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項目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是當前最為現代的項目,二者的有機結合,全面提升了農業生產質量。基于此,文章重點對當下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項目開發情況進行分析,全面提出對環境建設的影響,為相關部門管理光伏發電站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生態光伏電站;農光互補電站;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6-0059-02
  Abstract: Ecological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and agro-optical complementary power station are the most modern projects at presen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n all-round wa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and agro-optical complementary power station project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put forward the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s.
  Keywords: ecological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agro-optical complementary power st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各種高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全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保證了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發展。太陽能是大自然的饋贈,人類通過開發利用,全面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說,太陽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只有合理利用,就會取之不竭,滿足一切可能。在農業生產建設中,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利用,主要是通過對太陽能的開發與轉化,形成高效的電能,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供農業生產用電需求。這種太陽能有效減少了煤炭用量,降低環境污染,節省了資源。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是生態效益的體現,其運行過程中,沒有污染物質排放,更不會給人類生命帶來不利影響,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紐帶,通過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還能夠為供電企業帶來可觀效益。
  1 光伏農業的重要性
  1.1 農業生產的需要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全國各地擁有大量的農業大棚,整體看,農業大棚占地面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有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兩種,不同的地域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是這種大棚利用率并不高,也就是說,可生產的面積不大,浪費了一定的物理空間。
  1.2 應對自然災害的需要
  為了全面應對溫室氣體引發的地表溫度持續升高、霧霾、酸雨和沙塵暴等災害天氣,農業生產中不斷在研究防范方法,這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要想在較少面積中提高農業產量,則需要從技術開發上進行成果轉化,有效開發新能源是當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科學家們通過對風能、核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極大的緩解了傳統能源依賴,實現了環境生態發展,有利于保持生態可持續性。在我國,大力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也成為我國基本國策,為了全面提高農業產出率,提高性價比,我國將能源發展戰略提高到國家層面,太陽能的光伏發電項目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1.3 保證了電能需求
  農光互補也是光伏農業,通過利用太陽能光伏,達到發電目的,這樣就能夠全面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環境,為水產養殖、畜牧養殖和食用菌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空間,并且,通過電能的轉化,還能為農業提供電力支撐,保證了農業用電需求。光伏農業是全新土地空間綜合利用形式,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在棚外架設太陽能組件,通過組件對太陽能的收集,全面實現“上發電下養殖”的全新農業生產格局,保證了農作物經濟和能源發電效益“雙贏”良好局面,使土地資源得到開發與利用,可用地面積增加了,農業產量提升了。
  1.4 滿足了環保要求
  全面發展光伏農業是環保的需要,有效響應了世界低碳環保的口號,并能夠通過光能轉化,帶動當地旅游及周邊城市商業發展,有效保證了農村人口就業,使農民、政府和企業達到共同發展的良好效果。同時,全面開發利用光伏大棚項目,也是國家產業政策的總要求,通過新能源建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進一步促進了能源結構調整,達到了節能減排的良好目標,更能夠通過光能轉化,全面引領低碳環保能源潮流,建設光伏大棚是國家戰略需要,更是農業生產需求。
  2 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開發現狀
  2.1 國家高度重視建設與應用
