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吃米”的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小學生面臨電腦、網絡、手機等各種誘惑,自制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制力是一種控制和約束自己情緒的能力。小學生自制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不斷探索、總結,從根源上加強學生道德修養,從行為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自制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生命的高度”。
關鍵詞:小學生;自制力;培養策略
有一個《老鼠掉進了米缸》的寓言故事,講了老鼠掉進米缸后,因為抵制不了大米的誘惑,不愿跳出米缸,最終吃光了米,變得肥碩如豬,失去了彈跳力,只能在米缸底等待命運判決的故事……對老鼠而言,這半缸米是試金石。如果它的自制力夠強,能夠抵制誘惑、逃離陷阱的話,那這米缸的高度也就不會是其“生命的高度”,不會讓它付出慘痛代價了吧?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小學生面臨電腦、網絡、手機等各種誘惑,自制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制力是一種控制和約束自己情緒的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偏低,往往難于調控自己的行為舉止。教師應該了解、認識自制力的本質和小學生自制力的特點,運用科學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制力,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自制力那么有用,那么,怎么才能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呢?筆者認為,可以“雙管齊下”:
一、從根源上:加強道德修養
人的自制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思想素質。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和修養決定他們今后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世及抵御各種誘惑的能力。因此,培養小學生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而對“培養人才的教育工程”來說,幫助學生樹立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自制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學術上的科技人才,還需要具備高素質、好道德的優秀公民。
教師培養學生樹立道德自制力可通過多種途徑靈活進行。如,名言、格言、警語、諺語、楹語等有相當部分是勸人修身養性的,如果應用得當則能成為學生完善心理品質道路上的路標。教師可把這些名言、格言等寫成標語作為班訓或讓學生抄寫作為座右銘,以便時刻參照修練;再如,凡是政治家、教育家都很重視榜樣的作用,搞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更視它為興奮劑、強心劑。教師應善于觀察了解,把班里自制力強的學生樹為榜樣,使其他學生耳聞目睹有所效,行為思緒有所仿,同時,又可以反作用于樹為榜樣的學生,引導所有學生學會欣賞好的美的事物和行為,使其形成潛在的道德意識。此外,還可通過開主題班會或辯論的形式強化學生意識,內容可以是事理的、班務的、知識性的,方法可以靈活多樣。比如,先由老師或班干部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開辯論會;或者,用一些反面教材教育學生,比如某學生手機成癮、不惜與家長對抗到底甚至自殺等令人扼腕嘆息的例子;又可以通過講故事、說新聞、自我發現問題等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建立抵御誘惑的自制力;還可通過檢查、評比,號召學生互相監督、互相學習……
總之,我們要力爭使自制力成為學生道德準則和行為標準,經常讓學生去分辨,讓學生去體驗。
二、在現實中:提高學習自制
培養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制力、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自制力培養中的關鍵環節。我們應該要求學生:
1、按時完成作業,特別是家庭作業。這一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家庭作業不宜布置太多太難,否則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完成的作業要及時反饋,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學生看到后有成就感,使學生喜歡寫作業,而不是把作業當作一個負擔來完成。作業是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是首要任務,只有學習任務完成了,學生才能無憂無慮開開心心地去干別的事情。教師必須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促使習慣的形成,最終習慣就會形成學習的一種自制力——自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2、不抄襲作業,考試不偷看。這是一種觀念的培養,抄襲和偷看都是在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是誠實的行為,這樣的作業和試卷等于不是自己的,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毫無益處的。要想改變這種錯誤行為,首先教師要反思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是作業和試卷的難度讓學生不能達標?是學生課堂上沒有聽懂?還是教師的要求太高了?總之,要思考學生為何會為了完成任務或達到要求而做出欺騙的行為。原因找到后,教師必須耐心教育,必要時可以用事實說話,讓學生自己做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小結。事實可以說明一切,以實例讓學生意識到抄襲行為的后果,從而培養起學生的一種自制力——對自己誠實,對他人誠實。
3、自覺預習,主動學習。愛學習的學生不用誰多說他都會自覺學習,自制力培養較多的學生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各項發展各有不同,針對不同的學生自制力的要求也可以不同。所以,針對不喜歡學習的學生,我們只要要求他們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就行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他偶爾超出了任務范圍,提前完成了或超額完成了,我們一定要激勵他、鼓勵他、肯定他的這種行為,引導他形成一種學習自制力——自主學習。
學生自制力的培養將使學生受益終生。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生命的高度”,使他們在面對“大米的誘惑”時不至于沉溺在米缸,而能順利通過一個個人生岔路口,并始終選擇正確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沈烜.也談小學生自制力的培養藝術[M].小學教育(家教版),2018(10):5.
[2]吳金霞.抵制誘惑,從自制力的培養說起[J].甘肅教育,2017(05):36.
?。◤V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第二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