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學檢測技術在養雞生產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血清學檢測技術在引種檢疫、疫病流行情況的普查、掌握母源抗體的消長規律、制定免疫程序、科學評估疫苗效果等方面應用廣泛,通過定期進行血清學檢測可以及時掌握雞場存在的問題、進行疫病預警、種雞場疫病凈化等。因此,只有做好血清學檢測并遵循血清學檢測的原則、檢測頻率及采樣原則等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血清學檢測技術;養雞場;應用
目前,養雞業越來越向產業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發展。飼養密度大、環境消毒不嚴格等多種因素引發的雞病已成為制約養雞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雞群疾病預防和控制中,血清學檢測技術已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養雞生產中。
一、血清學檢測的原理與意義
血清學檢測的原理是抗原可與相應的抗體特異性結合,因此,利用已知的抗原可以檢查血清或其他樣品中是否含有相應的抗體。經調查發現,生產效益好和發病率低的養雞場,在血清學檢查的數量和頻率上都很科學,用實驗室檢測的結果來指導養雞生產,養雞場情況都較平穩。因此,養雞場要將疫苗抗體水平監測和評估這一工作,作為養雞場生產中的重要工作,嚴格按照標準的送樣數量和送檢周期進行實驗室檢測,從而保證在科學的免疫監控下開展雞場的生產和疾病控制工作。
二、血清學檢測在養雞生產中的應用
?。ㄒ唬┮N檢疫
對于新引進的種禽,要詳細了解引種廠家的免疫程序,同時,要求廠家提供最近的疫病抗體檢測結果,另外,把引進的種禽暫時存放到隔離區,進行健康檢疫,對選購的種禽按5%的比例進行采血,送至獸醫實驗室進行血清學抗體檢測,對該雞群免疫過的和沒有免疫過的病種進行抗體檢測,了解免疫過的病種的抗體水平,沒有免疫過的病種避免引入陽性帶毒群體,對某些帶毒的新種堅決不引種,盡量避免一些傳染病通過引種環節傳入養雞場,如,雞白痢、雞白血病等能經種蛋垂直傳播;傳染性喉氣管炎能經空氣傳播,均會給雞場帶來疾病隱患。
?。ǘ┮卟×餍星闆r的普查
對各代次典型的雞群進行定期、全面的血清學監測可以反映本地區、本系統生產環節中疫病流行種類和危害程度。根據檢測結果調整免疫程序,流行較嚴重的疫病可先免疫或加強免疫。因有些疫病本場沒有,一旦免疫會引起該病在本場扎根。例如,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經免疫可在本場散毒,即接種過疫苗的雞與易感雞混養,健康雞容易感染。另外,在免疫操作過程中因操作不當,也可引起散毒。經檢測,沒有感染的雞群,可不免疫。有些未經免疫而出現抗體的疾病種類就是應該重點注意或者是將來應開展免疫預防的對象,這種監測對于一個品種的龍頭企業尤為重要。
?。ㄈ┍O測母源抗體的消長規律確定初免最佳時間
母雞體內主動獲得的抗體會由種蛋傳遞給新生雛雞,使其獲得母源抗體,母源抗體雖然可以使雛雞產生短暫的抵抗相應疫病的能力,但母源抗體的存在也會干擾疫苗的效果。恰當的免疫接種時間是有效免疫的關鍵,因此,在使用疫苗尤其是弱毒疫苗時,一定要考慮到母源抗體的干擾作用,如果母源抗體太高時使用疫苗,會中和體內的抗體而降低保護期;母源抗體太低時使用疫苗,在自身免疫抗體尚未產生以前是抗體空檔期,在這期間如果環境中存在野毒就可能趁機而入,從而引起發病,給養雞生產帶來很大損失。最科學的方法就是通過定期進行血清學檢測來監測母源抗體的消長規律,確定初免最佳時機并為以后的免疫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條件的養雞場可自行對剛進的雛雞進行母源抗體檢測,確定首免的最佳時間。
?。ㄋ模┝私庋蹇贵w動態,指導免疫程序的制定
某種疫病抗體的產生及消長規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如,疫苗種類、疫苗運輸及保存條件、免疫時間、免疫方法、免疫操作、飼料營養、雞群健康狀況、飼養管理水平、季節變化等。每個養殖場的情況不一樣,規律也不一樣,制定本場的免疫程序時不能照搬或憑主觀經驗,而是要正確、合理應用血清學檢測方法定期檢測不同雞群的群體免疫抗體情況。在實際生產中,合理的免疫接種時間是有效免疫的關鍵。疫苗免疫后,會在一定的時間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并不斷增高,達到高峰后再逐漸下降,到一定時間后降到保護范圍以下。根據不同疫苗免疫抗體的消長規律來確定該疫苗再次免疫的間隔時間。從而科學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
(五)科學地進行疫苗免疫效果評估
應用血清學檢測方法,通過對不同雞群進行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苗免疫抗體定期監測,根據免疫監測結果,評價雞群經免疫接種后的免疫效果,從而判定選用的疫苗質量是否可靠、免疫方法是否有效、免疫程序是否合理,雞群的健康狀況對免疫的影響程度,最終對疫苗免疫效果進行全面的綜合評估。最常見也是大多數雞場所采納的是新城疫、禽流感血清抗體Ⅲ效價測定。以新城疫Ⅲ實驗為例,通常把50%家禽抵抗病原侵襲的抗體水平稱為免疫臨界線,新城疫的Ⅲ臨界抗體效價為510g2,即雞體Ⅲ抗體效價必須在510g2以上時才具有保護力,如低于此抗體效價應及時免疫。有研究結果表明:雛雞Ⅲ抗體效價在510g2,育成雞Ⅲ抗體效價在610g2,蛋種雞Ⅲ抗體效價在810g2以上時,才能具有較好的保護性。
