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中藥學科的現代化、綜合化,國際化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及知識經濟的興起,對中藥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目的不僅僅是賦予學生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賦予學生綜合知識和創新能力。為適應這些變化,要以新的思維、新的觀念、新的視角去審視未來高等中藥學教育發展趨勢,建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改革教育教學模式,為中藥學人才的培養鋪平道路。本文結合中藥學的教育教學實踐,對中藥學的教育教學現狀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中藥學培養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 理論與實踐;科研能力創新;實踐教學;中藥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3-0116-03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rise of knowledge economy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endow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o gi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ability.In order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 we should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with new thinking, new concept and new angle of view, and establish a new view of education, talent and quality.The reform of ou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ode will pave the wa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TCM,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TCM 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CM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words:Doctrine and Practice;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年發布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及十三五規劃等國家的一系列政策體現了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如今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對中醫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醫藥人才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才能更適應社會需求。而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僅僅充分地將老師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學生,遏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發展,應試教育則片面強調分數,使學生學習只為分數而不重視專業素養。中藥學培養的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中藥生產、檢驗、流通和使用領域從事中藥檢驗、制劑、開發、臨床合理用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性中藥人才。要求學生具備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中醫學、藥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若教學一味的照本宣科,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被動地接受,只為應付考試,這不利于中藥學人才專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改革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變藥學教育實行重理論、輕實驗,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當務之急。中藥學在現如今蓬勃發展,人才需求量極大,從業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素質能力逐步提升,但整體水平偏低。而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則在于改革中藥學人才培養的模式,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F如今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應當在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中將其解決。
1正確定位老師和學生,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理論課堂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是創新科研的動力和源泉。中藥學的理論性非常強,中藥學的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及《中藥藥理學》等,學生需要學習記憶的內容很多。對于藥學生來說,過硬的專業知識是以后從事科學研究和參與社會競爭的資本。而如今理論課堂多為填鴨式教育[2]、道理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老師給學生灌輸了大量的知識養分,而學生學到的則僅僅局限于課本和老師的思想,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再者中藥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陰陽五行經絡等學說玄幻而難以琢磨,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再加上大容量的課堂及枯燥乏味地講解,往往使學生望而生畏、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自然而然,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往往是老師苦心孤詣,而真正認真聽課學習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們認為上課聽課的程度與期末考試的結果并沒有多大的聯系,僅靠臨考的前一個月的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綽綽有余。于是臨到考試,圖書館座無虛席,自習室一座難求。而如何改變當前理論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關鍵。 PBL教育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學生與老師的角色關系,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學生作為一個探究者,而老師則只是以向導的身份存在。老師如導演一般結合所教授知識設定一些真實的、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3]。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思路為教師課前提出問題,然后學生查找資料,課堂分組討論,最后教師分組總結。比如關于藥理學理論及實驗的內容,老師可以提出“藥物與藥理學的歷史沿革及發展”、“新藥開發與研究方法”、“鎮痛實驗的方法”等問題,可以做成問卷一樣的形式,讓學生課前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課上給予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交流溝通自己查閱文獻的成果和自己的看法觀點,當然也可以提出一些辯證性的問題,課上與學生一起探討辯論,思想的碰撞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最后教師總結陳述觀點,亦可讓學生分享學習所得感悟之類。