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小組合作  有效  小學數學
  “小組合作”是近幾年興起的教學形式,它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課堂”為載體以“問題”為中心,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目前國內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形式”的學校大多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我校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與實踐,在“小組合作教學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雖然學生有了合作的意愿,并不一定能開展好合作學習,因為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技能,我們除了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向,更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為、和合作方法。教師必須針對教學的內容和重、難點,精心設計,引導運用小組合作的相關問題。以難易適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激發其合作的內在要求。如在教學平面圖形周長一節課時,我在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周長概念后,請同學們借助工具袋里的工具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量一量它的周長。讓學生自主選擇測量工具,自由測量。一方面,學生在測量活動中能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已的學習材料進行測量,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有所收獲,有所發展。人人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人人都有話可說。此時,合作交流就不只是優等生的“表演賽”,這就為合作交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皮尺、帶子、半圓紙片等學習材料的介入,利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多樣化的測量方法,這樣學生就有了合作交流的沖動。同時,多樣化的學習材料也豐富了學生頭腦中的“周長”表象,對于深化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大有裨益,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學習更富有價值,更能深入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如在上面提到的學生一個人用帶子、皮尺測量硬紙片圖形的周長不太好操作,覺得有些困難。這時他們自然地就會想到讓同學幫忙,組成一個合作小組進行測量,學生在自發組織的合作測量過程中樂于傾聽,能心悅誠服地接受他人的正確意見,并不斷完善自已的想法,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就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效果遠比老師強硬地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要好得多。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個性,進行合理搭配。在分組的搭配上我從學生的表現欲、表達能力、思維差異等幾方面進行考慮。分組的搭配上盡量避免性格、思維方面懸殊太大的現象,還要根據學習內容,綜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等因素,把學生編成2—4人的小組,這樣在合作的時候,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以好帶差,讓學生去影響學生。因為我認為孩子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的方式是相通的,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要比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容易實現得多。教學中我發現表現欲、表達能力強的與弱的搭配在一起,思維敏捷的與思維遲鈍點的搭配在一起又不能差別太大,相差太遠,給他們之間的溝通就會帶來困難。總之,分組搭配得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明確小組合作規則,加強方法指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運用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都要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特征制定相關的要求或制度。從合作學習的程序來看,個體獨立思考的價值在于為有效的合作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而當學生真正融入到合作學習之中時,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則會成為左右合作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已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的作用,使學生充分經歷合作學習過程,達到“人人參與,各司其職,共同進步”的目的。
  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如小組內應該明確職責,每個學生都要被指導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和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而且過一段時間后應該輪流擔任,實驗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要求既要對自已承擔的任務全力以赴,同時又要依靠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做到有分工更有合作。同時為了避免出現旁聽者的角色,在小組討論前一定要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已的想法,然后討論形成集體意見。諸如此類規則,教師應在事先講明,事中指導,事后總結,使學生能按規則展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進行獨立學習時不能達到理想目標時所采取的其中一種形式。一般是教學活動中的重點、難點、疑點,需要辯析的問題,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參與、感知、經歷問題的討論過程,使學生的知識、情感與態度得以體現。
  我們每一位教師應具備“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加深對合作學習實質的認識,使之在實踐中落實,才能使學生多擁有一此些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6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