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基于生本主義教育教學理念的課堂教學方法。它在學校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探究興趣和習慣的培養,發揮了學生在基本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推動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而物理學科又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探究性學科。因此,在構建探究化的高中物理課堂是高中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的需要,也是還原物理學科本質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物理 探究教學 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66-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現階段的學校課程教學過程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一個知識感知過程、一個知識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一個自主探究能力培養過程。探究性已經成為高效課堂的必備屬性。而高中物理是高中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學科,高中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因此,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自身智慧,優化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以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高中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那么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構建探究式的知識教學課堂呢?下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探究的始源,一個探究化的高中物理課堂一定是圍繞著課堂提問展開的。而情境則是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的基本外部環境,對學生課堂情感的調動、學習興趣的吸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要構建探究化的高中物理課堂就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課堂問題的思考中,充分調動自身知識經驗與情感,參與到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
例如:在《時間和位移》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的。
在“矢量和標量”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出示了如下內容:
一個同學從操場中心A點出發,向北走了40米到達B點,然后又向東動走了30米到達C點。
然后,我問學生:“你們可以在紙上用有向線段表示他的第一次位移、第二次位移以及他兩次行走的合位移嗎?”在學生完成該任務后,我繼續問:“三個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矢量相加的法則是什么?”
在這一課堂教學中,我以問題教學的方式導入知識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位移的繪制中深化了對位移這一物理學概念的理解,然后讓學生在對合位移的繪制和思考中完成了對矢量相加法則的探究和總結,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物理觀念,推動了物理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設計探究活動
課堂設計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直接依據,有什么樣的課堂設計就會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因此,要想構建探究化的高中物理課堂,就要在課堂設計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課堂探究環節的設定,以探究化的知識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堂探究機會,強化學生的物理課堂參與,落實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探究化高中物理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對“速度”概念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我曾為學生組織了一次以“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為主題的實驗。
首先,我將學生帶入到了物理實驗室之中。然后,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詳細地看介紹了打點計時器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隨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速度測試實驗,通過進行“固定打點計時器”“安裝紙帶”“啟動電源,拉動紙帶”“選點測量”“數據記錄”等一系列活動,完成探究實驗。最后,我讓學生參照實驗數據思考:如何才能計算紙帶的平均速度?紙帶上點的密集程度與速度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組織物理實驗活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物理探究實踐的機會,進而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了物理探究的樂趣,促進了其物理探究興趣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探究評價
課堂評價環節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必備環節。合理有效的課堂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成就感和獲得感,豐富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因此,要想將探究式教學理念落實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就要完善探究評價,以探究評價鞏固物理課堂探究成果。
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完善探究評價的方式推動課堂探究活動進行的。
首先,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由落體的概念問題和速度、加速度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隨后讓學生將組內結論進行總結并以小組代表發言的方式公布出來。在小組代表發言的傾聽過程中我并未直接說明觀點是否正確,而是先對其觀點進行肯定,然后再以側面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二次探討,在探究中驗證觀點的正確性。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優化課堂評價的方式解決了物理探究課堂空有形式、沒有效果的問題,深化了課堂探究,促進了探究化高中物理課堂的構建。
總之,要想構建探究化的高中物理課堂,就要將探究化的課堂教學理念落實到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導入、活動設計、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讓探究貫穿高中物理課堂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中去。
參考文獻:
[1]曾勁松.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分析[J].才智,2018(23):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