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灑墨畫春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廣西文明史詩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作品”展覽及其作品集聚焦于廣西歷史源頭,表現廣西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對廣西文明史做出更為全面、完整和深刻的記敘,不但有“史”的品格,而且還有“詩”的韻味。其思想內涵主要反映在廣西文明歷史悠久、愛國主義貫穿始終、開放通聯自古而然、文明瑰寶璀璨輝煌、民族文化絢麗多彩等方面。
【關鍵詞】“廣西文明史詩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作品”;思想內涵;海上絲綢之路;廣西文化
2018年12月,在廣西美術館隆重展出的“廣西文明史詩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作品”以及出版的作品集,是廣西美術家們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奉獻的一份厚禮。43個主題的47件大幅畫作,反映了廣西歷史文化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彰顯出宏大氣派與厚重分量,給每個觀眾帶來了直擊心靈的審美震撼!
這是廣西美術界繼2012年推出“廣西近現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后又一次集體出擊的大規模創作活動。所不同的是,廣西美術家這次把目光投向了廣西歷史的源頭,投向了古代,去挖掘、去表現我們祖先及其所生發的文化之根、文化之魂,從而對廣西文明史的記敘更為全面、更為完整、更為深刻!這種對自己家鄉和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回望,實際就是廣西美術家的文化自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氣勢的真實反映。它不但有“史”的品格,而且還有“詩”的韻味。畫家們不是簡單地再現廣西文明發展進程,客觀地講述廣西故事,而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注入了對歷史的認知與評價,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表達了對廣西歷史與文化成就的深切熱愛與真摯謳歌,使作品具有了詩歌的品位和動人的力量。它在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展出,讓各族同胞在觀賞中,看到了廣西遙遠的過去,了解到祖先所創造文明的輝煌,進而激發起文化自豪與文化自信,以及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同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精神動力。所以,“廣西文明史詩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作品”及其作品集的精彩問世,具有積極的政治意義,以及催人奮進的思想力量和十分重要的認識價值與審美價值。這些作品的思想內涵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廣西文明歷史悠久
廣西雖然地處祖國邊隅,但并非文化沙漠,其文明起源一直延伸到80萬年前百色出土的打制石器。對此,畫家通過《百色智人》給予形象再現。我們的祖先在山洞里圍著篝火而忙碌,他們分工有序,通過打制石器準備著一天的晚餐,由此顯露出文化之光。而遠處的暖光與近景的篝火遙相呼應,又對廣西遠古文化加以強調。右下角的母親給嬰兒哺乳,暗喻生活在八桂大地的人們的來源。與這幅畫作相輝映的是《大石鏟祭祀》。畫家通過大批人伏拜在山腳下,祭祀著大石鏟,表現我們祖先對先進生產力的頂禮膜拜以及對大自然的頑強抗爭。畫家有意渲染山之高大和人之大片,并通過霞光來抒寫自己的主觀情緒。柳江人是古代中國一個重要文化符號,必然被廣西畫家所重視。《柳江人》雖然也是圍在篝火旁勞作的構圖,但人物已穿褲襠的細節,顯示出文化的進步。左江花山巖畫是數千年前壯族先民古駱越人留下的文化珍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信仰。《花山巖畫》對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描繪不是簡單地復制,以求形似,而是落筆于巖畫與古駱越人的文化互動,再現今人未知之情景,把古駱越人在巖畫下銅鼓聲聲、喇叭響亮、載歌載舞、氣氛熱烈的祭祀場面呈現出來,讓觀眾生發古人已去,文化永存的感慨?!