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芻議提高小學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是小學生收集信息、獲取信息、拓展思維的重要方式,而閱讀教學可實現學生、教師與文本的溝通和對話。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發揚學生的個性,拓寬學生的視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本文以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閱讀質量
  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交往能力和整體素質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學中的核心部分是閱讀,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和知識,陶冶情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前進道路上的重要陪伴者,閱讀具有影響人自身發展的深遠意義。作為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做好知識儲備。
  一、協調多種感官,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并不是五官中某一“官”的單獨活動,而是多種感官配合和協調下的特殊的活動。學生的閱讀習慣會直接影響閱讀的質量,甚至在很長的時間里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選擇和效率。閱讀主要分為兩種形式:朗讀與默讀。默讀是安靜地讀,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動口。盡管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處于小學的高年級階段,但注意力依然難以長期集中,在默讀時走神的現象時有發生。語文教師允許學生在默讀時嘴唇微動,但不發出聲音,這樣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咬字”的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識字和讀字的能力。除了“口到”之外,還要實現“手到”,“手到”意味著學生在閱讀中隨時動筆,標畫出關鍵的字與詞,或積累優美的語句,或隨筆寫下自己的想法,養成勤動手的好習慣就能夠將知識烙印在腦海中。誠然,僅僅實現“口到”和“手到”并不能達到高水平的閱讀,還要實現“心到”與“眼到”,前者意味著精心閱讀,不浮躁地閱讀,邊閱讀邊思考;后者則意味著閱讀時切忌走馬觀花式閱讀,也不能是跳躍式閱讀。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是多種感官的協調,學生要在協調中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提升了閱讀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的“音”與“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一直以來是教學中的難題,只有當學生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教學才能更加深入,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效果。五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借助多媒體手段,融合“音”與“像”于課堂當中,為學生的閱讀創設和文本相關的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草原》一文時,教師先播放遼闊的草原的視頻,用草原上的美景和草原上的生活吸引學生關注,在視覺沖擊下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對草原充滿期待與憧憬,為后續閱讀文章作情感鋪墊。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巧妙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用有趣的謎語調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進行閱讀,進行積極地思考并與他人討論。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是平等的讀者,因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見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在師生共同探討中創造寬松、協調的氛圍,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引導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三、實現“統”“放”有度,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
  閱讀本身是一種開放性的行為,不應該拘泥于教室的空間,圖書館里、網絡都可以進行閱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深刻地揭示了閱讀要以教材為媒介,實現多方之間的溝通交流。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快地提升學生的成績,常常雙手不離教參,先是介紹某一文章的作者和創作背景,然后將文章分層,概括每一層的思想,再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等等。這種僵硬的肢解文章的方式讓學生的閱讀空間被大大壓縮,教師完全控制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被動的接受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大大缺失,僅僅是接收教師對作品的解讀知識,而非個性化的自我思考的閱讀。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其閱讀理解的難度不大,教師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更能獲得情感上的沖擊,感受濃濃的父愛。作為閱讀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職責應該是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適當地“統”與“放”,即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自行理解文章,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啟發,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閱讀,仔細品味與感悟文章內容,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四、實現“讀”與“練”的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閱讀的教學要鍛煉學生的語感能力,這是現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使命。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總是陷入到灌輸式教學的誤區,忽視了語言材料的積累、內化和語感的積淀。語感的形成不是靠天賦,而是要在大量的閱讀中和練習中實現。在閱讀中積累美詞佳句并學會應用,有利于實現“讀”與“練”的有機結合,實現形式多樣的練習。例如,在閱讀五年級上冊的《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文章,寫完后在班級內分享,傳閱佳作,學生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更能認識到閱讀對于個人發展的意義。在這樣的“練筆”中,學生有讀、有寫、有說,對閱讀的認識就會更進一步,同時還能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說服自己,在“讀”與“練”的融合中提升語感能力,這樣的教學設計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盡情地讀,在讀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在讀中獲得經驗與知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段的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多媒體的“音”與“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統放有度,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實現“讀”與“練”的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
  參考文獻:
  [1]賈偉.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4(21):37.
  [2]程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85-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