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風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唐貞元十九年(803),監察御史韓愈被貶任陽山縣令,曾感嘆“陽山,天下之窮處也”,可見陽山經濟之落后。陽山隨著歷史變遷,境內作坊式的手工業有一定的發展。明洪武七年(1374),陽山鐵冶所是全國13個鐵冶所之一。清代,縣內種植業有水稻、玉米、甘蔗、黃豆、花生、木薯、棉花、黃麻等;工業有冶金、礦采、榨糖、釀酒、陶瓷、造船、竹木器、磚瓦、石灰、榨油、造紙等。全縣有大小圩阜43個,交通以水路為主。
民國初期,縣內礦采業較為活躍,先后有利民、天錫、富粵等21家公司競相開采銅、鉛、煤、鐵等礦??谷諔馉帟r期開始,全縣經濟日趨衰落,1945年縣內遭受特大洪水襲擊,連江兩岸受災失收,加上土匪橫行,民不聊生,經濟更為蕭條。新中國成立后,縣內各業才得以大為發展。
陽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陽山縣豐富而奇特的旅游資源,這里人文古識文跡眾多,自然風光秀美。人文資源方面,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賢令山摩崖石刻”,有“讀書臺”,“遠覽亭”,“千巖表”,有富麗堂皇、莊嚴氣派的“北山古寺”,有氣勢不凡的“廣東布達拉宮”—“學發公祠”,有古人類生活遺址“七拱三山寨”,有清乾隆年間建造的“莫氏鑊耳樓”,有享譽國內外的“四驅車賽場”等;自然資源方面,有省內最高峰、原始生態保存良好的“廣東第一峰”,有“洞中張家界”美譽的“神筆洞”,有依山傍水、景色優美的“石螺森林溫泉”,有“廣東漓江”之稱的“魚水風景區”,數不勝數。
陽山物產豐饒,馳名特產有陽山雞、山水豆腐、淮山、玉米、冬茹、生態茶、酥李,反季節疏菜;佳果有板栗、洞冠犁、沙田柚、奈李等,其中傳統貢品洞冠犁更是特有珍果;小北江河鮮、地方風味特色小食深得游客喜愛;民風淳樸,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舞龍、舞獅、鳳舞、唱春牛、少數民族舞蹈等遠近聞名,民間習俗和鄉村風情獨具特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2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