?。┮卟☆A警及時檢測雞場存在的問題
定期檢測雞群免疫抗體,分析抗體水平高低及整齊度,免疫抗體水平整體偏低、不整齊或免疫后時間較長但抗體水平很高就有疫病高發的風險,可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并及時實施,從而防止疫病的發生。平時做好對同一代次、不同生長階段(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的雞群進行定期監測工作。具有代表性的雞群的檢測結果可以反應不同生長期易感染疫病在本地區、本單位內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全面的預防工作。
(七)種雞場疫病的凈化
某些傳染性疫病是種雞場需要嚴格控制或應完全消滅的,凈化的對象是那些可垂直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在我國,雞白痢、雞淋巴白血病、雞霉形體是凈化的重點。凈化是通過定期對雞群內所有種雞進行多次血清學抗體或抗原監測,對陽性雞不斷撲殺而完成的。多次檢查和撲殺會使雞群對這類疾病的感染率降至最低點。國家現在已要求祖代種雞場、父母代雞場對雞白痢、雞淋巴白血病、雞霉形體病等能夠經種蛋傳遞給下一代的疾病進行凈化,有些地方已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養殖戶對血清學檢測認識存在的誤區
(一)對血清學檢測認識不足
部分養殖戶沒有認識到實驗室血清學檢測的重要性,認為沒有必要檢測,依靠經驗觀察糞便,認為有綠色糞便是判斷新城疫的標準,甚至每個月都用新城疫Ⅳ系疫苗飲水一次,頻繁免疫,造成機體免疫抑制,增加防疫成本,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益。
?。ǘρ鍖W檢測報告分析不夠
有的養雞場做了血清學檢測,但養殖戶不會將檢測結果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從而不能針對養雞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和判斷。如,新城疫的檢測報告顯示抗體效價大于等于510g2,則判斷為抗體陽性。有些養殖戶認為抗體合格率在70%以上,抗體水平就能起到保護作用,其實不完全準確;如果抗體效價大于等于710g2,并且抗體效價比較整齊,說明就能起到保護作用;如果抗體效價大于等于510g2,但數值的分散度比較大,檢測時間與末次免疫間隔時間較長,如超過兩個半月,則說明需再次免疫或者是雞群有可能出現異常情況,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ㄈz測不連續
有的養雞場做了血清學檢測,但無規律、不系統。不能通過不同時期雞群受氣溫變化、空氣干濕度增加或降低等因素的影響對疫病的抵抗能力大小做出正確的分析,不能總結出同一批雞群在整個飼養周期中抗體效價的消長規律來指導實際生產。
四、血清學檢測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血清學檢測的原則
血清學檢測的原則是以整群動物為單位,檢測必須是連續的、定期進行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整體的免疫狀況。有些雞場一年監測一兩次,沒有進行持續檢測,這樣的結果反映出的雞群信息是片面的。有時,飼養管理一樣的群體,但檢測目的不一樣,采樣目標群和數量也就不同。例如,評價疫苗效果可以采集同群同日齡免疫過的雞群,分析抗體水平時就要兼顧各日齡免疫過的雞只,并且達到一定數量才具有代表性。
?。ǘz測頻率及采樣原則
針對雞群檢測頻率及采樣數量一般遵循下列原則:活苗免疫后2周達到抗體高峰,油苗免疫后3~4周達到抗體高峰,免疫前采血和免疫后3~4周采血可正確評價免疫的作用。健康雞群可每四周檢測一次。可以按每棟雞舍0.6%的比例采樣,但每舍不得少于15份,常規采樣20~30份即可。
(三)選擇檢測機構
目前,市場上的血清學檢測機構有很多,要選擇正規且有資質認證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另外,通過認證的實驗室嚴格按照實驗標準操作規范進行操作,整個實驗過程都可溯源,例如,做血凝抑制實驗用的1%紅細胞需要用三只SPF公雞,如果公雞感染了其他疾病會直接影響判定結果,對制定免疫程序造成誤導。目前,許多市、縣級畜牧局的實驗室都無償提供檢測服務,大多都通過了獸醫實驗室資格認證。
總之,隨著養雞業機械化、集約化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血清學檢測抗體技術在養雞生產中的疫病預防、疫病診斷和疫病凈化中起到了積極關鍵的作用,在養雞保健管理上也愈來愈受到重視,是養雞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血清學檢測結果還要結合雞群的實際健康狀況、季節變化、飼養環境和免疫程序情況,綜合判定雞群免疫的最佳時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9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