兜咀魑幕穭t聚焦廣西傳統農業文明,喀斯特地貌與梯田凸顯廣西地域特征,人們收割、打谷、捆扎、挑送的生產行為,甚至服飾、竹編、打谷箱、狗等細節,無不傳遞出一直延續至今的稻作文化信息。而《銅鼓文化》則以4組群像雕塑,立體式地描寫廣西先民們鑄造銅鼓的過程,而從低向高延伸以及人們昂揚奮進的造型走向,表現壯族人民生生不息、努力進取的精神風貌與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作品中,人們不但看到了廣西文明之初的狀態,感到了廣西文化的力量,認識到了悠久歷史所積淀的深厚文化內涵,必然會厚積薄發,為廣西文化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撐與動力。
二、愛國主義貫穿始終
在展廳醒目之處,聳立著大幅畫作《瓦氏夫人抗倭》,以突出畫展主辦方的思想傾向。它生動地描繪了明代壯族女將瓦氏夫人騎著戰馬,帶領俍兵打敗和俘虜倭寇的勝利情景,綻放出精忠報國的光彩。這種愛國主義題材的畫作在展覽中頻頻出現,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馬援平南》中,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統帥大軍平定南方叛亂,維護祖國統一。愛國將士沖鋒陷陣、勇猛廝殺的構圖與氣勢,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而《馮子材抗法》描寫了清代老將馮子材率領廣西軍民在鎮南關前打敗法國侵略者的壯烈場面。該畫在構圖上通過兩軍對陣戰斗來形成畫面的藝術張力,一邊是整齊的隊式兵陣與舉槍如林的形象,渲染出中國軍民萬眾一心的壓倒氣勢,另一邊是法軍的凌亂隊伍與慌張表情等失敗情狀,從而使這場中國近代史上唯一取得大勝的戰斗得到了完滿的寫意?!短K元春戍邊》則注重對清代愛國將領蘇元春及其戍邊將士們內心世界的揭示。人們從他們時刻警惕的銳利目光中感到了保衛南疆,拒敵國門的堅強決心?!陡耐翚w流》是對中國歷史上政治改革的真實敘述,中央政府以流官代替土司治理少數民族地區,從而加強了對多民族國家的管理,保證了國家的統一與安定,促進了廣西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該畫描繪了以和平方式進行管理權交接的莊重場面,雙方的作揖與天邊的彩霞,透露出廣西文明史詩的祥和韻味。由此可見,廣西各族人民對外御敵,保衛祖國,對內團結,維護統一的愛國主義情懷,仿佛一條紅線,一直貫穿在廣西文明發展的全過程,并且形成了優良傳統,衍化為廣西文明的重要精髓與基因,融入到我們的血液里,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三、開放通聯自古而然 然而,保衛祖國并不意味著文化保守。廣西既是國家邊境,也是出國前沿。這樣的地理位置以及通聯嶺南與海外的交通路線,孕育了廣西人的膽識、眼界與胸懷,形成了廣西文化之海納百川的包容與開放進取的活力。這種文化特質強烈地吸引著廣西畫家,使他們首先關注在秦漢時期打通橫亙在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之間的南嶺的歷史及其遺址?!堕_鑿靈渠》不但記述了開鑿靈渠的事件,而且還著重表現秦代軍民鑿渠的精神,進而揭示了靈渠通與民心通、文化通的密切關系和作用,以及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瀟賀古道》的重點在于瀟賀古道之陸路與水路的商旅繁忙以及涼亭對聯,從中折射出嶺南在與中原通融后經濟與文化的繁榮。《西江航運》以組畫形式涵蓋西江的歷史與現實。古代獨木小船、近代揚帆木船與當代碩大輪船,在同一條江上演繹著廣西歷史文化的滄桑巨變與時代進步,傳遞出通聯西江、對外開放的意味。這樣,人們發現中原文化通過靈渠和瀟賀古道進入嶺南后,與當地文化融為一體,然后又經過西江,進入北流江和南流江,到達合浦,并從這里走出國門,揚帆海外,由此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于是,廣西畫家又聚焦于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合浦,用畫筆給予熱情贊美。《珠還合浦》再現了漢代美麗傳說與海洋文化。在珍珠姑娘所散發的斑斕色彩中,異域元素與中國元素水乳交融,彰顯出獨特的文化魅力?!逗掀譂h代文明》通過遼闊的海邊與高大的城墻,街市如織的人流與堆積的貨物,鋪陳合浦的繁華,以及處于全國一線水平的文明程度。漢代合浦發達,得益于開放。作為海港,它既是古代中國對外經貿和文化交流的起點之一,也是廣西畫家們著力之重點?!豆糯=z路始發港》直接展現兩千多年前合浦海港的經貿興隆。海上的大船大帆,岸上的貿易繁忙,大批絲綢與陶器從這里銷往世界,而外國貨物則在這里運回內地。此外,中國人也從這里出海,與各國開展密切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鑒,豐富多彩,深入溝通,彼此理解,在《漢使南航海外》有著十分到位的描畫。而《下南洋》不僅描繪清代廣西人敢于出海闖世界的勇氣和英姿,而且還與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遙相呼應,昭示著開放通聯、融合發展自古而然,一脈相承,成為廣西文化的重要基因,延綿不斷,生命長青。這在倡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背景下,好像穿越時空的歷史回響,尤顯現實意義并激起當代觀眾的思想共鳴。
