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緊迫的教育任務,值得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課外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而目前在農村由于種種原因阻滯著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沒有好的讀書方法和閱讀習慣,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農村;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習慣養成;閱讀方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是博覽群書,把書讀透,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由此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增強語言積累、拓展閱讀知識、提高讀書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當前農村小學生由于受學校的辦學條件、家庭與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量少,沒有養成良好的自覺閱讀習慣,自然也影響了農村孩子語文學業成績的提升和未來閱讀能力的培養,也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由此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村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
1.不重視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農村小學的教師年齡偏大,教學觀念較為落后,主要重視課堂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同時,農村小學的學生以留守兒童為主,監護人缺乏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能力,即使一些小學生的父母在家,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忙于農活,沒有能力和時間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不高。此外,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低,隨著電視、電腦等科技產品在農村的廣泛普及,一些小學生把課余時間用在看動畫片上,很少主動去閱讀課文書籍,從而使得自身的語文積累不足。
2.課外閱讀資料較少
在農村,很多家長和學生買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在買書時往往傾向于購買寫作一類的指導書籍,使得學生的課文閱讀書籍范圍比較狹窄,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購買渠道較少,小學生很少能接觸到教材之外的課外讀物,從而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不高。此外,在閱讀書籍時,一些低年級的小學生往往囫圇吞棗地瀏覽一遍,而一些高年級的小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的任務,簡單地摘抄一些精彩段落,沒有能夠領會到閱讀的樂趣,掌握書中的信息,從而導致課文閱讀的效果較差。
3.無閱讀氛圍。
在農村,良好的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孩子課外閱讀的榜樣。家長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打麻將、看電視、說閑話、串門子,很少想到陪孩子看一會兒書。在學校,由于受考試影響,閱讀課外書成了學生的奢侈品,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空間都受到限制,缺少監控和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大部分學校課外閱讀放任自流現象相當嚴重。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4.課外讀物少。
農村家庭由于受經濟、思想的限制,很少給孩子買書,家里的存書量僅有少量或幾乎沒有,書的數量和類別遠遠小于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學校也由于辦學經費和條件的限制,所藏圖書并不豐富,加之,管理和重視程度不夠,現有的圖書也不能很好的對外開放,圖書成了應付檢查的擺設品。
以上這些問題嚴重的制約著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從觀念上加以轉變,方法上加以指導,硬件上加以強化,使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農村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措施
1.重視課外閱讀,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小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課外書籍,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小學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小學生的行為,及時表揚和鼓勵喜愛讀書的小學生,讓他們談一談自己課外閱讀的收獲和感想,為其他學生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以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實現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時,小學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三國的形成原因、主要人物的性格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三國演義》,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2.創造閱讀條件
首先,保證讀物,建議學校重視圖書館建設,使校內的圖書豐富多彩:不僅有“古”,也應有“今”;不僅有“中”,也應有“外”;不僅有作文書、故事書、連環畫,還應有文藝書、科普書、工具書等等,使學生有自己喜歡讀的書。其次,班級可以建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家里的圖書帶來放在圖書角,并選出同學負責管理,方便學生調換借閱,互通有無,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靈活增容。次之,開辟時間讀。建議學校開設閱讀課,每天午后課前保證20分鐘自主閱讀時間,或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定期進行閱讀交流。在家里,家長要為學生提供閱讀空間,每天大約有15分鐘左右的讀書時間。
3.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選擇課外讀物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鑒別能力較低,好奇心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合理選擇課外讀物,以拓寬小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例如《十萬個為什么》、《成語故事》、《中國少年兒童》、《我們愛科學》等具有趣味性、科學性的書籍。同時,在選擇課外讀物時,小學教師應該突出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以豐富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小學教師可以推薦小學生看《我要做個好孩子》、《帥狗杜明尼克》等具有教育意義等書籍,促使小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提高小學生的素質。另外,小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推薦小學生看《魯濱遜漂流記》、《太空歷險記》等探險、科幻書籍,以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4.教給閱讀方法
學生愛讀書,并不等于會讀書。加上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結果書讀了很多,卻收效甚少。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哪些書要精讀,那些書要粗讀,如,消遣類、小說類的書要粗讀,明白書的主要內容,知識類、精品類的書要精讀。讀時邊讀邊想,弄清文章意思,體會寫作意圖及方法方法,必要時摘抄優美句段,寫讀書心得等,積累語言,體會閱讀方法和技巧,學會欣賞和評價,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
5.開展活動
提高了思想的認識,樹立了閱讀的教育觀念,學會了閱讀的方法,然后重在落實。為此,我們要利用學校、家庭的現有條件,積極創設讀書的濃郁氛圍,開展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的讀書大環境。在校園里濃重舉辦讀書活動,讓學生認識讀書的重要性;開展“親子同讀”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廣泛閱讀,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快樂;開展作文竟賽、詩歌朗誦、故事會、演講、讀書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定期展現自我,進一步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總之,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發現和學習新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志蘭;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年02期
[2]郭曉艷;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與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年05期
[3]楊茂林;關于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S1期
[4]楊曉菲;淺談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J];科技資訊;2014年17期
(遼寧省新民市胡臺學校 110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