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切入點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班主任、家長、學生構成學生“學”為中心的共同體,班主任應關注家長的言行,及時與家長溝通,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習認知和學習行為傾向。班主任應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應與學生耐心交流、洞察學生的言語反應,調整班主任、家長對學生的刺激,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繼續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關鍵詞:班主任 家長 溝通 學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008-02
  “學”為中心要突出“以學為本”。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探究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積極探究,需要班主任、家長、學生這一共同體相互協作和互動。在學生學習進程中,班主任和家長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給予適合的刺激,優化學習心境,調整和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從盧森堡和霍夫蘭的態度三要素及其關系中,可以發現,班主任和家長要觀察學生的外顯行為,調節對學生的刺激,實現對學生情感、認知、行為傾向的調整,并且動態地改進刺激,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最優化。
  高中生的心理正處在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的時期,對父母和班主任的行為會有自己的審判,并且渴求獨立性。這種心理特點要求班主任和家長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幫助學生。高中生對學習科目的認識與理解、贊成與反對,對學習的內心體驗產生的好惡情感,對學習的心理與行為準備狀態,這些非智力因素是班主任和家長調整對學生進行外界刺激的對象。有針對性的溝通和幫扶,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改善學習行為,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體驗。
  案例一:用誠融化“蠻橫”家長
  范同學,女,是一個學習成績中下、性情孤傲、責任心比較強的高中生。范同學在值周中認真記錄某班倆女生講話的違紀事實。此倆女生對范同學進行污言穢語謾罵,并要求刪除記錄。管理教師和班主任得知后及時跟進和處理,矛盾得以平息,雙方達成和解。周末范父從孩子表述中得知事情經過的只言片語,未回避孩子的情況下,直接打電話給班主任:“我在學校周邊地區難有我擺不平的事,請老師告訴我對方家長姓名和地址”;“學校應該把事情處理好,這點小事老師是可以處理的”;
  “以后我孩子發生任何傷害,我將直接尋找那倆女生的責任”。此后,曾有老師說“你的作業做得沒以前好了!”范同學的回復是:“SB”。范同學也決然的退出值周工作,出現交友圈子變小的狀況。范同學的考試成績從年級112名下滑到157名。
  這是一個典型的脾氣暴躁型家長,班主任面對這樣的家長要以誠相待、耐心傾聽、“讓他說”。經過溝通與家長達成共同意識:蠻橫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反而有害,營造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家長的蠻橫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已經形成,學生的認知和行為已經出現偏差。班主任通過師生溝通、親情溝通、三方溝通讓學生淡化偏差;通過入戶家訪消除家長與班主任的隔閡,增強相互信任獲得相互尊重;通過經常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優缺點和學習進退,讓家長正確而完整地認識孩子;通過多與家長商量促進孩子學習進步的對策,讓學生切換認識,轉變行為,改進學習。班主任用責任心事業心融化家長的憂慮、創設情境表揚學生、傾心溝通暖化學生、給予方法激勵學生,使學生的成績不斷取得進步。經過一個多學期的持久奮戰,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認真聽講、作業完成的規范性和正確率顯著提高、糾錯本中錯題訂正美觀到賞心悅目,成績躍升到年級第17名。
  案例二:用真引領“亂彈”家長
  “成績怎么這么差?”
  “考前,你告我不要緊張的,我沒緊張,就慢慢考了?!?
  “那也不至于考這么差吧?”
  “高中很難學的,讀不懂的就沒上心,你要我注重過程,我也在讀啊!”
  “……”
  楊同學的總成績為392分(總分950分),比倒數第2名少了49分。這樣的結果是“懂教育”的楊母無法接受的。但是從交談中可以看到楊母的引導是“似是而非”且零碎的。“我在讀”、“我在考”,楊同學斷章取義地理解母親的教誨,而楊母未能對孩子強調學習要以“習得”為目的。楊母所認為的快樂學習是不完整的,快樂學習并不是無所欲無所求,而是在獲得中體驗到的愉悅情緒。楊同學的基礎薄弱、學習進程中困難重重、學習目標渙散、學習態度不端正,這樣的表現造成考試成績的失敗。
  班主任首先應該確立“學生都想學好”的心理預期。對于“亂彈”的楊母,要向她理清孩子的學習表現情況,引導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煩惱。對于“不學”的楊同學,要引導她自我表述學習現狀、學習困惑、學習目標,指導她如何提高聽課效率、如何有效完成作業、如何有效積累知識點、如何解決知識點運用中的困難。班主任邀請楊母一起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鼓勵孩子刻苦學習、促進知識點積少成多、多了解孩子的理想目標。通過不斷的溝通,減除楊同學在學習中不斷反復出現的困惑。指導楊母對孩子要做到進步則表揚、退步則幫扶、監督懈怠、鼓勵刻苦、引導多問、協助糾錯。楊母轉變思想,構筑孩子學習成長的渠道,為孩子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增強孩子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通過真心溝通真情互動,糾正楊母的“亂彈”,轉變楊同學的“不學”。楊同學在后續的考試中成績不斷進步,在年級排名中名次已躍升至年級名次中等水平。
  案例三:用心圓夢“有夢”家長
  賴同學想讀軍事院校,要進軍事院校必須上重點線,但平時的聯考測試成績離重點范圍非常遙遠,高考成績實現重點線困難重重。在讀與不讀理科模塊(考重點院校需選修)上反復切換?!袄蠋?,我坐在后面發現學習越來越有信心了,還是決定讀模塊吧!”這是賴同學鏗鏘有力的心聲。最終賴同學高考成績突破重點線,被一所解放軍理工大學錄?。▏郎H~同學要考浙江警察學院!學習成績有困難,但最困難的是“胖”!葉同學為能通過體能測試和體重達標,四個月內幾乎每天只吃一個蘋果。這種頑強的意志力造就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
  這兩個學生的“圓夢”是自身努力和家校溝通非常成功的典范。學生對學習有夢想,家長對孩子有期待,且兩者合拍,這是班主任最幸福的事。有目標的學生缺乏持續的動力,有“夢”家長缺乏做好堅強后盾的時間、空間甚至方法。高三的學習時間緊迫,為讓學生體會到家長和老師堅決的支持,班主任要求家長至少每兩周到辦公室坐一次,一次不低于半個小時。家長帶著勞累冒著酷暑迎著風雪完成任務。家長到校后,不需要特意看孩子、不需要特意了解學習成績、不需要老師特別關注孩子,只為給孩子營造親和的學習氛圍。“老爸,你已經三個星期沒到老師那去了!”葉同學從剛開始的反感到后來的期待。說明孩子在學習有困難時需要父母的鼓勵。班主任與家長思想的融合,學生可以看到老師鼓勵的眼光,體會到老師嚴厲就是幫助。這種親和又張弛有度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臉上充滿微笑寫滿自信、行動中敢說敢問敢辯。心與心構筑親和的學習氛圍,心與心碰撞出堅忍不拔的毅力。
  班主任、家長、學生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班主任站在底邊,要促成家長和學生相互依靠、目標一致且積極向上。班主任要以學習為中心,善于把握家長和學生之間的微妙關系,圍繞學生的學習,站在學生的角度,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心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促成學生的學習不斷進步。班主任、家長、學生以誠溝通,以心溝通,以情溝通,讓三者的結構堅不可摧。
  參考文獻
  [1]鴻雁編著.行為心理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10)
  [2]鄭志湖等編著.“學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