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學習評價的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設置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學習評價的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教師要設計一套過程性、多主體評價方式,將評價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47-1
“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于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
我們理想中“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評價,應加關注被評價者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更加注重評價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而不是“為評價而評價”。
一、“綜合與實踐”教學評價方法
在“綜合與實踐”的教學中,教師是評價改革的創新者、實踐者和參與者,教師要特別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讓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
1.作業分析法。
活動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活動要求,理解評價標準;活動中,學生按任務要求進行活動,教師進行組織與觀察、記錄等,并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評和互評,通過“協商”達成評價結論;活動后,教師主要根據現場觀察、課后訪談、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記錄表、完成任務的表現情況表及上評價指導課,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質性評價,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活動指明努力方向。
2.日記法。
即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參與“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感受、評價及收獲等,包括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日記法不僅可以用于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
3.表格評價法。
表格能夠方便地記錄、整理和分析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況。運用表格評價法,可以不定期記錄不同的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也可以由學生自評。
4.成長記錄袋法。
教師要及時記錄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建立“成長記錄袋”,即評價學生個人在活動中的表現,促進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增強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其中,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步驟要由學生自己設計,成果的呈現方式也由學生自己決定。
二、“綜合與實踐”教學評價的注意事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綜合與實踐”教學評價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得到發展。
1.評價內容的多維度。
新課改強調學生學習目標的多元化,教師應立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評價。評價時,不宜把“綜合與實踐”的內容作為書面考試的內容,而要更多地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傾聽學生討論問題的過程,分析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作出的報告,及時記錄學生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想法。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怎樣滾得遠》后,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的小組評價:
《怎樣滾得遠》活動小組評價
請小組討論為組員把每項后面的☆涂上顏色,涂滿5個為做得最好的。
(1)能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
?。?)能根據方案合理操作并收集數據。☆☆☆☆☆
?。?)能對實驗結果進行清晰的描述?!睢睢睢睢?
(4)積極參與活動,在小組中作用明顯?!睢睢睢睢?
(5)想法獨特,具有創造性?!睢睢睢睢?
這里,評價的內容是多維度的,教師注意了評價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學生只要能積極投入到活動中都要給予鼓勵,對有獨特想法的學生應予以充分地贊揚。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特別需要評價多元化,教師應協調好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做好綜合評價工作,以發揮多元評價對于“綜合與實踐”教學目標的促進作用。
一是學生自評,這是學生對自我的一種激勵和反饋。在綜合與實踐活動后,可以讓學生評評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例如,在活動后給每位學生發一張評價卡,讓他們把這節課的情緒和體驗記錄下來,反思自己在活動中所學的知識和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是小組評價,可以更好地評價學生在小組內的表現,發現教師不曾察覺的現象。特別是“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經常會有小組內的共同操作、調查、策劃、實施、交流等,小組評價可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集體的重要性。小組評價可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活了個性特長和對數學的向往。當然,小組評價也可以是小組與小組的評價。
三是教師評價,“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更注重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對過程進行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學習潛力,改進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倡導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或個人學習風格。通過即時診斷、即時反饋來促進學生的更有效參與活動。
四是家長評價,“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很多內容是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調查訪問、做小課題等也可以與家長一起進行,可以很自然地得到家長比較客觀的評價,這些評價對孩子學習數學更是一種動力。
3.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標準(2011年版)》強調:“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在多種評價方法的運用,包括書面檢測、口頭檢測、開放式問題、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后訪談、課內外作業、成長記錄等,在條件允許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網上交流的方式進行評價?!币虼耍熬C合與實踐”活動需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可以描述學生發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可以凸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過程??梢约ぐl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成功感,讓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綜合與實踐”活動之中,促進他們全面和諧地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