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視角下《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困境與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道德與法制》教學和學生的生活與成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文化課程,更要進一步整合教學資源,拓展教學視野,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法制觀念,使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堅持基本做人原則和守住基本道德底線,培養良好品行,養成良好習慣,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 小學生 學習興趣 學習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029-01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加強法制建設同樣重要。兩者各有側重也相互聯系:法制是對一些道德系統化、規范化,能為人們道德的養成提供制度框架;道德是法制建設的基礎。鄧小平說:“道德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眹袊ǎ矣屑乙?,校有校紀,學生要從小增強法制觀念,遵紀守法,自覺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去犯下一時沖動的錯誤選擇,為自己后續的成長道路打好基礎。
1.道德與法制教學開展的難點
第一,小學生的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概念模糊不清。目前很多小學校都沒有將法律有關的教材列入小學生學習的重點課程設置中,小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還是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學科,法律課程只是作為輔助學科讓文化課的教師隨口帶過,不作為正式學科參與講解,不列入小學生的考試范圍,而文化課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專業的發展更多是教育學、教材教法的層面,缺乏法律專業相關方面的知識,無法更專業地對小學生進行言傳身教,法制觀念無法在教學早期樹立,這勢必影響小學生后期的發展。
第二,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小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階段,對一些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興趣比較濃厚,而法律枯燥乏味,各種法律概念復雜抽象又難以理解,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不足,作為輔助課程的法律知識教師也只是教授學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沒有運用多種方式途徑,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對《道德與法制》教學課程順利開展造成阻礙,也使原本活力滿滿的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這對小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提高也會產生桎梏作用,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2.促使《道德與法制》教學有效開展的途徑
第一,引導學生樹立法制觀念。正處于幼年的學生心理和智力發展尚不夠成熟,法制觀念淡薄,這一階段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學校有必要將法律書籍列入學生的必修課程重點學習,加大在法制課程上的學分,重點進行考核。引入法律方面的專業教師開展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各種法律條款的相關規定,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名守法公民;小學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法制道德欄目,比如法制大講堂,加強學生的警示教育,觀看完畢之后要求學生寫觀后感,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動態;學校也可以邀請法制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開展法制講學,或者以座談會的形式傳播法制觀念。這些教育要讓學生明白量變引起質變,小錯引起大錯,從而幫助他們在思想意識中豎立起一道守法依規的城墻,堅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入侵,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二,營造濃厚的道德法制教學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道德法制教育是學校教育開展的中心,學生在早起的學習中引入這門課程的學習,能為后期的素質教育有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開展道德法制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營造優質的育人環境,環境影響人的表達方式和行為習慣,環境也塑造著人的人格,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加強環境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學??梢岳枚喾N形式加大道德法制宣傳力度,比如借助報刊、校園廣播、報紙、橫幅、校園網站進行宣傳;學校也可以開展道德法制演講比賽,道德法制寫作等形式營造出濃厚的道德法制教育氛圍。加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體系建設,以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培養學生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優良品德,教室也要借助講故事、游戲互動的形式,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引發學生學習動力。如果要使道德與法制教育在小學校順利開展,首先要讓小學生對道德與法制教育這門學科有了解的欲望,因為欲望是學生探索的前提,在學校,學生是知識的被傳播者,學生是否有求知欲望,可以極大地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法制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主要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專業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枯燥乏味,很難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起來,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保證教學工作目標盡早達成,比如將故事梗概通過漫畫、動畫、圖片、情景演繹的形式傳輸給小學生,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學習動力,增強求知欲、探索欲和創造力。
3.總結
在當前的小學課程教育規劃中,對小學生實施法制教育是一項教育目標。小學生是推動祖國建設和民族未來的明日之星。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正確思想道德和法制觀念的關鍵階段,一方面,教師必須加強正面引導,發揮教師引領作用,利用多樣的教育教學形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增強求知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要與時俱進,增強法制道德意識,增強法律知識儲備,領會其中深刻含義,完整傳達給學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制的教育效果,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社會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丹,秦亮.論班主任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新課程(小學),2015(09)
[2]張雨虹.淺談法制啟蒙教育對規范小學生行為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1
[3]黃雅芳.《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方法淺析[J].吉林教育,2017(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