務趨勢分析數據、業務相關政策規定/文檔/法規/文件等。按照園區的知識管理需求,建立業務庫、流程庫、政策庫、法規庫、問答庫、專家庫等基礎知識庫。
基于BIM的綜合應用平臺服務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通過三維建筑模型,實現工程監理、物業管理、設備管理、數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項目參與方在同一平臺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項目可視化、精細化建造。BIM是一種管理手段,是實現建筑業精細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基于BIM的綜合應用包括:
物業設施維修管理:通過BIM模型,實現物業水、電、氣、消防等基礎設施的可視化維修維護作業;
物業銷售與出租:通過BIM三維模型設計,對于酒店和公寓出售、出租,寫字樓出租和出售等業務實現可視化管理,利用三維立體模型向客戶進行展示,對外宣傳;
口岸園區應急指揮:通過BIM建模,生成口岸立體化空間模型,實現對全園區、局部園區可視化的綜合調度與應急指揮。
智慧口岸云平臺
采用虛擬化技術,基于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構建資源池,在資源池上通過資源的管理、調度和鏡像管理實現系統的各種高級功能,包括計算層面的系統負載均衡和虛擬機高可用,存儲層面的鏡像復制和冗余。
云平臺建設包括數據庫服務器物理機、應用服務器虛擬化、存儲系統、虛擬化軟件、云平臺資源管理系統等軟硬件設備。
通過口岸云計算中心的建設,實現如下功能:
(1)為口岸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區管理業務使用,為運營管理單位各類應用提供基礎運行環境。
?。?)為入駐企業提供包括基礎IT硬件資源服務、操作系統及數據軟件服務、企業應用軟件服務,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IT成本,并通過IT服務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
?。?)面向園區所有入駐企業的IT基礎設施租賃服務,包括基礎電信業務和電信增值服務,以及虛擬主機、存儲、網絡、桌面等應用,共享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對容災、備份、網盤的需求。
?。?)為入駐企業提供基礎設施托管服務,提供相關機房環境服務及配套管理。
四. 結語:
借助于對口岸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項目信息規劃及集成的研究,分析了系統建設的原則、目標、方法、技術路線,以及相關的建設架構和建設內容,提出了基于智慧城市、商業和交通樞紐綜合體的管理體系,既符合項目的定位,又能夠實現建設方的運營目標,對項目的建設具有實際的指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上?,F代建筑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GB 50314-2015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S]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2]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 GB 50311-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S]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6
[3]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 [S]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5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