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的高職涉農課程評價體系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職涉農課程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學效果并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涉農專業課程《植物組織培養》為例,探索建立基于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的課程評價體系。該體系以項目或任務基本考核單元,將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實踐證明該種課程考核方式適用于項目化或任務導向型教學的課程,能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關鍵詞:專業能力;綜合職業素養;評價體系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基礎產業,農業問題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1]從根本上來說,實施科教興農是解決我國農業問題的最終出路,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便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農業人才。因此,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要將涉農職業教育放在十分要緊的位置。涉農職業教育面對于農業生產一線崗位的需求,尤其是涉農高等職業教育兼具高等、農業、職業三個屬性,以培養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具有較高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服務于農業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的應用型農業人才為職能,對于科教興農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2]
發展涉農高職教育,出發點和關鍵點都要落實到專業和課程。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最重要載體和核心要素。[3]在課程教學的各環節中,考核評價又占據了重要一環。因此,建立起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夠科學合理地評估課程教學效果,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然而,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涉農課程的考核仍以傳統的考試方式為主。該種方式雖能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卻難以有效地考核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近年來,國內學者對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4-6]。但是,由于各高職院校在學科類型、科目種類和教學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研究成果難以被照搬執行。本文總結了本校開設的《植物組織培養》課程在考核評價模式探索與實踐中取得的一些成效,以供同行教學工作者參考。
一、課程考核標準的確立
本校園藝技術專業實施“平臺+模塊”的課程結構體系。平臺課程包含通識平臺課、專業群平臺課和崗位群平臺課,為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由必選課程和任選課程組成。必選課程為崗位工作方向的模塊課程,學生必須選擇其中之一模塊學習。模塊課程培養學生崗位相關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對這類課程的考核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技能考核,還要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因此考核應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綜合應用能力考核為輔。
過成性考核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考核評價。考核內容包含學習態度、實訓技能和職業素養三個方面。學習態度考核出勤、課堂紀律、課堂表現等。實訓技能考核分個人或者小組考核,以課程標準要求內容為主。職業素養主要考核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儀器操作、安全規范等方面。
終結性考核是對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狀況進行評價,采用基礎知識測試、實踐操作、模擬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核。
二、課程評價體系應用實例
《植物組織培養》是本校園藝技術專業的一門崗位專業課,以培養學生掌握植物組織培養與工廠化育苗方面的職業能力為目標。課程教學目標、內容和考核方案均根據當地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設計。
?。ㄒ唬┱n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團隊對寧波及周邊區域的園林園藝企業和行業的調研結果表明,當地對組培技術人才的需求較大,包括組培實驗室管理、組培操作以及新品種繁育技術研發等崗位的專業人員。教學團隊在充分調研了企業、行業對組培相關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后,確定本課程的專業能力為:根據目標植物設計組培方法的能力、規范使用組培儀器設備的能力、準確配置培養基的能力、熟練進行組培操作的能力,以及進行組培苗煉苗和移栽能力。職業素養為: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較好的吃苦耐勞素質,以及一定的開拓創新精神等。
教學團隊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結合職業崗位工作情況,確定了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還要充分考慮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因此將教學內容設計為鐵皮石斛組織培養和月季組織培養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分解為植物組培方案的設計、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的配制、無菌苗的接種、愈傷組織增殖與分化、組培苗生根培養,以及組培苗馴化和移栽5個學習任務。兩個項目分別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組培操作流程,內容上有重復,難度上有提升,利于學生對組培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專業技能的提升。
?。ǘ┱n程考核評價方案
本課程采用開放方式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價??己酥黧w包括學生個人、團隊小組和教師??荚u成績包括過成性考核成績和終結性考核成績兩部分,其中過成性考核成績占60%,終結性考核成績占40%。
過程性考核包含兩個方面,即個人學習表現和團隊項目。個人學習表現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占總評成績的20%(表1)。個人學習表現成績由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得到,即可減少教師在評價中的主觀性,也可用于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素質。團隊項目考核以學習任務為考核的基本單元,對小組在學習任務中的表現進行考核,考核指標包含團隊意識、職業素養、操作規范等,考核項占總評成績40%(表2)。每個學習任務成績為:教師評分×權重+小組互評成績×權重(權重和為100%)。
三、小結
課程評價體系改革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檢驗人才培養效果以及完成人才培養目標都具有重要作用。[7]園藝技術專業是我校重點建設的涉農專業之一,專業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完善了我校園藝專業的教學體系,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園藝等涉農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在充分調研地方企業、行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的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在課程評價中將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進行結合,以項目或任務為考核的基本單元,能夠較好地反映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效果,體現出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高低。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較有效的課程評價方式,但在具體實施時因根據不同項目或者任務進行適當調整,從而能夠適用于不同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張華.都市現代農業投入機制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以成都市為例[J].學術交流,2012,(3):83-86.
[2]徐洋.農業職業教育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重要性[J].華夏星火,2009,(2):28-29.
[3]王齊,師春娟,王琳,等.基于專業能力與職業綜合素質的專業課程評價體系構建—以草坪建植與養護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61-263.
[4]包璐璐,李福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活動課程的回顧與反思[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6):89-91.
[5]曹雷.研究生課程考核方式及研究生質量保證體系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0,(4):487-490.
[6]盧均源.中山市N鎮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7]何振海.論高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及其原則[J].教育與職業,2005,(35):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