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表檢定及常見問題的處理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壓力表是工業和科學研究中常用測量工具。它主要用于測量液體、氣體和蒸氣的壓力,或測量真空。壓力計的內彈性元件是一個敏感元件。在使用壓力表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壓力表經常出現故障,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為此,本文對壓力表檢定和使用中常用方法進行研究和探討,并提出處理措施,為技術人員在壓力表維修中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壓力表;壓力表檢定;常見問題;處理措施
本文根據國家壓力表檢定程序《彈簧管式一般壓力表、真空表和壓力真空表檢定規程》,壓力表必須在規定條件下靜置2小時,然后再進行驗證。整個核查過程應在20℃± 5℃進行,氣壓等于大氣壓,環境濕度應保持在85%以下。一般核查步驟包括:
1 壓力表的檢定
1.1 外觀檢查
儀表外觀檢驗是最直接的壓力表檢定方法,用于消除壓力表的明顯故障。在壓力表的目視檢查中,檢驗員應注意壓力表的部件是否牢固松散地裝配,然后檢查壓力表的可見部分是否有明顯的缺陷、劃痕,以及連接件是否有明顯的毛刺和損壞。松散的零件是壓力表常見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零件可能會脫落,嚴重影響壓力表的正常運行。
1.2 零位檢查
對于帶有止動銷的壓力表,在大氣條件下,指針應靠近止動銷。“縮格”不應超過指定的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對于沒有止動針的壓力表,指針應在正常壓力下處于零位置。在上面,零點的寬度不應超過指定的最大允許誤差絕對值的兩倍。
1.3 示值誤差檢定
使用蓖麻油和壓力油作為壓力表的壓力傳遞介質時,這些介質的實際壓力點必須在相同的水平上。此時,需要根據除法值的五分之一來估計量規的實際指示值。壓力表的檢定需要根據數字指數線進行。在驗證過程中,這些介質的實際壓力點必須是平滑和穩定的。當壓力表示到上限時,必須切斷壓力表的壓力源,指針不能在壓力表的實際測量范圍內偏轉。同時,不存在卡住或不跳躍的現象,必須保持整體平衡。在每個驗證點的驗證中,敲擊壓力表外殼,并在攻絲前后記錄壓力表的指示。指示與標準之間的差額不得超過規定的允許誤差值。這是因為攻絲指示的變化稱為攻絲位移,它不能超過允許誤差本身絕對值的一半。
2 常見問題和處理措施
2.1 跳針與停針現象
當指示誤差被驗證時,壓力表可能會在壓力或減壓時造成銷或跳躍,即指針停止移動或快速移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確認壓力表內是否有磨損或銹蝕。如果沒有磨損和生銹,檢查內部碎片或毛刺。此外,檢查軸本身的摩擦碰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采取清洗除鱗措施,以保持軸轉動的靈活性。
2.2 誤差突然增減
用最精密的儀器測量有誤差,所以大多數儀器都有自己的誤差范圍。然而,如果用壓力計來測量,誤差會突然增大或減小,這可能是壓力表內部傳動部件的偏差。通過許多實際工作實例,該壓力表已使用多年,內部指示劑螺釘略有松動,表明螺桿上下移動。這種松動還會改變齒輪扇形短臂的長度,進而改變預定的齒輪比。當誤差突然增大時,維修人員可以將螺釘向下移動,延長齒輪段的長度,減小傳動比;當誤差突然減小時,將螺釘向上移動以減小齒輪段的短臂長度,并增加變化傳動比。
2.3 壓力表指針失去彈性,不能回歸零位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檢查各部件的磨損程度和環境溫度,就會打開上膠塞以保持空氣流動,并且容易腐蝕和結晶,以確保其使用的穩定性。同時檢查彈簧的彈性、控制力、運動的固定位置,調整連桿與扇形齒的夾角,確保手指均勻。指導和檢查齒輪比,使量規指針正常。
2.4 示值無法穩定,壓力下降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檢查壓力表和壓力表校準器之間的連接處的漏油情況。如果沒有漏油,校準儀器處于良好狀態,則彈簧管內有漏油現象。應移除較低的校準板,以便進一步檢查。由于座位本身存在沙眼,長期使用后會出現滲漏。基地需要及時更換。低壓測量可用于焊接修理。彈簧管受脈沖壓力的長期作用,容易疲勞或兩端密封不良。兩端的密封可以修理或重新調整,如果量規壞了,可以直接更換新的量規。
3 驗證
應注意的是,應根據校準規則對壓力計進行重新校準,以確保準確傳遞震級,并采取正確和有效的方法處理這一問題,而不是消除或減少誤差、引入或增加其他誤差。如果指示誤差在反復調整后無法消除,或者當其他誤差發生或增加時,應降低壓力表。降級審計仍無保留的,視為不合格,并發出不合格審計通知。
4 結束語
壓力表是一種使用彈性元件作為敏感元件來測量和指示被測物體的壓力的儀器。主要用于液體、氣體、蒸氣壓和真空度的測量。廣泛應用于工業過程和科學研究中。壓力表校準是指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程序,對壓力表的測量性能進行測試和評價的過程。本文通過對壓力表檢定過程中常見問題的探討,為壓力表檢定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方桂青.壓力表檢定及常見問題處理措施[J].科技視界,2018(19):243-244.
[2]蔡藝偉.壓力表檢定及常見問題的處理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1):265.
[3]馮建斌.淺談壓力表檢定及常見問題的處理[J].技術與市場,2017,24(06):2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