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荒地造林技術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特別是對于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導致很多荒山荒地出現,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針對這樣的情況,切實有效地進行植樹造林,使荒山荒地得以有效恢復,重新煥發生機,如今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緊迫任務。分析了荒山荒地植樹造林的主要技術,以期提高森林覆蓋率,為改善生態環境和植被提供參考。
關鍵詞:荒山荒地;造林技術;措施
1荒山荒地造林的相關背景
當前,很多地區因為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很多的荒山荒地不斷出現,加上氣候條件十分惡劣,荒山荒地無法被真正意義上開發利用,這使得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阻礙,也對當地的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荒山荒地的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受人為因素的干擾,環境條件無法達到植物所賴以生存的標準,所以荒山荒地的生態環境就進一步惡化。在這樣惡性循環的影響下,荒山荒地的植被恢復,在整個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中都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對于生態環境重塑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針對荒山荒地進行植樹造林,傳統意義上的造林方式往往成功率都比較低,呈現出年年造林不見林的問題,即使是一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苗木勉強能夠存活下來,但是生長發育也十分不良,不具備天然的更新和抵抗力,這樣就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疏殘次林。某些荒山荒地因為植樹造林的過程中大面積的整地,使得原有植被遭受破壞,水土流失更加嚴重,人工種植的苗木無法成林,所呈現的效果適得其反,更加加劇了生態環境的退化。
2荒山荒地造林的主要問題
2.1造林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我國各級政府都在著重加強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對于植樹造林工作已經放在戰略性的高度,特別是在多年來所貫徹落實的退耕還林政策,為我國的植樹造林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先決條件,從客觀的情況來講,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荒山荒地的生態環境有了顯著的改善,植樹造林方面有了較大程度的進步,在荒山荒地上森林資源和植被的覆蓋率有了提升。然而,此類地區通常都屬于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地域,由于這種自然條件和地域特色使得生態綠化和植樹造林工作比較容易開展,并快速呈現出比較理想的成果,但是,在植樹造林的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貫徹落實先易后難的綠化原則,另外還有條件更為惡劣、生態環境更為惡化的地區,需要去進一步植樹造林,加大綠化效率,并有效利用更先進、更切實有效的造林技術和措施去應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所以,在這類條件不好的地區進行植樹造林的難度就進一步增大,對于相關的技術措施也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2.2所需要的植樹造林成本進一步增加
在廣大的荒山荒地地區,因為自身的自然條件和土壤環境都十分惡劣,需要進行管護和補充種植的林業資源的工作量特別巨大,伴隨著國家義務工制度的取消,對于植樹造林的人工費用就急劇增加,人工成本對于荒山荒地的植樹造林來說,使其投入成本進一步增加,又加之物價的上漲,在樹林的種苗、肥料等相關成本費用也隨之急劇上漲,這一系列的因素都從根本上增加了造林的成本投入。
2.3核心技術和科技設備比較滯后
對于很多荒山荒地,特別是鹽堿地和干石地區,以及石漠化和荒漠化地區,其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而在造林技術和相關的設備配置方面仍然比較落后,沒有真正意義上與時俱進,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造林模式仍然比較單一、陳舊,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制約著造林的質量提升。
3荒山荒地造林模式和相關樹種的選擇
3.1針對淺山類型的樹種選擇進行分析
針對淺山類型在樹種的選擇方面,要考慮到以保持水土為主,在比較好的地段要保護生態環境,有針對性地結合相應的水、肥、熱等一系列相關的條件,切實有效地強化對于該地段的生態保護。在選擇樹種的過程中,把生態林作為主體,把經濟林作為輔助,并根據科學合理的方法,優選出最適合的優良樹種,從根本上有效確保所選擇的樹種能夠滿足整體的綠化工程需要。在這樣的區域,一定要有針對性地結合自然條件和土壤性質,優選根系比較發達,并且生長速度特別快,抗旱且耐寒的灌木樹種,例如,多枝怪柳、檸條、鬼箭錦雞兒等,在陰坡或者半陰坡區域,可以有效地選擇沙棘、沙棗、榆樹等相關的樹種進行種植,也可以進行混合種植,在陽坡或者半陽坡種植怪柳純林、沙棘純林、檸條純林等。
3.2腦山類型的樹種選擇分析
針對腦山類型的區域,在樹種選擇的過程中,要結合林種的結構特征,把用材林和營造水源的涵養林作為最主要的考慮對象,在選擇樹種的過程中要著重考慮生態效益,同時也要兼顧經濟效益,還要充分顧及到此地區的氣候條件、海拔、水分以及土壤性質等一系列相關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青楊、白樺、祁連圓柏、青海云杉、華北落葉松等喬木,也要選取對應的灌木,使兩者有效融合,聯合種植,以沙棘、金路梅以及銀露等混合林為主。
4荒山荒地造林的具體技術
4.1切實有效的選擇造林樹種
有針對性的結合相關的立地條件和樹種的生物性特性在不同地區的生長表現,并充分地考慮到樹種的來源以及勞動力和相關費用成本,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貫徹落實適地適樹和優先選用優良鄉土樹種的原則,選用更適應荒山綠化的樹種,適地適樹,注重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并且有巨大經濟價值的喬、灌木樹種。
4.2造林整地
整地工作能夠有效確保蓄水保墑,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并且把雜草消滅,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進一步改善水、肥、氣、熱等相關條件,可以為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樹生長營造出更為適宜的環境。
4.3造林配置及混交方式
有針對性地結合林種、培育目標、材種、立地條件、品種等相關方面的條件,決定造林的密度,其種植點的配置,要充分地體現出水土保持林的水土維持作用,在種植點的選用上要以品字型模式來進行配置。混交方式要結合荒山地區的地形地貌,通常選用不規則的塊狀混交。
4.4造林技術
4.4.1針對裸根苗造林。首先一定要密切關注起苗的環節,在起苗之前的ld進行圃地灌水,起苗這個過程中要全部選用鐵鍬深挖,有效確保其根系完整,剔除病苗和細弱苗,并把苗木進行分門別類,用濕布覆蓋,降低苗木失水率,隨起隨運,及時有效地進行栽植。
4.4.2栽植要點。把相關的苗木放在筐里,用濕布進行遮蓋,栽1株拿1株。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把苗木放在指定的植穴內,梳理好根系,讓其盡可能舒展,不要造成窩根或者外漏和上翹的問題,同時保持其深度,之后分層覆土,分次踏實,確保根系濕潤。
5結語
綜上所述,對荒山荒地進行植樹造林,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優化和完善,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對當地的經濟收入和生態環境的改善,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有效掌握荒山造林中相關技術要點和重要措施,從根本上提升造林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