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形成省內省外通道聯通,區域城鄉覆蓋廣泛、樞紐節點功能完善、運輸服務一體高效、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交通新格局。這是湖南省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發揮“一帶一路”區位優勢,努力實現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開放的必然需求。堅持“辦人民滿意交通”的理念,統籌推進綜合運輸通道建設,不斷提高交通運輸效率,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保障。
關鍵詞:綜合交通樞紐 交通運輸體系 湖南省
中圖分類號:F5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3(a)-008-02
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形成省內省外通道聯通、區域城鄉覆蓋廣泛、樞紐節點功能完善、運輸服務一體高效、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交通新格局。這是湖南省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發揮“一帶一路”區位優勢,努力實現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開放的必然需求。
1 時代背景
1.1 湖南省社會經濟發展必然要求
交通是連接客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紐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先導性作用。在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過程中,運輸成本的降低不僅會提升區域交通運輸水平,而且會有效的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湖南省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合理布局“一核三極四帶多點”格局,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交通條件,加強區域經濟交流聯系,促進湖南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1.2 對接“一帶一路”必然要求
湖南省以“一帶一路”為引領,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交通領域,通過打造“一核、四通道、四樞紐”的綜合運輸體系局。“一核”,即依托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湖南省對接“一帶一路”的樞紐核心。“四通道”,即形成東向出海、南向湘粵桂、西北湘歐快線陸橋和西南湘滇四大出海出境大通道?!八臉屑~”,即形成岳陽以水運為主體、郴州以公鐵為主體、懷化以鐵路為主體和張家界國際旅游目的地機場四大綜合交通樞紐。
1.3 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必然要求
由于歷史、地理等原因,湖南省以湘西州為代表的貧困地區交通基礎差、起點低、發展慢、水平不高。加快推進交通運輸服務均等化,加大對農村偏遠地區的投入力度,完善農村等落后地區的路網結構,是湖南省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必然需要。
1.4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根據《湖南主體功能區規劃》,構建長株潭中心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城市群,以岳陽、郴州、懷化為中心的三大城市組團,以交通沿線為支撐的四大城鎮發展帶,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一核三極四帶多點”城鎮建設新格局。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而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是推動湖南省城市群崛起的重要基礎。
2 面臨挑戰
2.1 體制機制不暢
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是一個有機組合體,是由各種相互關聯的運輸子系統組成的體系。湖南省交通管理部門還未完全實行有效統一管理,具體來說,對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總體重視程度不夠,對運輸通道的統籌規劃缺乏頂層設計,導致交通運輸領域出現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是人們對高效交通需要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就是當前交通運輸供給難以滿足人們出行需要。
2.2 運輸開發不夠
湖南省區域鐵路網發展不協調,鐵路運輸能力仍然緊張,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運輸市場的需求。公路運輸能力存在不足,公路網絡密度、總體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人們對便捷性、通達性運輸的需求。航空線路、空域資源的緊張制約著湖南省航空運輸的發展。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比例偏低,內河的運輸能力開發不夠。
2.3 籌集資金困難
從民營、港澳臺商投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分布情況來看,超過9成的湖南省私人控股、港澳臺商投資和外商投資等交通運輸企業分布在道路運輸業、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從國有經濟控制力看,國有控股企業資產和營業收入占全部的比重分別達到56.2%和42.7%。從經營體制看,鐵路和航空等行業投資主體比較單一,以國有資本控股為主,民間等私人資本進入難度仍舊較大。
2.4 路網建設不足
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湖南省鐵路路網密度低于山西、安徽和河南等省,公路網密度低于河南、湖北和安徽等省,交通運輸“瓶頸”制約仍然存在。普通公路以及以國省干線為主體的不收費公路網絡建設嚴重不足,普通公路建設滯后。農村地區和落后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性資金投向比例偏低,客貨運輸的覆蓋面和服務水平與城市交通相比,差距比較大,農村偏遠地區交通網絡建設不足。
3 總體要求
3.1 堅持辦人民滿意交通
交通運輸的發展要努力解決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服務問題,全面推進辦人民滿意交通,把人民群眾從交通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作為檢驗交通工作好壞優劣的最重要標準。在交通發展定位來看,交通要服務于國家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地方產業發展相協調。在具體規劃上,針對湖南省交通領域的薄弱環節,加大對高速公路網絡,尤其是打通出省通道。在行業管理上,加強交通領域的制度建設,用現代化、科學化的制度來管理,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舒適、優質、安全、差異化的現代運輸服務。
3.2 加快內暢外聯通道建設
構建綜合配套、樞紐導向的交通運輸通道?!耙缓恕笔且ǔ煞杖?、暢達國內外的長株潭組合型綜合立體交通樞紐;“三極”依托岳陽通江達海的優勢打造長江經濟帶中部區域性航運物流樞紐,依托懷化鐵路“橋頭堡”優勢打造面向西南、輻射南亞的區域性商貿物流樞紐,統籌衡郴永三市構建以公鐵為主體、面向兩廣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通道優勢引領綜合樞紐集聚力,重視通聯優勢的打造和轉化,把運輸通道優勢轉化為綜合樞紐“聚集效應”。加強與鄰近省份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互聯互通,進一步發展“樞紐+貿易”“樞紐+電子商務”新型業態,提升人流、物流、資金流、商流的聚集擴散能力。
3.3 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依托長沙黃花機場的首位優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與城際鐵路、軌道交通的點對點互聯互通,將長株潭城市群率先打造成“零距離換乘、無縫銜接”臨空——高鐵經濟區。加快建設岳陽、武岡、郴州、湘西等支線機場,推進“一市五場”通用機場建設試點工作。依托京廣、滬昆高鐵在湖南交匯的優勢,推動構建以長沙為中心的“一環八射”高鐵網絡。以長江水系港口碼頭水運設施和高噸位級航道網絡為載體,全面聯通湘、資、沅、澧四水,推動岳陽港口城市與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長極聯姻。全面推進國高網、繁忙路段擴容、縣城連高速、出省通道建設,加快推進長株潭與大湘西地區陸路交通連接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省內交通便捷度。
3.4 發展優質高效交通
開展“平安交通”為主線,大力推進安全與應急體系建設,持續推動交通運輸安全發展。準確把握新形勢和新要求,堅持交通運輸服務人民,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通過推進各種運輸方式“零距離”換乘,讓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使出行更高效。通過完善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入推進現代交通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和大物流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加強區域內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增強交通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效率,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參考文獻
[1]周正祥,劉海雙.湖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策略[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5).
[2]蓋靖元.綜合交通樞紐信息協同服務研究[J].北方交通,2018(8).
[3]王寶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建設的思考[J].綜合運輸,2018,40(8).
[4]王娟,劉賽.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交通與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2018(8).
[5]陳芳芳.綜合交通發展對區域協調發展的促進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
[6]焦旭祥.開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新征程[J].浙江經濟,201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7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