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部編本“三位一體”編排的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接受語文教育,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的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有機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核心素養,逐步形成能促進個人終身發展的能力。本文基于此展開研究,提出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實施轉型及探索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并從尊重自主閱讀權、合理推薦課外書,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驅力,確保閱讀時間的專屬性、形成閱讀交流的常態化,確保閱讀時間的專屬性、形成閱讀交流的常態化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統編教材;核心素養;語文閱讀
  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語文學科,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語文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的,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國家教育部“語文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統編教材”的面世,高校自主招生開始重視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這些無一不看出基礎語文教學的一個走向,那就是要在教學實施中要真正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讓閱讀成為語文核心素養的載體。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實施轉型及探索是教師的當務之急。
  一、尊重自主閱讀權,合理推薦課外書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有翻書的欲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自然會有不同的閱讀興趣和愛好,所以真正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權就是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喜好自由地進行閱讀。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幫學生進行閱讀刊物的選擇,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幫助學生篩選,讓學生閱讀精品文章。在推薦的同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并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推薦不同的書籍。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長久地閱讀,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
  其次,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統編教材”中推薦的與課文相關聯的課外閱讀,讓課本成為學生閱讀的基地,讓課后推薦成為閱讀的跳板,從而走向更寬廣的閱讀世界。古今中外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讓學生多讀多看,來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從而增加學生文學素養的底蘊。
  二、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驅力
  良好的閱讀氛圍包括學校氛圍和家庭氛圍。
  首先筆者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鼓勵學生多去圖書館借閱,當孩子們看到滿目的圖書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其次,還組織學生組建自己的班級圖書角,每人配備一本或一本以上的課外書籍,編寫好號碼,歸置于班級圖書角實行專人管理。這樣多次被借書的同學會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因為他們的選擇和推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一種正向力,會刺激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尋找和閱讀更多的書,最終有點及面,讓整個班級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最后,還可以利用好家長和社會的資源,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家長們的素質也越來越高,很多家長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所以這些家長本身就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可以鼓勵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交流,甚至可以召開家庭讀書交流會,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和熱情給孩子以最佳的引導。
  以上的方法如果能有效地實施,長期以往,相信閱讀一定會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的思維,從原先的被動閱讀最后轉化為主動閱讀。讓學生閱讀的內驅力成為他們一生閱讀的原動力。
  三、確保閱讀時間的專屬性,形成閱讀交流的常態化
  筆者認為一星期五節語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此之外,必須給學生開辟出專屬的自由閱讀的時間,這個時間最好是由學校統一安排,比如一個星期專門排一節閱讀課等。也可以星期六和星期天只布置一天的書面作業量,那么這些不需要學生寫書面作業的時間就都用來看書,看學生們自己喜歡的書,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大大增加了他們的閱讀時間,而且筆者經過幾次實驗,發現少做一點書面作業并沒有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反而讓學生更喜歡語文這門學科。
  單純的自我閱讀,能讓學生學會思考,但是思考的深度還是需要交流來推進的,尤其是初中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閱歷完全沒有達到能夠自我消化提升的程度,所以筆者認為,這時語文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活動,并努力讓它常態化。建議借鑒美國“讀書俱樂部”的操作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對閱讀方法的認識,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在交流中滿足了學生交際性情感的需求。
  所以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有效的閱讀,才是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閱讀。
  四、鼓勵閱讀形式的多樣性,構建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統編教材”鼓勵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從而形成個性化的體驗。例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培養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學生閱讀一篇課文,不應是被動接受型的同構解讀,而應是主動批判性的異構解讀。異構解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一直是初中尤其是初一學生非常喜歡的一套書,但是同時這又是一套有爭議的文本,閱讀時我們不應該回避爭論,可以把社會上的觀點拋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式閱讀,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
  又如我們可以將文本與影視作品進行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諸如此類的方法還有很多,而這些是需要我們的語文老師去思考、關注的教學實施。只有將統一的文本內化到不同的個體,形成不同的感悟,才能轉化成一個學生內在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但是語文核心素養一旦形成便會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不管是語文工作者還是語文學習者,都必須積極參與到語文核心素養的建設事業中,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欽艾玲.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確定閱讀教學內容[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2):66.
  [2]陳玉水.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7(12):19-20.
  [3]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王曜君. 立體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5]徐儉翠.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9):84.
  作者簡介:孫艷(1983-),女,漢族,寧波鎮海人,浙師大本科生,漢語言文學專業,寧波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
  (蛟川書院  寧波鎮海  3152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9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