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極為關鍵的部分,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閱讀能夠豐富小學生的視野,自幼獲得語言學習中重要的語感,對于小學生信息收集和智力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途徑。語文老師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從筆者的語文教學經驗出發,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幾種途徑,為語文老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整個閱讀分教學分成了課內與課外兩個部分,小學階段的閱讀覆蓋內容比較廣泛,教學任務也相對繁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老師需要按照新課程標準,在閱讀積累中激發學生的潛能,重視小學生的文化積淀。
一、在閱讀教學中感受文章的人文色彩
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學生成長。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注重人文色彩,那些被編到教材當中的文章或是充滿時代氣息,或是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或是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語文老師在實施閱讀教學中需要挖掘其中的深層次思想內涵,用富有感召力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實現情感上的共鳴,推動小學生對作品內涵的認知,在人文情感的渲染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閱讀六年級上冊的《詹天佑》一文時,除了要讓學生認識詹天佑這一偉大的人物,學習生字和生詞之后,更重要的是學習詹天佑克服困難的精神,學習他濃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實現情感上的教育,感受人文色彩的閱讀教學。
二、在閱讀教學中品味文章的語言藝術
語文這門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語言藝術,能夠通過描寫和抒情傳遞信息,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品味文章中蘊含著的語言藝術,在陶冶情操的同時提升語言審美能力。具體而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藝術。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的語言藝術
默讀是枯燥的,語文老師要組織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感受作品,實現形象化的閱讀教學。學生們在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中,他們不由自主地深入對文章的理解,感悟作者的心靈并實現藝術再創造。朗讀中,語文老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要通過語音語調變換營造一個寒冷凄涼的氛圍,《為人民服務》一文在朗讀中要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體味語言之美。
2.在多媒體輔助下品味文章的語言藝術
新課程標準下的閱讀教學要實現和多媒體的融合,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需要發揮音樂與畫面的輔助作用,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情境和環境,在和諧的氛圍下學生更能夠感受到語言藝術的形象色彩,提升小學生對語言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三、在閱讀教學中積累知識,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多種文體形式的文章,詩歌是用凝練的字眼傳遞思想的形式,散文是語言優美的文體形式,而記敘文又是充滿個性又有親和力的文體形式。閱讀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文體形式中積累知識,提升語感。
1.推敲一些傳神的字詞
能夠被稱為詩人或作家的角色都對用詞有極強的考究,其既能形象地表達作者的意思,又能包含豐富的內容。例如,在閱讀六年級下冊的《匆匆》一文時,其中的“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水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本渥又忻枥L了時間匆匆,其中“滴”字形象地寫出時間悄悄溜走的狀態,是那么不起眼,在生動的字詞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2.欣賞一些優美的句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散文所占比重是比較大的,和其他的文體形式相比,散文在培養小學生審美上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優美的句式或者句式工整的美,或者有段落的美,語文老師要讓學生欣賞其中優美的句子,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六年級上冊的《伯牙絕弦》一文閱讀中,其中“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一句將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描繪得淋漓盡致,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且反復的閱讀,感受句子的優美,對真摯的友誼獲得情感體驗。
3.分析一些有特色的語言或對話
人物之間的對話能夠很好地詮釋人物的特征,也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閱讀內容。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分析一些人物對話,思考為何講這句話,并用批判性的思維思考這句話是否詮釋了人物的性格。學生在質疑當中發揮想法,真正敢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就需要語文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和教學,引導學生慢慢按照正確的閱讀步驟進行學習。例如,在閱讀和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這句充滿深層次意味的句子耐人尋味,一方面彰顯了魯迅當時所處的環境惡劣,另一方面又表明了魯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語雙關的語句總是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這樣有個性的語言中,學生的思想水平升華到新的境界,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四、積極開展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是語文老師實施教學的主要陣地,需要充分利用課內課外的有效教學資源,在這個陣地的平臺上加強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指導。首先,語文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學校,和大自然親近,和社會接觸,了解他人文章中真實的大自然和社會,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知識,增長才干,學會做人。其次,語文老師可以發揮多媒體設備的作用,組織學生利用網絡查閱知識,組織學生將查到的資料共享,一方面學生能夠掌握課文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對相關知識的興趣,滿足學生網絡使用的需要,實現真正有活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為學生長遠發展的思考,也是和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思考。語文老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實現人文主義教學,品味文章的語言藝術,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開展一些開放且有活力的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蘇宏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課外語文(下),2016(12):148.
[2]張紅星.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2):2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