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技術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些年來,國內造船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造船技術水平較低,材料浪費較大、制造成本偏高,船舶建造周期較長,影響了造船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促進造船業的發展,應當認真分析、研究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技術。本文將就這一方面的問題展開討論,希望本文可以為造船企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幫助。
關鍵詞:船舶;建造;生產設計;管理技術;分析
2000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為224萬載重噸,2005年上升至1212萬載重噸,2018年進一步上升至3458萬載重噸。但國內民營船企生存艱難(2009年至2017年間,150家船廠倒閉),難以盈利(2018年,造船業整體凈利潤率已不足5%)。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造成的。
一、當前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國內造船企業在船舶設計上,存在著設計周期長、設計軟件依賴進口、用鋼量過高、生產設計差錯率偏高等問題。目前國內自主設計的船型噸位大多在15萬噸以下。
在船舶建造上,國內船廠存在著職責分工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缺乏創新,生產效率低(國內船廠的生產效率只有日本船廠的1/5~1/7),造船周期較長(船舶從開建到下水需要1~2年,而日本船廠只須5個半月就可以建造一條2.7萬噸散貨船),精度控制技術薄弱(在船臺合攏階段,曾出現過船體分段間隙超過50毫米),材料浪費較大(鋼材利用率只有85%,油漆消耗比日本船廠高出24%),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
二、分析如何完善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技術
1.船舶建造生產設計
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包括船體生產設計、舾裝生產設計(又包括住艙舾裝、機艙舾裝、電舾裝)。進行船體生產設計,需要進行船體型線放樣、船體結構放樣,繪制鋼材切割圖、部件裝配圖及零件表、分段裝配圖及零件表、拼版圖、船臺裝配圖。進行舾裝生產設計,需要繪制安裝圖、單元組裝圖、分段舾裝圖、船上舾裝圖、托盤管理表。
為優化船舶建造生產設計,應摒棄落后的二維設計,引入先進的三維設計。而且要將三維設計貫穿于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生產設計的整個過程。技術人員必須計算出船體各部分的詳細仿真數據,建立三維虛擬模型,確立約束條件,然后生成三維設計圖。這樣可以縮短設計周期,減少設計修改,并進行精細化設計,降低生產設計差錯率。
2.船舶建造管理
船舶建造管理,包括集成管理、范圍管理、工期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采購管理等九個方面。為提升船舶建造管理的效率,造船企業應當運用ERP系統。
首先,明確ERP系統主流程:確定中短期經營計劃,確定項目成本預算,而后明確建造路線,設計主計劃,制定生產計劃(包括工時計劃、基本設計、分段劃分、搭載網絡、中前期計劃、中后期計劃、任務包、工序控制),制定物資供需計劃(包括鋼材采購,發放材料訂貨單、制定每批鋼材的訂貨計劃、倉儲管理、物資供應)。
然后,運用ERP系統,制定詳細的項目管理計劃:統籌人力資源、材料、成本,根據施工順序、施工設備的配置,制造順序性建造計劃;以合同規定的交船時間,對工時進行標準分配,確定負荷累計方向,制定負荷平衡計劃;按項目順序決定每個作業的開始時間與結束時間,編制科學的計劃表,制定日程計劃。其中,順序性建造計劃必須詳細、精確地描述船舶的主尺度、結構參數(包括船體結構重量、船體分段數量、電纜總長度等),同時須詳細繪制船臺配置圖、總段裝配場地配置圖,建造要領圖。負荷平衡計劃必須對各車間在各個工藝階段的工時、消耗物量進行負荷核算,使各車間工作與物量供應保持平衡;日程計劃必須注意銜接好船裝、機裝、電裝等作業的日程周期。
再后,運用ERP系統在船舶建造過程中實行全程控制:掌握船舶建造、舾裝狀況,檢查生產量與完成量,實行全程現場控制,保證每一批材料、每一個零件發揮最大的使用價值;優化人員配置計劃,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靈活配置人力資源、施工設備,從而控制項目進度;及時分析、解決船舶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日程進行控制;從而實現高效率的集成管理、工期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造船企業的規模往往較大,生產組織體系復雜,一些員工素質不高,難以及時采集、記錄、保存、傳遞質量信息;因此,應當使用ERP系統進行質量管理:匯總質量指標項目(包括檢驗項目報驗一次合格率、質量損失率、船體焊接X光片透視一次合格率、鍛件廢品率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實時采集質量信息(包括設計信息、工藝信息、材料采購信息、供應商信息、生產過程信息等),進行匯總分析,動態反映質量控制情況;自動進行質量評價,發現質量問題后迅速進行糾正。
使用ERP系統進行船舶建造管理,可以明確各車間的職責分工,及時銜接各道工序,降低庫存積壓,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使用ERP系統進行船舶建造管理,還可以協調各車間的勞動力、設備、原材料,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同時對生產過程實行監控與管理,提高船體的精度。
離開了人,再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造船企業使用ERP系統進行船舶建造管理,需要完善技術人員配置,并加強對現有員工的技術培訓,提高每一名員工的技術能力。
三、結語
目前,國內造船企業在單位勞動成本、生產效率、單位生產成本上與韓國、日本船廠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國內造船企業務必狠抓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技術,盡快補上這一短板,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魏亞華.淺談船舶建造技術現狀及管理方法[J].內燃機與配件,2017(19):65-66.
[2]王懷,陳亮,邱曉靜.船舶工程設計質量控制淺談[J].船舶標準化與質量,http://kns.cnki.net/kcms 2017(04):60-63.
[3]潘金成,伍永清.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方法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3):103.
[4]王鳳波.解析船舶建造生產設計及管理技術[J].國防制造技術,2016(03):75-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