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許昌春秋樓的歷史沿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春秋樓創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經元、明、清歷代多次修葺,建筑規模逐步完善。文章從發掘出來的歷代碑刻出發,對春秋樓的創建、重修時間和關羽的簡單經歷進行梳理,探尋許昌春秋樓的歷史沿革。
  關鍵詞:春秋樓;關羽;碑刻
  許昌春秋樓位于河南省許昌市文廟前街,面朝春秋廣場。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稱之。春秋樓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關羽降曹入許后,秉燭達旦,夜讀《春秋》的地方。
  《三國志·蜀書》載:“建安五年(200),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毕鄠麝P羽下邳兵敗后,為保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歸附曹營入許,曹操賜關羽宅第一處。關羽為避其嫌,將一宅分為兩院,兩位皇嫂居內院,自己住外院,晨夕問安,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傳為美談。關羽在許期間,表現出了他對漢室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的品格,為世人所敬仰和傳頌,被奉為義結千秋、忠貞不二的英雄好漢。因此,后人為紀念他的忠義,就在他居住過的地方建廟以祀之,廟內興建一樓,名曰“春秋樓”,俗稱“秉燭達旦處”。
  許昌春秋樓創建的詳細年代歷史沒有明確記載,無法確考。但發掘出來的歷代碑刻對春秋樓的創建、重修的時間和關羽的簡單經歷有大概的記述。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7),《重修武安王廟碑記》載:“許學東有關武安王廟,創建自元至元八年(1271)。甲寅歲,許敦義者捐金若干,重修增飾,計舊堂五間,中設儀像,外門三間,上懸題額。今為復廊五間,布置整齊,結構密致,規模宏深,儀像有赫?!闭f明春秋樓的創建年代是元代至元年間。但是,“至元”的年號共經歷三十一年,并沒有記載是至元的哪一年所建,所以,具體年代無法考證,只能以至元八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的年代(1271)作為春秋樓的創建年代了。
  到了明穆宗隆慶年間(1567),《創修關王廟碑記》記載:“夫公之忠義參天地、耀古今……嘗為操所獲,其留許者久,故民至今信其神者為尤駕。舊有廟,即一宅分兩院之遺址也。但所需器用多有不備。歲惟辛未,義土鄒瑾、孫妝礪、何福、李尚仁等各輸財力,以創造之。設祭者有食案,謁神者有拜石。磬列于左,鼎陳于前,諧砌平直,如矢如砥。二門中玄,其內則有鐵獅一對,大門建于崇墉之上。其內復置獅一對,且石、樹柏十余株,亦森森然茂矣。鄉人仰之者,儼然有王者之像。落成之日,屬余記,以照永久……”記載了創建關王廟的規模和捐資者的姓名,記述比較詳細。但是,此記載又像是對舊廟重修的意思,碑文中的“舊有廟”建于何時,就不得而知了,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明景泰六年(1456),許州知州劉綏、許州判官吳暹等倡立《關王辭曹操之圖》碑,其背面附有《關王辭曹歸劉圖記》碑文,記述了關羽生平簡歷和在許昌所建的功德。其文曰:“……王之靈應顯著,不可一二計,茲特舉其充者言之耳。受界朝褒嘉之隆、享千載廟食之盛,亦惟申其報而已。書日:記功,宗以功,作元祀。故天下建祠以崇奉之者,亙古今而莫之儼也。矧許之祠堂,世所謂一宅分兩院之故基(漢魏故城在現市區東南)。而王之遺像端嚴若生,繪辭曹故事于壁,觀者莫不駭心而驚目。義勇武安王之褒封,宜其超漢唐而歷宋元,有加而無已也……許節判吳公暹以從事告,旋謁廟行香,惕然有感于中,思欲撤其舊而新是圖,紀辭曹故事以永久。且曰:繪之于壁,孰若鐫之于石……于是捐資貿石,命工圖像,述關、曹追別灞陵之跡,乃為萬世觀鑒。”此碑為春秋樓留存最久的碑刻,主要記述許州知州劉杰、判官吳暹等倡導將關羽辭曹、灞陵橋挑袍故事壁畫刻石留存的記載。
