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隊學習中發現新的自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鄉村班主任相較于城市班主任普遍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是鄉村班主任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專業素養、職業認同感不高。為此,鄉村班主任應積極參與團隊學習,在環境熏染中提升自信;堅持自主發展學習,在實踐反思中提升自信。
【關鍵詞】鄉村班主任;認同感;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61-03
【作者簡介】項冰,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北慣鎮中心小學(廣東陽江,529500)教師,一級教師。
一、鄉村班主任普遍缺乏自信心
鄉村班主任,特別是一些偏遠鄉村的班主任,普遍缺乏自信心。他們大多生活在鄉鎮,生活比較簡單、純樸,接觸大城市機會并不多,外出接受培訓與學習的機會也不多。我從事教師職業20年,2016年之前從未走出過所在的小鎮。2016年,因為在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班主任能力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我才第一次有機會走出去,到廣州參加“廣東省班主任論壇”,也是在那里,第一次現場聆聽專家教授們的發言。我發現,站在講臺上發言的教師大多是經濟發達地區的,我坐在下面,內心不禁感慨萬分:大城市的教師就是不一樣,能自己開發課程,能利用家長、社會資源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真了不起??墒牵獬鰧W習的同事一樣,每次回到學校后也沒有多大改變,我們都認為自己根本做不到這些。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校的校長告訴我:“教育局領導決定讓你擔任片區的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碑敃r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行,我做不了,讓別人做吧;自己能力有限,既不會寫,也不懂得怎么講,心里很沒底氣?!彪m然在領導們的支持與鼓勵下接受了任務,自己卻沒有信心做好它。后來我也詢問身邊的班主任是否愿意加入工作室,一起學習、一起探究班主任工作,竟然沒有一位班主任愿意,原因是他們擔心自己做不了;而一些邊遠山區學校的班主任,他們更是不愿意,甚至是害怕接觸這類學習。說到底,這是因為鄉村班主任缺乏自信心。經過調研了解,我發現鄉村班主任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動力不足。鄉村班主任大都是一畢業就在鄉村教書,工作比較穩定。他們面對的家長比較純樸,家長們對班主任要求不高,即便有要求,也大都不會當面指出。相對于城市班主任,鄉村班主任的壓力比較小,包括同行競爭的壓力、家長給予的壓力等,長期生活在這種沒有壓力的環境當中,久而久之,自然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二是缺乏專業素養。鄉村班主任交往的圈子非常小,基本上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對職業之外的事情了解甚少。所以鄉村班主任在學習能力、人際溝通、知識儲備等綜合素養方面與城市的班主任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專業素養,是鄉村班主任缺乏自信心的根本原因。
三是職業認同感不高。當外出學習時,別人問起職業,我們常常羞于說出自己的職業,總感覺鄉村班主任是令人看不起的。雖然這兩年鄉村班主任的待遇提高不少,但鄉村班主任對自身職業還是缺乏認同。
二、鄉村班主任提升自信心的途徑
面對如此局面,鄉村班主任該怎么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呢?正如李家成教授所說:“鄉村班主任根本不應成為專業發展水平上的‘弱者’,而應該是可以和任何一名優秀的都市班主任對話、合作的同行者。”我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團隊的幫助,鄉村班主任可以走得更遠。
1.積極參與團隊學習,在環境熏染中提升自信。
身邊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如果一個人身邊總是一些消極的人與事,那么他也很容易變得消極;相反,如果一個人身邊的環境充滿了激情與正能量,那么他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起來。
在剛加入本地區的學習團隊時,我感覺自己在教育戰線上就是個“菜鳥”,而且很多教育經驗已經落伍??吹綀F隊里的教師,一個個能說會干,我覺得城區里的班主任就是不一樣,他們不僅見多識廣、視野開闊,教育觀念也比較新,而且他們努力、認真、積極向上。看著充滿激情的同行們,我頓時感到自己身上也充滿了力量。這兩年來,我懷著一顆學習的心,積極跟隨團隊參加各種培訓,開展各種活動,接觸了很多優秀的專家、教授和一批批來自一線的優秀班主任。從他們身上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更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如對事業的追求與努力、對學生真摯的愛與理解、對同伴們無私的幫助等,這些無不讓我感動與震撼。