PBL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主動理解、掌握知識;同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會充分暴露出來,老師在加以解決,避免了有學生不敢提問的弊端,同時學生可以增強文獻檢索能力、資料查詢甄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當然PBL對老師的能力也是一種考驗,教師一方面必須熟練掌握本專業、本課程內容,扎實相關學科知識,并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另一方面,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可以適當的拓寬課堂內容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話題;除此之外,還得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能力情況,規劃好重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和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問題。而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要主動配合、準備資料,結合問題查文獻,積極與其他同學交流溝通[4]。當然對學生的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加強督促,也可將課前問題的完成情況和上課表現作為學生的平時考核成績的一部分。
2 實驗與理論并重,提倡探究式學習
在我國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現狀,這是制約我國高校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投資的有限,另一方面這是由于長期以來的教育教學固有模式難以改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創新的源泉,而中藥學是一門對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對于中藥材的鑒定、有效成分的分析以及中藥炮制等,均需要大量的實驗作為基礎,才能牢牢掌握知識的本質,進而才能從事相關的研究,促進我國中藥事業的發展。我校素以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為宗旨與責任,若要更好的推動我校中藥學人才的培養,改革實驗教學是關鍵。在傳統的中藥學實驗中,除基礎的實驗如粗鹽提純等,80%為驗證性實驗,學生按照老師提前設定好的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論亦步亦趨地、機械地進行實驗,缺少了自我思考,更不可能有創新性的發現。驗證性實驗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但卻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的發展,將問題禁錮在固定的模式中,學生被動的接受,很少會有發現問題的欲望和興趣[5]。相比較而言,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倡實踐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去發現問題,并支持其開展研究,因此才有英國十三歲少年造出核反應堆,美國十五歲少年發明便宜癌癥試紙。同樣的,中國高校也應當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筆者認為應該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提出有建設意義的項目課題,支持教師培養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使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獲得鍛煉。
要廣泛的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興趣,探究式學習是一條捷徑。探究式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學術研究的情景,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整理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發展探索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6]。就現實而言,運用探究式學習,教師可在實驗課前提出實驗課題,由學生進行研究設計實驗步驟,提出不同的實驗方案,以及探索過程中的問題。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案給出一些修正的意見和看法,再由學生去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去發現問題,最后由教師總結指導對學生的實驗給予評價,學生課后完成實驗報告,教師綜合學生實驗方案、實驗表現以及實驗報告記錄學生的平時成績。
再者實際教學中存在理論課與實驗課課時設置不均衡,理論課時遠多于實驗教學課時,長時間的純理論教學很容易使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其次有些理論課安排在實驗課后,使學生實驗過程中缺少理論基礎,而無從下手。所以應該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課時,適當地增加實驗課課時,使學生有更強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科研水平[4]。虛擬仿真教學也是一種高效的手段,對一些現實條件下很難做到的一些實驗,比如中藥材的生長周期,中藥炮制的一些大型儀器,以及中藥炮制的過程中藥物性。此外,可增設中藥學前沿講座,拓展學生視野。
3 實踐教學,化虛為實,增強學生專業素養
中藥學需要記憶成百上千中藥,包括中草藥的形態、生長習性,理化鑒定UR/IR/TLC/GC等方法如不進行一定科研訓練,很難掌握這些技能。在實際的學習當中,學生只是機械的記憶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以及注意事項、炮制方法等,卻不懂得鑒賞識別,一旦離開書本所知中藥沒有幾味,就如同紙上談兵。
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方法親身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將概念化、抽象化的理論知識應用,從實踐中切實地獲得大量感性的知識經驗,更加熟練真實地掌握知識、技能,發展能力[7-8]。中藥學實踐性、應用性的學科性質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學??砷_展課外實踐教學,組織參觀標本館、中藥種植基地、藥用植物園等,讓學生與中草藥近距離接觸,以切身體會感受知識,加強中藥理論的記憶學習,以便于今后出身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臨床應用。除此之外,學校也可鼓勵中草藥等社團大力開展活動,而在活動過程中,老師也應參與其中給予學生一些指導。
綜上所述,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解決當下一系列教育教學問題的關鍵。為提高我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水平,筆者認為應改變現有教學模式,走創新發展模式,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獲得真知,積極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與能力,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自主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然之路,也是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匡海學. 中藥學人才培養改革問題的思考[J]. 中醫雜志,2015,56(16):1355-1358.
[2]王沂淼.淺談填鴨式教育[J].考試與評價,2014(7):128.
[3]田恩偉,晁志,湯慧敏. 基于PBL教學模式的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2):14-16.
[4]鮑美華,李艷輝,蔣己蘭.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8(1):29-32.
[5]牛超,孟月麗,王振輝. 在藥學實驗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J]. 才智,2016(1):57.
[6]王雅蘭.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實踐研究[D].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7]路安超.現代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3):174-176.
[8]楊靜,謝健,黃春麗.實踐教學法在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新西部,2014,2:124-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