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數字化航測技術應用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技術突飛猛進發展,推動了測繪作業方式巨變,數字化航測調繪取代了傳統技術,成為新興調繪方法,在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對收集、分析等工作進行分析,提出在一些關鍵環節的應用。
  關鍵詞:數字化航測;關鍵技術;地形圖
  中圖分類號:P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9-0166-02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great chan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 Digital aeri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has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become a new mapping metho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iel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other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in some key links.
  Keywords: digital aerial survey; key technology; topographic map
  現代科技不斷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各種新生技術得到良好推廣與應用,在不同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測繪技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不論是儀器設備,還是作業方法,再到技術手段和產品形式上,均突破了傳統,實現了創新性發展。在航空攝影測量學方面,地形圖的成圖方法已從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發展到目前的數字攝影測量。
  1 源數據資料收集和分析
  1.1 矢量數據
  進行實際工作時,要各工種緊密配合,內業要先對矢量數據等進行全面的采集,通過與DOM套合,給外業提供相關情報再做好下一步的調繪,要想保證調繪的精確,則需要保證矢量線劃數據的精確,可見數據對后期影響非常重要。線劃數據一般情況下,需要從兩個方向獲取,不同的渠道獲得的數據質量也不盡相同,一是利用同期加密數據,恢復模型,進行立體測圖,經過初步的編輯得到相關數據,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矢量數據現實性比較強,具備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實際數據獲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整體效果較好;二是在數據不方便提取、無法快速得到的時候,通過歷史測繪同比例尺、更大比例尺線劃數據分析所得到的數據。這種數據不具備及時性,精準程度有待考證,應用這種數據可能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數據現勢性不強,精度不準,對于平面要求高的,無法使用這種數據做分析。早期加密方式是航帶法或獨立模型法,加密成果精度不如光束法精度高,或者是采用模擬或解析儀器測圖,測圖精度相對不如目前全數字測圖系統的精度高。已有的舊數據可能與最新數據存在差異,只有經過精密的計算,才能找到偏差,提取出想要的數據。對于一些不常用的數據,也可以使用衛星糾正影像獲取,內業人員基于影像進行室內判讀,矢量化繪出線劃圖提供給外業。
  1.2 影像資料
  影像資料在測繪中有著更加直觀、信息豐富的優勢,在實際應用中較受外業調繪人員喜歡,通過大量的影像,能夠對測繪區域地一目了然,掌握全貌。但在精準度上,與矢量數據相比,影像資料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數據的匯總與集合。一是航片。制作DOM的源數據標準要求高,精準的數據才能得到可靠的比例,源數據有兩種來源,一是航攝像。二是衛星影像。兩者相比,航攝像片分別率相對像素要高一些,能夠制作地面分辨率更高的DOM;原始影像如果是衛片,那么就會影響到空間分辨率,制作出來的DOM則質量不高,特別是在比例尺選取上,要嚴格控制,對大比例尺成圖不適合使用這種圖像,因為其無法滿足精度要求,在實際應用中,衛片糾正方式不是基于DEM精糾正的DOM,平面精度無法保證符合標準規范。二是DOM成像色彩。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彩色影像具備一定的優勢,相對于黑白影像來說,其效果更加優良,人眼對色彩敏感決定了其優于黑白影像。從生理角度看,人眼分辨的灰度只有十幾種,但對色彩卻有著非常的敏感度,能辨別出大概120多種顏色。從彩像上也能感受到不同地物的情況,因為一種顏色代表一種事物,體現了事物的差異性,通過不同色彩表現出的深度差異就可以分析出物像,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一般使用彩色影像。但彩色影像也有時會出現錯覺,不易觀察,如不同傳感器獲取多光譜影像和全色影像融合后色彩飽和度不足,出來的影像甚至難以使用,地物目標在可見光波段不能形成明顯的差異,彩色圖像則不容易判讀。三是成圖比例尺。達到DOM標準要求,必須要有獨立的思考,知道取舍和綜合,這樣才能繪制出想要的成圖。外業調繪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通過有效分析取舍,調整圖面調繪地物情況,避免地物影響最終的繪制效果。四是地域性要求。DOM的比例要求更為嚴謹,即使同一比例尺成圖,不同的地域特征也會呈現不同的情形,為了保證不同地面分辨率DOM,就需要對地面環境多做掌握,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內陸地區、平原與山區、城鎮與農村等都需要在圖例中表達清楚,要全面結合地面環境的實際,做好不同比例尺影像圖縮放。
