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成因與解決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物理學習困難一直是中學生和教師困擾的問題之一。通過對陜西4 所高中一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了他們學習物理存在的困難原因,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給出解決物理學習困難的建議。
【關鍵詞】物理學習 學習困難
【基金項目】渭南師范學院卓越教師項目基金資助(2018ZYJS012),教育科學研究基金資助(2018JYKX006)。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64-02
中學階段是學習科學知識,奠定科學素養的起步階段。物理是中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比較困難的課程。造成中學生出現物理學習認知困難的原因是多樣的,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1—4]。隨著社會的發展影響中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因素也發生著改變。因此我們選擇陜西省不同地市的4所高中的高一學生進行研究,高一學生剛進入高中,總體學習狀態較好。通過對高一學生物理學習情況、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分析困擾中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原因,對中學生物理學習方法和中學教學方式方法提供參考。
1.物理學習困難
1.1 物理學習困難
1963年柯克提出學習困難并給出三項判定標準。隨后霍拉漢與考夫曼在他的基礎上又將學習困難界定為五項標準[5]。我國學者認為學習困難是一種或多種心理障礙,在學生智商正常情況下,學生實際的學業成績與該階段的智力水平應有的學業成績之間的差距,當到達一定差距時就可認為是學習困難。
中學生的物理學習困難分為兩類:一類是群體性學習困難,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這主要源于物理圖像與物理模型的高度抽象,數學方法的繁雜;第二類是個體性學習困難,由于個體沒有合理的學習方法,不能有效地組織學習,導致不能發揮實際智力水平。本課題只針對個體性物理學習困難進行研究。
1.2物理學習困難的成因
學習困難主要與學生的認知方式有很大的關系,認知方式是個體對外界信息感知、注意、記憶的獨特而穩定的信息組織和信息加工方式。物理認知結構是學生大腦已有的物理知識結構,是學生對物理觀念的理解和組織,認知結構缺陷是造成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5]。認知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漸進的過程,認知的發展具有階段性,不同個體認知方式、認知策略也不盡相同,由于社會經歷、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都會導致個體之間認知差異。
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缺少學習目的,學習目的引導學習過程。許多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業沒有明確規劃;(2)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維持已有學習活動,并導致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涵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6]。由于物理學對學習者思維要求高,內容比較抽象,導致學生把物理學習當作負擔,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上課具體表現為思維分散,學習充滿畏難情緒;(3)學習策略不當,合適的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的知識結構框架搭建不完整,自我控制能力弱。
2.調查與分析
2.1調查對象
本次研究調查了西安市西港中學、寶雞市蔡家坡中學、三原縣南郊中學、彬州市彬州中學等4所高級中學高一學生,發放問卷2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75份。
問卷從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方法與學習狀態,學生對物理學價值的認同,教師教學方法對學習物理的影響等方面,調查高中一年級學生對物理學的認知。
結果表明:74.4%的學生對學習物理有濃厚的興趣,83.3%的學生的物理學習方法與學習狀態存在一定問題, 78.3%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對學習影響較大。
2.2 情況分析
(1)物理學興趣
物理學習興趣分為四類:直接興趣,體現在主觀層面,學生容易被稀奇物理現象吸引,喜歡觀察赫然、形象生動的物理現象和實驗,缺少深入探索物理現象原理的動機;操作興趣,學生動手能力強,對物理實驗以及實驗儀器有較大興趣,對實驗操作興趣濃厚,當學習涉及理論知識時,興趣持續性不強;因果認識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方式的轉變,學生更喜歡探究發現產生物理現象的原因,當深入學習時,興趣能夠持續;歸納性認識興趣,這類學生學習主動性強,更喜歡深入探究物理現象、物理實驗背后原因,物理規律的普適性是學習興趣的直接來源。
被調查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高,普遍表示對物理實驗、現象感興趣,學生實際學業成績又普遍不高,所以大多數學生學習興趣屬于第一、二類。
?。?)物理學習狀態與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抽象程度增加,高一學生由于心理上的差異,導致對物理認知產生差異,這些差異表現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習存在畏難心態,在這種心態影響下,由于自身物理知識結構處于碎片化狀況,加之學習跟不上進度,以至學習過程中缺少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再加上各種電子設備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方面。另一方面,中學物理問題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由于物理概念理解得不到位,缺乏正確的學習策略,導致物理問題中的顯、隱形因素分析不透徹,以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適應物理思維模式。
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長期處于學業負擔重的狀態,教學環節學生參與主動性不高,中學物理相對其他科目較為枯燥難懂,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沒有高效的學習方法,所以選擇通過背誦物理概念、公式、大量做題的方法提高物理成績,學習針對性不強。
調查顯示83.3%的中學生由于學習方法與學習狀態很難適應高中物理學習,這類學生學習一旦遇到挫折,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極易出現畏難情緒,導致學習勁頭減弱,最終學習成績依舊原地踏步。
3.解決物理學習困難的建議
3.1 引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始動力。針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層次普遍低的情況,教師應采取相應的辦法引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使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向三、四類興趣轉變。 物理教學既是學生獲得物理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物理思維形成的過程,要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課堂教育,注重啟發、鼓勵、樹立學習榜樣。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授新知識充分利用物理學史的教學作用,對學生進行學科滲透、物理價值觀教育,講解物理學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從而使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奮斗目標。
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適度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利用現有教學條件,加強問題情景創設,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對所學物理知識適當延伸,讓學生對常見物理現象能用物理知識解釋,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制教玩具,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增強物理知識的遷移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3.2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策略
物理學習困難學生都存在學習效率低、知識體系不完整等情況,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已學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梳理,自主搭建知識網絡,以此提升學生對知識結構的組織能力。緊抓基礎知識,通過拓展、科普物理知識,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指導策略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深層加工能力,通過聯想等方式把新知識的特點和某一事物特征或概念聯系提升學生新事物的模式再認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時間、環境、情緒、工具等一系列資源要有管理計劃,這樣學生對自己所處環境能夠及時適應。
3.3 注重教師的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是學生的認知過程、發展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陀^看待學生的認知特點、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著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教師要完善自我,提升理論水平。
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才能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教師要使物理教學緊貼學生興趣、科學動態、時事熱點,改變教學模式。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利用教學設備把難懂的學科知識轉變成學生看得懂、能理解的知識,降低學生思維難度。要注重課堂物理概念、公式的引入過程,引導學生獨立分析思考問題,逐步提升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4.總結
物理學習困難實質是對教師、學生兩方面的反應,要從根本上解決物理學習困難,需要從學生、教師兩個方面著手。學生要改變學習策略,明確學習目的,制定學習目標。教師要對學生出現的學習、心理等問題能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積極學習教學理論,提升教學技能,從而減少物理學習困難學生出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1]胡燕,唐日新,徐德淼.中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07,(1):75-77.
[2]王晶瑩,鄭鵡,續佩君,姜宏偉.物理學習困難的歸因分析和實踐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自然科學版),2006,(2):39-42.
[3]孟昭輝,云云.物理學習困難的認知因素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3,(8):54-56.
[4]宮艷霞.中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J].現代中小學,2011,(3):45-47.
[5]裴利芳.學習困難學生的認知因素分析[J].心理學動態,1995,(4):12-16.
[6]陳瓊.20世紀以來語文口語教學發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5,12.
作者簡介:
趙淵博(1995-),漢族,陜西寶雞人,本科,渭南師范學院,物理學專業。
文軍(1962-),男,漢族,陜西銅川人,碩士,教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