四、文明瑰寶璀璨輝煌
廣西畫家從“事”“人”“物”三個方面,如數家珍地展示著家鄉具有全國影響的文化瑰寶,自豪之情、自信之心溢于畫外。首先,畫家表現著古代廣西教育興起,一改人們以為嶺南文化落后之印象?!囤w觀文狀元及第》為我們塑造了廣西第一個狀元趙觀文才華橫溢、英氣勃發、清秀俊朗的形象。中國科舉考試始于隋朝,而唐代的桂林青年趙觀文能夠在全國科考的激烈競爭中一舉奪魁,說明當時廣西的教育質量并不遜色。這在兩幅《府學興起與廣西科舉》有所反映。畫中或莊重的課堂教學情境,或熱烈的報名科考現場,把廣西古代教育事業的興盛情景表露無遺。而《王陽明講學》在描寫明代文化大師王陽明給老百姓講學的同時,表達出對他將文化傳播深入到民間而產生廣泛影響的充分肯定與崇高敬意。其次,畫家表現著古代廣西的文化名家,對他們提升廣西文化水平的巨大貢獻給予高度贊揚。人們從畫作中驚訝地發現,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化大師竟然是廣西文明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們被貶謫到廣西,不但加速了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而且還成為廣西文化具有全國水平的標志。《顏延之與桂林山水》把南朝文豪顏延之贊美桂林山水并使之揚名天下的事跡載于畫中?!读谠瘟荨分v述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柳州進行的“孔廟興學”“解放奴婢”“為民打井”“植柳種柑”等事跡,進而獲得了“柳柳州”的廣西身份?!短K軾留桂》描寫宋代大文豪蘇軾留居廣西時不但傳播文化,而且還通過作品創造文化。他在中秋節舉目望月而表達“天涯共此時”的心情,正是中華民族共同行為與共同意識的表現。這種共同體意識在《黃庭堅在宜州》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宋代文豪黃庭堅與廣西文人一起雅集創作的本身,就是極有意義的文化交流與文化提高?!缎煜伎陀喂稹返膬r值既在于描繪明代大地理家徐霞客考察廣西山水的情景,更在于他通過《徐霞客游記》將廣西文化傳播到全國。于是,南嶺兩邊的文化傳播成為雙向,文化融合更為深入,渾然一體。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妒瘽房坍嬃饲宕跄曛嫾沂瘽男蜗蟆_@位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畫家是桂林人。這意味著廣西本土文化人在清代登上了全國的高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無獨有偶,在清代享譽全國的臨桂詞派的名家群像,也現身在《臨桂詞派》中,讓觀眾一睹其真容與風采。這是一個讓人引以為豪的激發點。康有為不是廣西人,但是他在桂林講學,傳播社會變革思想,直接引發了晚清轟動全國的“公車上書”事件,可以說中國變革之先聲發自桂林。這必然成為廣西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康有為講學》畫面的背景既是疊彩山風洞的描寫,又帶有康有為等人走出黑暗之意味,畫家的主觀色彩十分明顯——文人就是文魂。這些與廣西文明史相關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中國文明史無法回避或遺漏的重要人物。他們是廣西的文化之魂!再次,畫家們表現著古代廣西具有全國影響的重要文化遺存。《靖江王府》以工筆之技法細膩地描繪明代藩王府的壯觀景象,格局宏大,人物眾多,氣勢非凡,深得《清明上河圖》之神韻。該王府在清代還是廣西貢院所在地,以出過4位狀元、585位進士和1685位舉人而聞名,為中國西南教育中心之一?!墩嫖溟w》將“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罕見的一顆明珠”(梁思成語),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真武閣描畫出來,輔以游客穿插,散發出明代的文化韻味。而與之相配的是《合浦大士閣》。這座中國距海最近的古建筑,在明代還具有防御倭寇之作用,歷經數百年風雨而巍然屹立,不愧為英雄之閣。這些古代建筑典范至今依然璀璨輝煌,仍然是廣西文化的驕傲!
