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農村林下經濟發展,助推農民精準脫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發展農村林下經濟,對增加農民創收,助推農民精準脫貧有著現實意義。政府幫扶與人才引進等,為發展林下養殖、林藥間作等林下經濟提供了基礎保障,因此,加強扶貧對策研究尤為關鍵。
  關鍵詞:林下經濟;農村;精準脫貧
  技術制約、扶持力度小、政策不完善等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對此,發展林下經濟,在加強政策與技術保障的基礎上,還需迎合農民生活需求,通過宣傳等提高農民脫貧意識,以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改善生活環境。
  1發展林下經濟,助推農村精準脫貧的途徑
  1.1促進林下種植經濟發展
  重慶市忠縣白石鎮近年來發展筍竹2000hm2,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成立筍竹專業合作社。通過采集鮮筍,加工筍干等筍產品出售,農戶經濟效益顯著增加。2017年,該鎮某村引進林下產業,采取企業集約經營管理模式,在雷竹林下種植竹蓀和大球蓋菇6.67hm2。
  竹蓀是一種重要的食用菌,也是一種名貴食材,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竹蓀667m2產鮮品400~500kg,加工成干品40~50kg,售價500元/kg,純利潤1.2萬余元。大球蓋菇67m2產2000kg,售價8~16元/kg,純收益1萬余元。企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解決了貧困農戶的就業問題,增加貧困農戶務工收入。白石鎮將在全鎮大面積推廣竹林林下竹蓀種植產業,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現場教學與收售林產品服務,農戶提供土地,通過合理的種植管理實現高產的效果,讓“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成為助推農戶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1.2推動特色產業鏈向貧困村延伸
  重慶市政府緊扣脫貧攻堅主題,致力于產業扶貧,向貧困村與貧困縣區推動茶葉、榨菜、柑桔、草食牲畜、調味品、中藥材等7大特色產業鏈延伸,堅持發展“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聚焦農業項目資金,逐步向貧困區縣傾斜。
  在2016年6月底,18個貧困區,專項扶貧資金以及涉農產業項目資金高達28.68億元,用于貧困區縣的農業資金增量部分比重達77%。同時,不斷提高資金整合力度,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等區縣自主確定扶持的產業和項目。18個貧困區,僅油茶產業項目安排資金2670.00萬元,林下經濟項目1500.00萬元,農業保險1600萬元,計劃在涪陵、潼南開展蔬菜價格保險11666.67hm2,在云陽、開州、潼南、忠縣開展柑桔收益保險5333.33hm2等。
  如忠縣白石鎮貧困村,華嶺村陳瑋花椒基地,流轉土地70.67hm2,實行土地股權化改革,爭取縣農委股權化改革試點項目資金66萬元,企業業主50%,其余用于全村80個貧困戶326人人股,連續3年每人每年獲得200元的股權分紅。另一方面,讓貧困戶參加花椒管護務工,增加貧困戶收入。非貧困戶也可以通過資金人股的方式增收,激發企業與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整村穩定脫貧增收。
  1.3發展生態旅游
  重慶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打造原生態自然體驗,如忠縣打造了白石鎮巴曼竹韻鄉村旅游、石子鄉七斗臺避暑山莊、拔山鎮金色楊柳、涂井鄉柑桔花果同樹景觀、黃金鎮田園花海等,生態觀光旅游迅速升溫。尤其是森林農家樂旅游項目,發展餐飲住宿以及休閑采摘、漫步賞花等一體化的農家樂,縣區旅游產值可超過150萬元。同時,農村信息化建設也為農村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2發展林下經濟,明確農民精準扶貧要點
  2.1加大政府部門扶持力度
  在各個領域迅猛發展的帶動下,農村扶貧工作得以深入。政府部門應當主動承擔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責任義務,不斷完善各種扶貧政策、法律法規等,科學制定經濟發展規劃、落實幫扶措施,向省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傾斜。同時,設立管理部門,落實各項職能與責任,加大對各部門的監管。根據農村林下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山區基礎設施完善,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為農民精準脫貧助力。
  2.2加大資金管理力度
  基于資金投入角度分析,首先,要加大對帶動性強、良好市場前景的林下經濟項目的初期投入,以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完善以獎代補機制,實現集中發展。其次,加大配套設施投入,優化農業條件,夯實林下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基礎。同時,貫徹落實收益分配、林地使用以及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等政策,深入推進林農信用和林權抵押貸款的評估,不斷提高對產業鏈的信貸扶持力度。
  基于資金監管角度分析,首先,提高項目申報環節的審核管理水平,在項目申報前,加強項目前期調查,積極制定項目開展政策,以確保項目滿足農民需要。加強項目審核,提高項目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其次,完善績效評價機制,根據資金使用績效確定是否扶持,從而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3提高項目科技含量
  在引進新技術與新品種時,注重其與林下經濟項目發展的匹配度,并加強技術與品種的推廣。選擇品種時,應當加強市場信息分析,提高林農脫貧意識與關注度,從而規避市場風險。積極推進品牌戰略,打造名牌產品,還需加強標準化建設,貫徹落實標準化生產,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除此之外,還需加強市場宣傳,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推進科技服務扶貧,打造林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引入服務團隊、專家團隊,對各種林下經濟項目,尤其是貧困村或專業合作社推行的項目推出扶貧菜單,向貧困農戶提供技術幫扶,要求其掌握生產實用技術,不斷增加創收。
  2.4引入龍頭企業
  對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尤其是典型的企業、大戶重點給予扶持,提高其示范帶頭效能。積極建設經濟合作組織,拓展森林旅游業,并引進龍頭企業,通過其輻射帶頭作用,實現農戶、基地、公司的市場化推廣與運作。最終帶動大戶與小戶整體發展,不斷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最終促進林下經濟區域化發展。
  2.5樹立農戶脫貧意識
  加強對各種媒介資源的整合,如微信、報紙、互聯網等,展開層次化的宣傳工作,以提高林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糾正其錯誤的觀念與態度,補充對林下經濟認識的不足,以帶動林下經濟建設全面發展。各個地區的扶貧發展辦公室,應深入基層展開實地考察,幫助農民樹立正確認識,確保林下經濟精準扶貧工作有效展開。
  2.6加強人才引進與培訓
  發展林下經濟的個體戶,在技術、知識等方面相對欠缺,為推動林下經濟穩中求進開展,應當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介入指導,切實提高農民業務素質,避免因技術缺失而出現經濟損失。加強實用人才的教育培訓,積極展開多層次、多形式的生產技術培訓,組織貧困群體參與,培育出高文化水平,熟練掌握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技能的新型農民,為林下經濟生產全過程提供技術與信息服務。
  3總結
  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干部、林業系統的支持與引導不無關系。尤其是在強化林權改革形勢下,應當積極帶動林下經濟規?;l展,搞活林下經濟,為精準脫貧找出突破口。加強對貧困群眾技術、資金的扶持,讓貧困戶有事可做,從而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脫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1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