在交流中碰撞,在互助中反思。我發現自己開始沒有那么煩躁了,在工作中也多了一份對學生、家長和學校的理解、寬容與尊重,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自信心也跟著提升上來了,并在學習與工作中開始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并成為更好的自己。2018年,我們團隊幾次走進本區的鄉鎮中小學進行分享,在分享中學習交流,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我們的教育觀念得以更新與改變,我們在分享中提升能力,也在分享中找到自信。
2.堅持自主發展學習,在實踐反思中提升自信。
一個人自信心提升的前提是自己本身有學習與改變的欲望。只有“主動發展的人,才會遇上知音”,而這些“知音”就是專家教授,就是身邊引領我們前進的人。在教育局的支持和團隊的帶領下,我每個學期都有多次學習與交流的機會。2016年9月26日在兩陽學校學習“班級文化建設”,同年10月28日,在兩陽學校學習“拓展班主任專業發展”。每一次的學習,我都用心聆聽專家教授、名師的精彩分享,做好筆記,回去后認真研究并付諸實踐。雖然每一次學的東西不一定都能消化,但我總能從中吸取到一點點有益于自己的養分,幫助自己成長起來,每一次的學習對我都是一次理論的提升。經驗如果沒有理論的支撐,那經驗永遠只能是經驗。專家教授的專業理論常常令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如同遇到“知音”。那時才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多么的貧乏,只會埋頭苦干,然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專家那里得到專業的指導,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有了專業的發展才有信心更好地開展教育。 華東師范大學李家成教授倡導“做、聽、說、讀、寫”。我們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空談理論,只有自主學習,努力實踐,才能不斷超越自己。第一個便是“做”,只有腳踏實地去做,才能體會到理論的深刻含義。在班級中,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課前五分鐘學生讀書分享、童話故事表演、中秋品瓜大會等。雖然活動的效果并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也不一定如自己所預想的那樣美好,但在做的過程中,我能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這就是“做”的價值所在。第二是“聽”,聆聽專家教授的專業理論,多聽聽來自一線優秀教師的經驗,多與別人交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是非常有益的。時代在變化,教育理念在不斷更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充實自己。第三是“說”。團隊為了鍛煉我們,不斷創設機會,不僅讓我們多做,更讓我們大膽地說出來。我們參加區主題班會展示課、分享交流講座等,在分享中碰撞思想,在分享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獲取工作的成就感。第四是“讀”,教師閱讀是專業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條途徑。葉瀾教授說:“學校的教育價值在于‘以培養人的健康、主動發展的意識與能力為本’?!币郧?,我認為學生聽話、肯努力學習就好。但現在我發現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學??梢耘囵B學生以后到社會上所需要的能力。讀李家成教授的《家校合作指導手冊》,我知道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開展家校合作。書籍教我如何靜下心來,做更好的教育。第五是“寫”,對于我來說,寫是最難的。團隊為了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大力提倡我們寫學習心得、讀書筆記、教育故事等。有時候拿起筆來,我半天都寫不出幾個字來,但我仍堅持下來,盡量記錄下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所悟。在寫作中反思,在記錄中進步。在努力成為專業教師的過程當中,我欣喜地感受到自己的變化與進步。
有壓力才有動力,只有自主、努力地學習,才有持續的進步。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取得專業成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才有底氣面對一切問題。如果所有的學生不喜歡你,家長不喜歡你,說明是教師自己的問題。一位教師的基本功好,素養高,那學生、家長不可能不喜歡你?!皩W習是一項終身的‘任務’,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結束‘學習’任務,而需要投入一生的努力,人唯有學習,才能真正實現自我”。
只有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個人修養,豐盈自我的人生,才能得到自己的肯定,得到社會與家長的認同。
【參考文獻】
[1]林冬梅.光,就在前方[J].新課程評論,2019(1):106-114.
[2]葉瀾.“新基礎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李家成.關注終身學習視角下的家長學習[J].教育視界.2019(2):33-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