  我國生態光伏電站建設較早,農業受益較多,至今已累計發電4500萬千瓦,在生態光伏電站開發利用中,成績斐然。傳統農業用電主要依靠的是太陽能發電站,而太陽能的收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全面進行開發的過程中,不利于推廣與應用,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針對土地面積少、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很難實現太陽能的充分開發與建設,要想全面推廣太陽能建設,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在太陽能能源發展建設中,其成果較好,已經成為了我國綠色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太陽能基礎上,全面建設發展生態光伏發電站,是我國基本國情需要,通過生態光伏發電站與其他發電站整合,為農業生產提供強大動力支撐,滿足農業需要。通過相互結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生態光伏發電站整體效率,實現綜合利用價值。為了保證任務的推進與落地,自2013年我國就已經頒布系列與生態光伏發電站有關的管理標準和推進政策,保證了電站的有效執行。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對生態光伏發電站的重視程度。   2.2 光伏發電站補貼類型
  當前,根據工作情況,光伏發電站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小型生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另一種是大型生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根據不同區域情況,建設不同類型的發電站,保證區域產業快速發展,國家對光伏發電站有一定的補貼電價,一般均價每度為0.35元。國家為了保證電站發展,劃分成三個區級進行補貼,一類的包括寧夏、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主要農光互補補貼價格0.9元每千瓦。二類地區包括北京、吉林、黑龍江、天津、遼寧、四川、河北等地區,補貼價格0.95元每千瓦。三類地區是除以上區域外的其他區域,補貼價格為1元每千瓦。
  3 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3.1 施工階段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項目需要占用一定面積的用地,進行大面積開發時,需要全面進行施工,施工包括土建、安裝、調試、電纜等四個主要的內容,進行施工階段會破壞當地的土地形態,也對環境產生部分影響,比如說,對水資源、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等方面會出現影響。具體建設時,土建時就會破壞當地的土地,繼而導致現場植被的損壞,有一些土表會裸露在外,如果遇到風天,就會造成揚沙揚塵,使周邊的環境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發展。材料和設備的運輸,也會造成當地耕地的破壞,因為運輸車輛會經過田間地頭到達施工區,對當地的植被產生影響,另外,如果在運輸材料過程中,缺乏遮蓋也容易產生揚塵,影響到周邊環境質量。施工過程中,土建施工要進行材料的準備、物料的攪拌,進行混凝土與砂漿攪拌過程中,水泥散落,影響到空氣質量,同時也對土地造成污染,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施工中對環境的影響較多,主要是極易增大空氣顆粒物濃度??茖W測算,風力大時影響范圍延伸至50m。
  為了有效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則需要合理制定施工計劃,有效控制施工節奏,通過灑水抑塵、集中處理等方法,有效減少現場揚塵,確保周邊環境質量,維護良好建設環境。為了保證施工運輸建材車輛行駛不破壞田地,需要合理規劃,通過倒運方式,進入施工現場,對于噪音問題,也需要合理控制,避免出現較大的噪聲,影響周邊環境。要科學合理的控制好推土機、壓實機、挖掘機、攪拌機設備的工作時間,合理分配,避免噪聲污染。據統計,設備生產時所產生的噪音數值在79dB(A)與9579dB(A)范圍內,最遠傳播距離為100m。
  3.2 運營階段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建設完成后,需要進入運營階段,這個階段整體看對環境產生影響并不大,只要合理控制、科學管理,就能夠有效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保證電站高效運營,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電能。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將可再生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與傳統的供電方式不同,其建設從一定意義上減小煤炭用量,保證了環境與人類的協調發展。其運營過程中,會有幾個方面產生噪音,一是配電裝置。配電裝置所發出的噪音較大,會對周邊的環境產生影響,需要合理設計,有效管控,降低噪音污染,保證環境安全。二是變壓器。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中優化了變壓器設計,整體容量變小后,其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就不大,一般低于60dB(A)。從技術上看,為了解決噪音問題,把變壓器放到變壓器室中,而且其四周還有圍墻,各種因素解決了噪聲問題,使噪音強度變弱,不影響周邊環境,真正能夠傳遞到外界的噪音僅為45dB(A)與50dB(A)之間。三是固體廢物。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運營時,會產生一部分的固體廢物,這部分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但是,在真正運行中,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電池板故障率不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還不足萬分之一,所以說,產生固廢數量并不大,另外,逆變器與內部元件均有較長的壽命,不需更換,整體看,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并不突出,運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大。
  4 結束語
  我國全面開發建設生態光伏電站與農光互補電站,在大規模開發建設過程中,需要合理設計施工流程,科學制定建設方案,通過良好的技術和工藝,全面推進電站開發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家業生產日常用電安全穩定,全面推動我國電力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富平.光伏發電項目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
  [2]白擁軍.王集農場農光互補助就業促增收[J].中國農墾,2017,03:79.
  [3]周民強.光伏發電技術應用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7):161-162.
  [4]鄭有明.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及推廣[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3):211.
  [5]黃立耀,廖東進,方曉敏.“農業+光伏”電站的優化設計[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34):4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0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