  到了清代,春秋樓的名稱隨著關羽封溢的提高由“關王廟”改稱“關帝廟”??滴醵辏?664),《重修關圣帝廟大節亭碑記》稱關羽為“山西夫子”,與孔夫子齊名。并贊關羽:“其君臣、兄弟、朋友之誼,以一身克全之。而其大節之顯著者,尤在客于許昌之時……(帝之)廟祠特遍天下,唯茲許昌實帝所嘗游之地,尤帝節所最著之地,則許人知帝特詳,愛敬尤有獨至者。州治東南隅相傳為帝舊居址,有廟然,前后寢宮門楹,視他祠獨盛其正殿拜度前有大節亭,頗壯麗,固已多歷年所矣,頃因風雨連旬,竟至傾圯。弼(胡良弼,許州知州)見之深怵于心,捐資鳩工更新之,不數日落成焉?!庇浭隽岁P羽忠義之大節在許昌最為顯著,許昌人對此最為清楚。因此,許昌的大節亭(即春秋樓)應該保存得更完好。
  在發掘的春秋樓碑刻中,有《兩院英風廟》的記載。其碑高為0.68米,寬1.11米,長方形。碑文字數不多,全文是:“許治東南隅,有關帝‘兩院英風廟’,累世重修,不可勝述,第震風凌雨,殿宇墻垣漸近剝落。善士王植興等齊開金囊,煥然一新。又于禪院東房前,建角門兩間,無事嚴閉,致住持得以靜心修養。又于東北閑地,建瓦屋四間,以備歌舞、酹神時,為優人住宿之區。功成告竣,眾善姓名勒之于石,以勵后世,是為記?!焙罅芯杞鹫咝彰儆嗳耍吮晏栆褮?,無從查考,但為清代所立無疑。
  還發掘出清代乾隆年間碑刻兩通,一為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關帝廟碑記》,此碑已被鑿毀,只殘留碑的篆額和年號可以辨認。另一通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立,為《重修昭烈皇后祠、問安亭碑記》,部分碑文已被磨損,無法辨認,但大部分碑文保留完好。碑文前一部分寫道:“關帝廟其東別為一院,后則帝之三代祠,前為昭烈皇后祠,又前為問安亭,父老世傳謂此。關帝入許時,秉燭達旦處也。及余牧許拜謁之下……就傾圮,愛謀許之人士,易而新之,視舊制更為壯麗。落成之后,請記(于)余。余觀古人之所以流傳不朽者,必有豐功大節?!边@些記載對于我們研究春秋樓的建筑風格很有價值。
  關于“春秋樓”名稱的來歷,春秋樓原來是許昌關帝廟內的一項主體建筑。從清末到民國時期,關帝廟歷經帝國主義的侵略、社會的動蕩、戰爭兵火的襲劫,遭到嚴重的破壞,大部分建筑被毀,僅殘留春秋樓一座。解放后,人民政府將其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所以人們就習慣地稱其為“春秋樓”。后灞陵橋關帝廟修復,占去許昌市關帝廟的名稱,按過去的慣例,在一個治所內不能有兩個關帝廟。因此,現在仍使用“春秋樓”之名。
  根據上述碑文記載,許昌春秋樓有以下兩個特點:其一,各個世代的碑刻均突出了關羽忠、義、仁、勇的品格,記述了關羽入許后一宅分兩院,秉燭達旦,夜讀《春秋》。贊揚了他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及忠貞不二的精神。他身上的這種精神在許昌表現最為突出。歷史上曾有這樣的四句話描述關羽,說他“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系解州,功在許昌”。其二,從建筑設置來看,許昌春秋樓有三大特色可以解讀,即許昌春秋樓是關羽被俘至許昌,夜讀《春秋》之地;一宅分兩院為“兩院英風”格局;最后是掛印封金堂,均為其他關帝廟所未見。另外,許昌春秋樓西側是文廟,文、武二圣廟比鄰建筑,這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如今的春秋樓經過多次修葺后,景區外院中軸線上依次有雉門、鐘樓、鼓樓、春秋樓、刀樓、印樓、關圣殿等,內院有問安亭、掛印封金堂以及甘、糜二后宮等建筑。其西與文廟毗鄰,總占地面積30余畝。修復后的關圣殿高達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臺建筑,黃色琉璃瓦飾頂,高大雄偉,金碧輝煌。殿內塑13米高的關羽座像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實為全國關帝廟所少有。
  春秋樓莊嚴肅穆,精巧大方,堪稱古建筑之精品。東院園林曲徑通幽,小橋流水,四季長青,景色宜人。春秋樓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景區正日益成為海內外游客旅游觀光、朝拜關公的一處旅游勝地。
  【作者簡介】王重陽,男,河南許昌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文物博物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考古發掘。
  【作者簡介】王芳,女,河南許昌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文物博物館員,研究方向:考古發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483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