五、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廣西畫家深深地眷戀著家鄉的山水,由衷地歌唱著自己的民族及其燦爛的文化。他們為民族之神獻上了虔誠與熱愛,用畫筆描繪民間文學中寄寓著民族精神與靈魂的形象?!恫悸逋印吩诎压爬蟼髡f中壯族創世始祖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同時,還把壯族的歷史、生產與生活以組畫方式做了簡潔明了的敘述,在一幅畫里包含了壯族文化諸多的內容?!秳⑷銈鞲琛酚袃煞嬜?。畫家對劉三姐把壯族山歌文化和樂觀主義精神以及民族智慧傳遍人間做了個性化的演繹,從而使得作為廣西文化符號的劉三姐光彩照人。劉紹薈版注重于“壯族歌仙”的開掘,表現劉三姐駕馭風箏,飄飄欲仙,飛遍八桂,四處傳歌,而各地壯族同胞擂銅鼓以響應,聲徹畫外,洋溢著浪漫主義情調。黎冰穎和姚震西版立足于“傳歌”的表現,他們筆下的劉三姐在紅棉樹下向鄉親們傳歌,一副村姑靈動模樣,散發出人間的氣息與親和的魅力,充滿著現實主義色彩。而反抗強暴,爭取自由的百鳥衣傳說也被畫家們做出了不同的藝術刻畫,使兩個版本的《百鳥衣》彼此爭輝,各有千秋。賀明的畫以明快色彩與簡潔構圖,渲染悲壯的情緒,重在男主角古卡堅強意志的表現。勞康平等畫家則以不同場景講述這一愛情故事的動人情節,突出女主角依俚的柔情與犧牲。如果說前者是詩的話,那么后者則是故事了。這些傳說正是壯族人民精神世界與民族性格的寫照。廣西畫家還自豪地描畫廣西各民族優秀的文化事象?!抖弊褰ㄖ芬彩峭}異畫,通過風雨橋、鼓樓、侗寨民宅,出色地描繪了侗族高超的建筑技術與藝術。韋廣壽的畫以建房之場景,再現了侗族的建筑過程。而陽山等畫家的畫則將筆觸的重點放在慶祝房子建成后歡樂的場面。兩幅畫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壯醫也是廣西民族文化的亮點。所以,《壯醫》巧妙地將博大精深的民族醫術匯集在一個治病場景中,凸顯壯醫的獨特性。文化的精華常常聚集在藝術。于是,廣西畫家又用畫面演繹匯集廣西文化精華的戲曲。《壯劇》的精彩在于表現了壯劇的表演樣式和觀眾反應,巧妙地介紹了這門藝術的角色行當以及名作。異曲同工的《桂劇》也集中描畫桂劇的角色,并用組畫形式再現廣西這一本土劇種由古至今的歷史演變,重點突出戲劇大師歐陽予倩對桂劇的改革。作為民族文化的完整展示是節慶。恢宏大氣、熱烈喜慶的《三月三》關注于廣西重要節慶三月三的活動,各民族的代表性文化意象、服飾、器具,甚至舞蹈語言均被畫家們巧妙地融入畫中,自然和諧,天衣無縫。該畫動感十足,甚至可以調動觀眾的視聽通感,創造出畫外之音響徹云霄的藝術效果。而《廣西世居少數民族節日》也表現了12個世居少數民族的節慶文化。這兩幅畫反映了廣西社會安寧,各族人民團結和睦,攜手共進的精神狀態與時代氣氛。在這些民族題材的作品中,人們看到了民族文化絢麗多彩的底色及其所閃爍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光芒。而這正是“廣西文明史詩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作品”思想內涵的核心所在。所以,這個作品展及作品集就是記敘廣西文明發展歷程的畫史,具有內涵豐富的魅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7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