  1.3 地名注記
  外業調繪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對地名的標注,地名不清晰則會影響到后期的調整,避免出現混亂情況,地名的標記工作是重要工作內容,不容忽視。在大多數情況下,各地的地名是相對穩定的,因為地名是穩定的,城市地名變化小,但是工礦、個體名稱變化較大,面對多又復雜的名稱,要想提高速度,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地名,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對比,為了提高整體工作進度,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了解地名變化情況,提前在室內將地名繪到工作底圖中,這樣,進行實地調繪時,才能在良好的基礎上,對地名核對修正。   2 航測數字化地形圖編輯
  2.1 地物的編輯
  編輯地形圖需要對地物進行多重理解與把握,在整個編輯過程中,地物是重要的指標,需要全面把握好相關數據,全面做好環節設計與控制,要想把繁雜的地物關系處理好,需要善于發現問題,對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科學分析與斷定,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地物編輯主要是根據外業檢測資料顯示,對圖內居民、附屬物、道路設施、水系、管線等的編輯處理,進行地物編輯時,需要處理好各層級關系,保證地物要素有機聯系,使相鄰地物不產生沖突,對相鄰線狀地物一定要保證清晰明確,找準他們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各符號間距離不應小于0.2mm,線狀符號相距如果過近,則要通過位移或共線。
  2.2 地貌的編輯
  地貌是地形圖中最主要的要素,其主要功能就是反映地形的基本特征。如果當地的地形地貌是山地,就會在繪制時增加難度,許多圖幅等高線就會越發的密集,整體工作量是非常多的,后期編輯工作量也會無形中增加。為了更好地處理好地貌關系,則需要遵循編輯原則,一定要在真實的基礎上,全面處理好等高線,通過等高線還原真實的地貌特征,要保證等高線走向合理、脈絡分明、表現真實,對于后期的調整也要方便修改,等高線繪制時要整體保持順暢、避免抖動的斷點的問題。通過等高線的關系,全面表示出山頭、谷地的特征,通過統一的地形高程,解讀好正、付地貌,避免出現問題。全面處理好陡崖、陡坎、沖溝關系,通過等高線表示出河流、溝渠、道路關系,高程注記是重點,不能出現布局混亂的現象,影響圖形繪制。
  2.3 境界編輯
  境界代表區域,需要通過良好的標注,清晰各境界邊線,編輯時,需要把握好比例,注意各行政區域界線與地形地貌相互關聯走向,使各相應層有所歸屬,境界必須要做好封閉面處置,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
  2.4 注記編輯
  注記是圖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居民地名、說明、地理名稱、數字數據等。進行編輯處理時,要抓住主要的問題,錯漏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各種注記要有正確區分,使注記的等級明確,有所指,比如省級政府駐地、地市級政府駐地、縣級政府駐地、鄉鎮所在地、行政村、村莊等一定要有明確的注記,便于識別認記,根據不同的注記,設計出符合條件的字體、分層及色彩。
  2.5 植被與土質編輯
  每一個地區的植被與土質是不同的,對相同地質的要有相同層級,不能出現混亂的情況,地質編輯一定要全面重視起來,特別注意點、線、面劃分,通過合理劃分,保證植被、土質、地物間的協調性,用不同的色彩把植被、土質歸入正確圖層,便于識別與使用。
  2.6 圖廓整飾
  圖廓整飾是重要的環節,主要根據《圖式》、《規范》等的標準要求,做好全面的調整,要對公里格網線、注記、內圖廓線、外圖廓線、圖幅名、圖幅號、政區圖、圖例說明等進行校對,不能出現錯漏的情況,嚴格執行標準,保證格式上的統一性、連續性。
  2.7 接邊
  接邊主要是指相鄰圖幅地物、地貌銜接的整體關系,接邊要保證標準,全面符合《規范》要求,在一定精度條件下,避免出現誤差,標準規定,地物平面接邊小于地物點誤差2倍,等高線高程接邊小于等高線誤差2倍。
  2.8 自查自校
   最后的成果主要取決于自查自校環節,通過整體上的對比與查找,尋求問題,補充不足,自查環節是整個編輯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流程,只有全面做好自查,才能及時發現不足,解決遺留問題,確保各項成果質量。對多幅組合的,要對各個環節進行查找,每個作業人員都要認真仔細做好圖幅自查自校,對自查出現的問題,做好記錄并上報后統一調整,只有經過全面有效的自查自校,才能保證圖幅編輯質量,沒有經過自查的不能上交。
  3 結束語
  技術進步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確保了精準度,有力改變了傳統數字化航測外業技術員工作的基本模式,通過現代技術呈現,使外業工作強度減少,降低了人力勞動,整體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只有全面做好各個環節設計,強化管理層級,充分做好各項調繪工作,才能完成工序任務,有力的發揮出數字化航測技術作用,推動行業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書華,李小顯.RTK協同全站儀聯合采集數據有關問題分析[J].地理空間信息,2007(5).
  [2]李玲慧,毛卉,李成林,等.基于GIS的數字地圖的應用[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05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