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人才培養的核心。信息技術具有新穎性、豐富性、開放性的特點,創新教育的目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并初步形成簡單的創新技能。本文探討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創新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主張:“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有所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技能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學中要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為學生終生學習打造平臺。因此,要創設適合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打造終生學習的平臺。
古人說得好,“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即積極的思維是由疑問、疑惑、問題引起的。如果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有感而發,可以激發其學習信息技術課的內驅力,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其創新思維的能力。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創設的問題,要從學生的認知程度出發,問題難度不能過大,還要從教材的知識結構和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出發,問題也不能過于容易。
例如,在講授Word時,新年即將來臨,為了向親朋好友送去新年的祝福,我要求學生掌握使用Word工具來制作新年賀卡。由于學生以前接觸過Word工具,所以興趣盎然,認為這是小菜一碟。為了使教學有序開展,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讓學生進行比賽,看哪一個小組制作得又快又精美。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設置了三個帶有啟發性的小問題:①如何在Word中插入圖片?②如何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③如何把文字放在圖片的上面?問題剛一提出,學生就紛紛嘗試使用Word工具來插入圖片等,即使使用工具不熟練的學生,在小組員的溝通、交流、合作下也進行各種大膽嘗試,最終獲得了成功,整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在學生作品展示環節,一幅幅洋溢著新年氣息的作品展現在我的面前,使我難以忘懷。
二、任務驅動,開啟創新意識
計算機只是一個應用工具,故檢驗學生學習的好壞完全不能憑一次書面或上機考試來判定。若是這樣對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時容易造成學生的死記硬背,從而埋沒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在Word文檔編輯中的圖文混排教學中,講完后布置的作業是制作一張賀卡,要求學生在2節的上機時間內,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心制作一張送給親人或朋友的賀卡。對學生制作的賀卡進行現場演示,這樣既滿足了課堂練習完成較好的學生的表現欲,同時又讓其他同學知道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從而激勵他們在練習階段要好好努力。一旦發現獨
特的創新方法,我就積極加以表揚,并讓他向全班同學演示和展示,從而激勵他們形成一種積極探索創新的精神,尋求問題解決的不同思路。學生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激發學習創造思維,體驗著創造性思維的快樂,展示了學生的創造才能。
三、學科整合,提高創造能力
創造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跨學科。很多創造性人才決不是單一的,而是跨學科的。事實上,利用現有的教學師資和軟硬件設備,教師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溶入一些其它學科的教學內容,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創建演示文稿(幻燈片)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演示,我們可依據演示文稿所具備的“連貫性”特點選取一段短小精彩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由教師逐步演示指導,將故事的每一細節創造性的體現在一頁幻燈片中。這里所說的創造性,不僅是對故事場景的創造性想象,同時還包括如何更富創造性的運用軟件這一“工具”將作品完滿的體現出來,最后完成一個整體的演示文稿作品。通過上面的課堂演示,整個教學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這樣,學生便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合理的學科綜合性教學,教師為學生創造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培養創新意識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分層指導,發展學生個性
實踐是創新精神與自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是訓練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
途徑。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樣一節課,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針對這一問題我采用了層次教學法,力求營造一種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根據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不同,安排座位,成立學習小組,選出比較好的作為小組長。練習前,我按難、中、易分層提出要求。學生按教師提出的要求逐步深入的進行練習,操作練習由淺入深、由簡入難,直至達到教師所提出的操作要求。這樣既達到教學目的,學生也各有所得,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科學評價,激發創新動機
鼓勵學生不斷創新,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如果我們用傳統教學評價方法去考核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削弱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難以發揮出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主要注重“創意實踐”的考核,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當中去。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創作,使他們完成的作品盡可能精致、生動和富有靈性。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達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立秋.高中信息技術創新能力之我見[J].未來英才,2015(12):185.
[2]韓振華.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1(2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568.htm